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结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系统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的CT参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为早期临床检测,GGN的早期诊断以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磨玻璃结节103枚结合人工智能软件工作站进行分析。103枚分析后记录的胸部CT定量参数包括结节体积、平均CT值、峰度、最大面面积、表面积、3D长径、紧凑度、球形度、熵;定性参数包括分叶征、毛刺征、边缘清晰度及密度均匀程度。按照肺腺癌浸润性为标准将103枚GGN分为非浸润性病变组(AAH、AIS)和浸润性病变组(MIA、IAC);还将103例GGN分为:AAH、AIS、MIA和IAC,采用SPSS22.0软件及MedCare19.0软件分析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并且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分析。[结果]1)GGN的3D长径、平均CT值、体积、最大面面积及表面积在浸润性与非浸润性组间,以及在AAH与AIS,AIS与MIA,MIA与IAC间比较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ROC曲线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得到了3D长径、平均CT值、体积、最大面面积及表面积值,使用Delong检验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灶分叶征,毛刺征,边缘清晰度及密均匀度等结节边缘征象在浸润性与非浸润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AIS与MIA的两组间在病灶分叶征,毛刺征,边缘清晰度及密均匀度等结节边缘征象均有显著差异(P﹤0.05),病灶结节密度均匀度上AAH与AIS,AIS与MIA,MIA与IAC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应用人工智能进行CT定量分析(3D长径、CT平均值、体积、最大面面积、表面积)对浸润性及非浸润性GGN的预判及不同病理类型GGN的预判有诊断意义。2)GGN边缘征象可以为GGN病理类型及浸润性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稳定型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于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例数相等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给予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膝关节炎评分(WOMAC)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两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两组VAS、WOMAC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SS评分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方面效果更佳,并可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稳定型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于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例数相等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给予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膝关节炎评分(WOMAC)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两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两组VAS、WOMAC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SS评分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方面效果更佳,并可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加速康复理论指导下精细化护理对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4月-2023年3月收入的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加速康复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有效率:对照组综合有效26例(81.25%),观察组综合有效31例(96.88%),(p<0.05);对照组无效6例(18.75%),观察组无效1例(3.13%),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指标改善结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结论:加速康复理论指导下精细化护理方式可以提升对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临床综合护理有效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结果较好,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治疗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骨水泥移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76.5±8.6)岁;骨密度T值-3.3±0.6。依据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可分为4个类型:骨水泥原位松动4例,骨水泥松动前移6例,骨水泥前移伴椎体骨块后移2例,骨水泥后移1例;其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例,钉棒固定椎板切除联合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7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患者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畸形cobb角及观察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变化评估疗效,保守治疗患者观察症状评估疗效。结果13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7(5, 12)个月。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5.0(4.0, 5.0)分、3.0(2.0, 3.0)分、3.0(2.0, 3.0)分]均较术前[8.5(8.0, 9.0)分]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50.6%±4.2%、37.8%±4.5%、29.3%±5.6%)均较术前(93.2%±3.6%)显著持续改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10.0(9.0, 11.0)°、9.0(9.0, 11.0)°、10.0(9.0, 12.0)°]均较术前[12.5(11.0, 14.0)°]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恢复Frankel分级有显著改善。3例保守治疗患者,1例治愈,1例随访无变化,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患者的疼痛、脊柱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症状。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骨刀应用在腰椎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 2022 年 1月 -2023 年 3 月进行腰椎手术的 50 例 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完成每组的分配,研究组 (n=26) 选择超声骨刀,参照组 (n=24) 选择骨刀联合椎板咬钳,比较临床效果。 结果:研 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研究组 ODI 改善率、VAS 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和骨刀联合椎板咬钳的运用方案比较,其超声骨刀拥有着操作更为简便与安全的特征,并且减少了手术时长,实现手术出血量 的减少,患者手术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繁多,通过对不同运动强度与开始运动的不同年龄的人群出现骨健康问题的不同情况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分析发现适度运动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风险且在骨骼增长期开始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成年或老年时出现骨健康问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