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独立50年以来,马来西亚在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巨变。在国家建设中,女性的积极参与给各界带来了影响,也产生了性别问题。这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人员甚至政策制定者在研究和著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评论。本文试图讨论1980年至2010年间关于性别话题的研究。几乎所有大学都有教师、研究生和博士生从事性别研究的工作,然而90年代至今,性别研究的焦点从涉及性别平等和差异的问题到跨性的问题。通过《国家妇女政策》,加强对性别研究的重视是为了在制定政策和计划以及实施项目过程中产生创新性。性别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不仅能够为国家政策特别是发展计划中的政策提供建设性贡献,也对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简介:论文以民国代表性华侨著述的序、跋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的背景和民国南洋华侨文献的出版特征,进而对民国公众认知中的“南洋观”进行了辨析.认为经济因素是民国南洋华侨研究热和出版热的内趋动力,经济话语贯穿南洋华侨研究文献始终.在“南洋作为常识”的出版热中,大众“南洋观”逐渐形成并呈现出流变性,即从我族中心主义转为基于经济互惠前提的平等合作、共存共荣的全新视角.目前呈散点分布状态的民国南洋华侨研究专题文献,亟待整合建构,由此发掘在大中国民族主义整一性视域下被遮蔽的辨证的“南洋”认知,有利于从源头破解历史上南洋华人与土著、中国与东南亚在各自的民族主义强势话语影响下形成的刻板成见,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史及华侨(华人)史研究.
简介:革命历史文献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抄校、印刷、译报、文字润色、有意修改等原因,不同版本在文字和内容上往往有很多差别,有的差别甚至很大.按常规讲,文件形成的过程并不十分复杂.主要是:草搞——正本——副本——各种抄本和印本,其中正本就是最好的版本.但是革命历史文献的实际情况,并不都是这样规范.不同的历史时期、工作环境、成文单位,常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党内交通网还不健全.党刊常常作为传送文件的手段,所以这些刊物又具有文件的性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向中央的报告,许多是密写的,中央收到以后照抄几份保存,有的又在党刊上刊载.抗战初期的电报,发报以后不保存原稿,而是抄成单页抄件或按入电报”抄存
简介: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以电的发现和运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扩大,自由竞争逐渐走向垄断,资本的个体经营越来越被股份公司的经营所替代。到了9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接近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恩格斯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些新的时代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层次的思考,用新的判断修正和取代了过时的结论,这在他晚年的许多著作和序言中都有所涉及和反映。在这些篇章中,有的是对资本主义新特征的科学预见,有的是对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重大调整,有的是对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的切实展望,有的是对未来社会发展道路及目标的多元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理论遗产。
简介:<正>工会院校的情报资料室是专业性、研究性和服务性很强的部门。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在突出工会业务的基础上,进行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因此,工会院校资料室正常业务的运行,必须紧紧围绕三大任务来进行,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为读者服务、对资料的开发利用。一、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是工会院校资料室的基础工作没有对资料的广泛搜集和科学管理,一切工运研究和教学工作都将无从谈起。如何做好情报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我认为,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以确定自己工作的重心。具体地说,要根据本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和科研项目来进行搜集和整理,决不能泛
简介:一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以知识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主导带动社会发展的经济,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形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是工业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的生产活动具有突出的继承性、创新性特征和要求,人的智能和既有知识是其不可或缺的两大资源。没有丰富文献资源的“知识经济”是不可思议的。毫无疑问,文献资源建设既是“科教兴国”大业的基础建设,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建设。由于小农经济传统意识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图书———情报系统及其文献资源的结构分布不尽合理,条块分割,过度分散,文献收藏缺少特色,更难发挥整体效应,对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基础保障作用大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建立健全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