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S—Ⅲ高速水片是江苏省靖江县陈树勋同志研制的,普通手动喷雾器换上这个装置,有雾点细密,喷射角大,飘移性好,省药省工等优点。一般能节省农药30%,提高工效一倍以上,防效优于常规喷雾或相等。一、S—Ⅲ高速水片:由皮垫圈、不锈钢小孔片(孔径1mm)和海绵滤片

  • 标签: 手动喷雾器 常规喷雾 皮垫圈 靖江县 陈树 滤片
  • 简介:稻瘟病的发病程度在年际间常呈一定的周期规律,如若能根据历年发病资料,找出发病的周期性,从而作出长期趋势预测,对于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提高经济效益,无凝是重要的。本文采用逐次方差分析周期推法,对婺源县稻瘟病发病程度进行长期趋势

  • 标签: 发病程度 方差分析 发病资料 婺源 外推法 超长期预报
  • 简介:本文应用T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柳杉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柳杉毛虫在树冠上层占16.9%,中层占30.2%,下层占52.9%,且在上中下层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

  • 标签: 柳杉毛虫 聚集度指标 空间分布型
  • 简介: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以二、四代分别为害早、晚稻穗期,损失较重。研究其空间分布,掌握抽样技术,对于提高测报的准确度,减少田间工作量,都有实践意义。为此,作者在今年晚稻期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抽样技术 空间分布型 穗期 聚集分布 药剂防治 聚集度指标
  • 简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土地过于分散,一家一户种田,农民素质差异大,集体"统"的功能减弱,给水稻植保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一是稻田分散难隔离。田地分散,往往一亩水田里要种植一季或二季不同品种的水稻、油菜、红花、三麦等作物,客观上给某些杂食性的害虫和专一性不强的病菌的

  • 标签: 植保工作 功能减弱 家庭承包 素质差异 植物医院 种田能手
  • 简介:从毛竹林土壤中分离得到9株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估了9株木霉菌对4种柑橘产后病害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并利用ITS及rpb2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木霉菌株。结果发现:(1)9株木霉对柑橘青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峙培养7d的抑制率均达到100%;9株木霉对其它3种柑橘产后病害的抑制率不同,其中菌株T2对柑橘黑腐病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584%;菌株T3和T8对柑橘酸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菌株T3、T5和T6对柑橘绿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0%。(2)共鉴定木霉菌3种,其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6株(T1、T3、T5、T7、T8和T9),为优势种;绿木霉(Trichodermaviride)2株(T2和T4);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ens)1株(T6)。

  • 标签: 生物防治 木霉菌 拮抗 柑橘采后病害
  • 简介:本文采用扩散指数法中的扩散系数法(c)、k值法和扩散指数法(Is)对桑天牛卵粒在幼龄桑树上的分布和取样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园(田)的桑天牛卵粒属聚集分布,取样方法以双对角线取样误差率最小.

  • 标签: 桑天牛 卵粒 分布型 取样方法
  • 简介:水稻褐鞘病是南方稻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16%,感病品种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为了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调查分析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90年10月水稻黄熟期、当病情稳定,在上高县李家村对该病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测定.

  • 标签: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黄熟期 南方稻区 李家村 调查分析方法
  • 简介:前期通过筛选对柑橘采病原菌——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发现五指毛桃果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活性成分,对五指毛桃果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釆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式,以牛津杯法测定提取物抑菌活性来指导下一步分离纯化。依次采用大孔树脂柱、SephadexLH-20凝胶柱和ODS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对3个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经鉴定他们分别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1)、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2)和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3)。化合物1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为五指毛桃果主要的抑菌活性成分。

  • 标签: 五指毛桃果 意大利青霉 指状青霉 活性成分
  • 简介: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单味相加组成复方一,然后在复方一基础上,遵循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并结合中医治疗乳房炎所采取的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方法,添加多味中草药组成复方二。两个复方对患有临床乳房炎的奶山羊分组试验,煎取中药原液灌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复方二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一,这说明中药复方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是体外简单抑菌作用结果。

  • 标签: 中药复方 乳房炎 奶山羊
  • 简介: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二化螟枯鞘株的田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和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和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率小。

  • 标签: 二化螟 枯鞘株 分布型
  • 简介: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 标签: 芝麻茎点枯病 抽样技术 分布型 发病程度 聚集分布 抽样方法
  • 简介:在密闭条件下,采用静态熏气法研究不同化学(芳樟、脑樟)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在SO2伤害阈值时(0.5g/m3×4h)对SO2的吸收能力及熏气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芳樟1年生苗木对SO2吸收量为450.6mg/m2,芳樟枝条对SO2吸收量为451.8mg/m2;脑樟1年生樟树苗对SO2吸收量为597.6mg/m2,脑樟枝条对SO2吸收量为809.4mg/m2。芳樟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与脑樟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熏气恢复能力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樟树 化学型 SO2 吸收能力
  • 简介:贡柑和砂糖橘是广东西江流域主要栽培的名优特色水果,但采收贮藏中病害严重,容易腐烂变质。对这2个柑橘品种果实采贮藏中的病症进行较系统观察,并分离、纯化和显微分析了腐烂果实上的优势菌株。根据发病症状、过程和对菌丝形态特征的镜检结果,广东肇庆这2个主栽柑橘品种果实采后主要致病菌为青霉属真菌,分别是意大利青霉菌(PenicilliumitalicumWehmer)和指状青霉菌(P.digitatum(pers.exFr.)sacc.),分别导致砂糖橘青霉病和贡柑绿霉病。

  • 标签: 砂糖橘 贡柑 果实 采后病害 致病菌
  • 简介:通过室内利用诱杀触破式微胶囊剂对松褐天牛进行毒力试验,得出其毒力回归方程,并确定100倍液为室内最佳持效实验浓度。应用该药剂100倍稀释液,每隔10d打1次药能迅速诱杀飞到诱木上产卵交配的成虫。林间诱木设置间隔50m,1株喷洒诱杀剂的诱木在林间能迅速诱杀0.785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诱木间隔100m,也能较有效地诱杀3.14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考虑经济有效性,建议生产上1hm2设置1株诱木,每隔15d喷1次100倍稀释液为宜。

  • 标签: 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 松褐天牛 药效试验
  • 简介: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性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期 性诱捕器 预测
  • 简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对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胡萝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和柑橘褐色蒂腐病菌(Diaporthecitri)4种果蔬采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对4种供试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天然芳樟醇对上述4种采致病菌的EC50依次为1.2038、3.5027、7.4179和19.5942mg/mL,而天然柠檬醛的EC50分别为4.9381、8.3585、22.8382和104.2514mg/mL。综上所述,天然芳樟醇和天然柠檬醛均对柑橘炭疽病菌抑菌活性最强,而对柑橘褐色蒂腐病菌抑菌效果最弱。

  • 标签: 芳樟醇 柠檬醛 采后致病菌 抑菌活性
  • 简介:对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的马尾松家系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针叶的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高感的马尾松家系(439、469、458),不同抗性马尾松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抗性的马尾松家系,其受害,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与未受害相比,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差异较大;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增加幅度达100%以上,极显著高于高感马尾松家系。说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含量高低与马尾松家系的抗虫性有一定关系。

  • 标签: 松突圆蚧 马尾松家系 抗性 次生物质
  • 简介:通过黏胶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的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性诱捕器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性诱测的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性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大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7d分别作为雌蛾的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大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螟 黏胶型性诱捕器 监测效果 发生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