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术前使用甲氧明对在椎管内麻醉下实施手术中处理低血压情况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00例行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术前预注组Ⅰ组(n=50)和术中注射组Ⅱ组(n=50)。Ⅰ组患者在术始前椎管内注入局麻药的同时即从静脉预注甲氧明2mg,Ⅱ组在术中出现低血压时才静脉注射甲氧明2mg(若未出现低血压则不用甲氧明)。观察并记录术中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血压下降及处理情况、恶心呕吐情况和呼吸抑制情况。结果Ⅰ组仅6%的患者发生低血压,且血压下降幅度均在可控范围,且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而Ⅱ组64%的患者发生明显低血压,出现低血压后均静注甲氧明2mg使血压恢复正常,且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的病例数亦较多。Ⅰ组患者椎管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Ⅱ组低,术中处理也较Ⅱ组简单。结论临床观察发现,甲氧明能有效处理椎管内麻醉时发生的低血压,而提前预注甲氧明往往比术中出现低血压时再使用更具实际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在心血管内科中行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自我院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中行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将本院近一年来的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严重程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都在治疗基础上分别用前列地而尔(曼新妥10ug,iv,qd;赛而0.1mg,iv,qd)治疗,共两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41.6%(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曼新妥)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优于前列地尔(赛而),且安全有效。现选用前列地尔(曼新妥)治疗我院近一年来的14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并和对照组12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223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正常组与中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单支病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增大(P<O.05)。结论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行支架植入术后QTd明显减短。QTd能成为临床上预测冠脉病变及支架植入术疗效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造影诊断肝良性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患者10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灶超声造影特征并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8例肝良性局灶性病变患者经手术或B超证实,3例肝包虫、23例肝脓肿、11例复杂肝囊肿、7例肝细胞腺瘤、18例肝脏炎性假瘤、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6例肝内脂肪沉积不均、1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肝内胆管囊腺瘤、2例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与病理结果比较,常规超声对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62.04%(67/108),不符合病理诊断37.96%(41例/108);运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符合病理诊断94.44%(102/108),不符合病理诊断5.56%(6/108);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较常规超声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为其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的中英文文献,纳入1990—2020年间关于中国居民DR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估算DR的人群总患病率,采用亚组荟萃分析评价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患病情况。结果共纳入40篇相关文献,一般人群总样本量为282 620人,糖尿病患者总样本量为47 022例。总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1.7%(95%CI:1.4%~2.0%);糖尿病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22.4%(95%CI:18.8%~26.1%)。50~59岁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最高(22.1%);在糖尿病人群中,华北(27.7%)、东北(23.7%)地区DR患病率较高,华东地区DR患者估计人数最多(497.1万人),农村DR(34.0%)患病率高于城市(18.7%)。结论中国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较高,且地区、年龄间存在差异。提示对我国糖尿病人群特别是农村地区糖尿病人群进行DR筛查的必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的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进行研究,从多个方面进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4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有85例患者出现了院内感染,占总老年心血管患者的17.7%,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有5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1%;未超过70岁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有3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4%;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有4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0.2%;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有4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4%;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中有48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6%,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中有37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0.6%。使用侵入性诊治措施的患者中有5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7.4%,未使用侵入性诊治措施的患者有3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1.4%。结论年龄、使用抗生素情况等均是导致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性的加强防治工作。
简介:血管内皮位于血管壁表层,直接感受血流动力学刺激,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心血管健康的必要条件。运动导致机体血流量增加,血流动力学环境发生改变,其中流体剪切力作为力信号传导的重要因素,是运动诱导血管内皮结构适应和功能改善的主要生理学刺激。本研究对运动介导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流体剪切力依赖性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包括血管活性物质平衡、血管内皮氧化应激和炎症共重叠信号、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血管内皮祖细胞表型转化和致/抗动脉粥样硬化流体敏感性miRNA的流体剪切力依赖性机制。试图从另一角度阐述运动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并为模拟增加流体剪切力的运动场景,达到改善心血管内皮功能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