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在为重症肺炎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3.7-2024.7期间收治入院接受重症动脉肺炎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采取一般抽样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都有40例患者。在为两组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上,普通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方案,研究组引入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尤其是其对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 通过行不同方案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优于普通组,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用冷敷贴缓解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术后灼痛及修复皮肤稳态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皮肤科符合纳排标准的面中部鲜红斑痣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接受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后,试验组术后即刻治疗部位使用医用冷敷贴1 h,之后每日敷贴1 h,连续使用3 d;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自然恢复。分别于术后即刻与0.5、1、12 h进行疼痛指数(NRS)评分。于术前10 min,术后即刻与30 min、1 h检测皮肤表面温度。于术前10 min,术后即刻与24、48、72 h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EWL)和角质层含水量(WCSC)。统计两组术后1、2、3周结痂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观察指标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Bonferroni或Sidak′s检验。结果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及TEWL、WCS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即刻,试验组与对照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 ± 1.17、8.20 ± 1.06,F = 0.30,P = 0.592);术后0.5、1 h时试验组NRS评分(6.25 ± 1.29、4.80 ± 0.77)均低于对照组(7.15 ± 0.99、6.50 ± 0.69,均P < 0.05)。术后即刻试验组与对照组皮肤表面温度分别升高至(35.211 ± 1.333)℃和(35.637 ± 0.83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62);术后30、60 min时试验组分别为(29.11 ± 1.59)℃、(32.46 ± 1.07)℃,均低于对照组[(35.01 ± 0.91)、(34.86 ± 0.74)℃,F = 212.63、100.20,P < 0.001]。术后48、72 h时试验组TEWL分别为(12.44 ± 0.67)、(10.85 ± 0.81)g·h-1·m-2,均低于对照组[(14.61 ± 0.34)、(14.93 ± 0.24)g·h-1·m-2,F = 195.87、520.54,P < 0.001],而WCSC分别为(57.83 ± 9.29)、(52.64 ± 8.09)AU,均高于对照组[(43.87 ± 4.82)、(38.68 ± 5.33)AU,F = 24.41、49.22,P < 0.001]。试验组术后1周有3例结痂,对照组为6例,两组结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451)。结论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术后应用医用冷敷贴可降低表皮温度,发挥镇痛作用,缩短术后疼痛时间,同时促进皮肤通透屏障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对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暖风机足底复温法,观察组采用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分别于复温后10 min(T10)、30 min(T30)、60 min(T60)、90 min(T90)记录2组患者的膀胱温、腋温、血乳酸含量,比较2组复温时间和复温后90 min引流量。结果T10、T30、T60、T90时观察组膀胱温分别为(34.44 ± 0.98)、(35.44 ± 1.12)、(36.71 ± 1.16)、(37.60 ± 1.45)℃,腋温分别为(34.30 ± 1.85)、(35.31 ± 1.36)、(36.38 ± 1.57)、(37.28 ± 1.72)℃;对照组膀胱温分别为(34.18 ± 1.56)、(36.91 ± 1.61)、(37.70 ± 1.29)、(37.40 ± 1.10)℃,腋温分别为(34.45 ± 1.03)、(36.30 ± 1.25)、(37.70 ± 1.23)、(37.19 ± 1.31)℃;2组T10和T90时膀胱温和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0和T60时观察组膀胱温和腋温低于对照组(t值为5.309、4.073,P<0.01),2组膀胱温和腋温存在时间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值为11.768、6.030,均P<0.01)。T10、T30、T60、T90时观察组乳酸值分别为(0.68 ± 0.13)、(0.88 ± 0.20)、(0.93 ± 0.21)、(1.03 ± 0.39)mmol/L,对照组分别为(0.67 ± 0.11)、(0.92 ± 0.14)、(1.19 ± 0.14)、(1.56 ± 0.19)mmol/L,2组T10、T30时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60和T90时观察组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7.276、8.640,P<0.01),2组乳酸值存在时间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值为36.034,P<0.01)。观察组复温后90 min引流量为(95.44 ± 15.24)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8 ± 25.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28,P<0.05)。结论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可使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体温有效、匀速上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温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氧饱和度(SpO2)监测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中的意义。方法394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分成两组,监测组221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同时予以SpO2监测并观察波形为指导持续胸外按压;未监测组173例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但未予以SpO2监测;两组比较心、脑肺复苏成功率及心跳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结果监测组心肺复苏成功117例(52.94%)与未监测组心肺复苏成功72例(4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监测组脑复苏成功14例(6.33%)与未监测组脑复苏成功6例(3.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监测组的心跳骤停持续时间(43.93±23.33)min短于未监测组(52.92±26.28)min,自主心跳恢复时间(22.13±18.72)min亦短于未监测组(29.09±21.4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5、2.35,P均<0.05);而两组脑缺血缺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05)。结论在经皮SpO2监测指导下进行胸外按压有助于提高胸外按压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椎管内麻醉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对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10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岁以上ASA Ⅰ~Ⅲ级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脑氧饱和度(rSO2)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32例。干预组于术中采取如唤醒等干预措施,使rSO2值维持在基础值的89%以上,绝对值在50以上;非干预组在术中仅监测脑氧饱和度而不予干预。于术后1和4 d采用ISPOCD推荐的复合Z分法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结果干预组术中rSO2下降均未超过11%,非干预组有26例下降,其中10例下降超过11%(P<0.05)。术后1和4 d,干预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围术期对rSO2进行适时适度干预可以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手术数量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心脑血管手术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脑灌注不足已成为影响心脑血管手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作为目前唯一的无创脑氧监测技术,因具有无创、连续、灵敏、实时的优点,在心脑血管手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检测人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2),评估脑部氧的供需平衡状况和脑血流量变化情况,有助于优化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术后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NIRS监测脑氧饱和度的基本原理、正常值与临床意义、心脑血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患者围手术期脑缺血的预测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血氧饱和度仪监测心胸外科病人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方法2016年月至-2017年1月我们连续观察了32例心胸手术病人术前及术后2-24hSpO数值,并参照动脉血氧饱和度(SaO)和动脉血氧分压(PaO)相应换算数值。结果病人术毕回病房后,每例持续测2-24h,最低读数为88%(3例),一般在92%-93%(20例),94%-95%(9例),经鼻导管吸氧(流量2-4L/min),可提高读数3%-4%。结论根据Spo的变化,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起了积极作用,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提供了一项有意义的指标。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使用,为心胸外科病人术前、术后观察起到了积极作用。
简介:目的:制备紫杉醇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upersaturatableself-microemulsifyingdrugdeliverysystem,S-SMEDDS),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的方法,优化紫杉醇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MEDDS)的处方。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10mg/kg紫杉醇溶液、SMEDDS和S-SMEDDS,测定紫杉醇的血药浓度c、max、AUC和tmax,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确定紫杉醇SMEDDS最优处方为: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50∶33∶17。油相为LauroglycolFCC∶橄榄油(2∶1),表面活性剂为CremophorEL∶吐温-80(1∶1),助表面活性剂为PEG-400。S-SMEDDS在此处方基础上添加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稀释对制剂的粒径无显著影响。SMEDDS和S-SMEDDS的粒径分别为(92.7±47.7)和(93.6±36.8)nm,粒径分布呈高斯分布。SMEDDS和S-SMEDDS的cmax和AUC显著高于溶液剂,tmax〈溶液剂,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33.9%和719.3%。结论:紫杉醇S-SMEDDS的口服吸收强于溶液剂和SMEDDS。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脑灌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CEA术治疗4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均在EEG联合rSO2监测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EG联合rSO2监测CEA术中患者脑灌注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中颈动脉阻断后,42例患者中EEG及rSO2监测正常24例,EEG监测仅出现异常2例,rSO2监测仅出现异常3例,EEG及rSO2联合监测出现异常13例。EEG和(或)rSO2监测出现异常的18例患者中,17例予升高血压后恢复,1例使用转流管后恢复。单独EEG和单独rSO2监测显示脑灌注异常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45,P=0.000);2种方法联合监测、单独EEG、单独rSO2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2.9%、35.7%、38.1%。出院前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新的脑部缺血灶和临床症状。结论EEG、rSO2监测CEA术中脑灌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单一监测的不足,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简介:目的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糖脂代谢、肝脏脂质沉积及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2只大鼠分成3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模型。治疗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肝重,空腹血糖、转氨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脂肪细胞因子,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12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明显脂肪变,动物体重、肝重和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治疗组动物体重和生化指标均有改善,其中AST和TC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动物血清瘦素、抵抗素呈下降趋势,而脂联素呈升高倾向。结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改善NASH大鼠糖脂代谢及脂肪细胞因子表达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雾化吸入加体位转换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2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儿再予以体位转换护理。检测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并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统计所用患儿肺部湿啰音及发热消失时间并行组间比较。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均上升,研究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患儿高,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2)治疗期间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发热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均短(P<0.05);(3)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加体位转换护理更利于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氧饱和度提升,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整体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常规呼吸训练增加麻醉科的可视化血氧饱和度(SpO2)指导肺切除术患者呼吸锻炼的效果及依从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26例肺叶切除术患者,分成传统常规锻炼(N)组、可视化锻炼(V)组,各63例进行呼吸锻炼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其中V组按SpO2按标准指导。记录2组掌握深呼吸程度、入室时深呼吸锻炼达标率、术后7天深呼吸锻炼达标率、主动订立运动计划率。结果2组比较宣教知情评分、入室时自学深呼吸达标率无差异(P〉0.05)。术后7天深呼吸达标率V组高于N组(P〈0.05)。全组术后总感染率5.3%,组间无差异。结论麻醉医生利用时间和技术的优势,延续外科术前呼吸训练,首次锻炼时以可视SpO2即时新锻炼指标,能提高锻炼效果,且能提高患者锻炼信心,对提高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参与长期运动锻炼计划,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在急危重症COP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心与靶容积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无对比剂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显示冠状动脉主干的可重复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2月至9月共58名受试者,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2次全心与靶容积无对比剂CMRA扫描。分析2次扫描的主观评分、血管-心肌相对信号比(VMR)、血管-脂肪相对信号比(VFR)和信噪比(SNR),并分割提取冠状动脉坐标。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法、Hausdorff距离(HD)和Dice系数(DSC)评价观察者间、观察者内和重复扫描一致性。结果全心和靶容积冠状动脉主干图像的主观评分、VMR和VFR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一致性均非常好(ICC>0.76,P均<0.001)。重复扫描除全心CMRA的RCA、LM、LCX的VFR一致性一般外(ICC分别为0.235、0.264、0.380,P均<0.05),余可重复性尚可(ICC均>0.49,P均<0.001)。Bland-Altman法显示全心和靶容积冠状动脉成像的VMR、VFR及SNR大部分位于95%一致性界限以内。全心CMRA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HD为1.79(1.35,3.25)、1.68(1.09,4.10),DSC为0.96±0.04、0.97±0.03;靶容积CMRA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HD为1.74(1.63,3.11)、1.74(1.63,1.98),DSC为0.91±0.10、0.95±0.05。靶容积CMRA冠状动脉主干原始图像总体的主观评分[3.86(3.68,4.00)和3.80(3.58,3.96)]、VMR[1.45(1.27,1.58)和1.22(1.13,1.41)]、VFR[7.36(6.44,8.60)和5.97(4.97,6.64)]均优于全心CMRA(P均<0.05);全心CMRA冠状动脉主干曲面重组总体主观评分优于靶容积CMRA[3.75(3.57,3.88)和3.63(3.44,3.71)](P<0.001)。结论全心与靶容积bSSFP无对比剂CMRA在受试者冠状动脉主干的显示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图像质量。二者各有优势、相互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海马GABAA受体(GABAAR)α1/α2亚基稳态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6~18月龄,体重450~550 g,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MCI模型。造模后30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造模成功的MCI大鼠。取造模成功的MCI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组(SP组)。 S组吸入3%七氟烷3 h;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0 mg·kg-1·h-13 h;SP组吸入1.7%七氟烷,同时静脉输注丙泊酚20 mg·kg-1·h-13 h。S组、P组和SP组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14 d时行Y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NKCC1)、GABAARα1和GABAARα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组和P组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KCC2和GABAARα1表达下调,NKCC1和GABAARα2表达上调(P<0.05),SP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或P组比较,SP组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KCC2和GABAARα1表达上调,NKCC1和GABAARα2表达下调(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不加重MCI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其维持海马GABAARα1/α2亚基稳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