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应用母乳强化剂后的生长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时间段60例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强化剂治疗的实验组和非母乳强化剂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基础生长情况和血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同步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头围增加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按摩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医院接收的NICU的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的形式,将这些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为39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喂养的方式,观察组使用的辅助喂养口腔按摩干预方式。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喂养表现,口腔运动功能效果。结果观察组经口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喂养成效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按摩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中,不仅可以加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口腔肌肉与神经的发育,还可以优化口腔运动功能与吸允吞咽功能的增强,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0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早产儿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早产儿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达到全量肠内喂养时间,以及碱性磷酸酶(AKP)和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出院前,2组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和头围均大于出生时,且观察组的身长、体重和头围均大于对照组,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早产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出院前,2组早产儿的AKP、Hb水平均高于出生时,且观察组的AKP、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促进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缩短其康复时间,改善其贫血状态,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产双胎儿出生体重不一致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出生的4 011对双胎活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双胎中以出生体重分为出生体重大者和出生体重小者,按出生体重差异[∆BW,∆BW=(大出生体重-小出生体重)/大出生体重×100%]水平分为≤15%组、>15%~20%组、>20%~25%组和>25%组,比较各组母亲妊娠期及分娩情况和新生儿出生结局差异并分析∆BW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联性。结果4 011对双胎活产儿中男4 315名(53.8%),∆BW为9(4,16)%,出生胎龄为(35.3±2.7)周,其中∆BW≤15%组2 908对(72.5%)、>15%~20%组481对(12.0%)、>20%~25%组281对(7.0%),>25%组341对(8.5%)。以∆BW 20%为诊断界值时,出生体重不一致的发生率为15.5%(622/4 011)。∆BW≤15%组自然出生比例较∆BW>15%~20%组高[10.5%(288/2 740)比6.3%(29/463),P<0.008 3];∆BW>25%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最高[25.5%(87/341)比16.7%(47/281)比17.3%(83/480)比13.8%(400/2 899),均P<0.008 3]。∆BW>25%组出生胎龄更低,早产率更高(均P<0.05)。4组双胎中出生体重小者的极低出生体重(ELBW)或超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和转入新生儿科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逐步回归校正了母亲年龄、出生年份、出生方式、性别同异性、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出生胎龄等因素后,较高的∆BW与出生体重小者ELBW、小于胎龄和转入新生儿科的高风险均有关(均P<0.05),线性趋势检验显示呈低至中度正相关关系(r=0.22、0.53、0.21,均P<0.001)。ROC曲线显示∆BW临界值12%~17%能较好地预测上述出生结局风险,具有较好的灵敏度(0.53~0.78)和特异度(0.72~0.79)。结论出生体重不一致影响着部分活产双胎儿。其对出生体重小者的出生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包括ELBW、小于胎龄、转入新生儿科诊治等,且随着不一致程度增加呈线性相关趋势。
简介:摘要收集了2012年到2014年管理的早产、体出生体重、满月增磅不足的儿童37例,在收案后每月进行随访,观察体重的变化速度,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在没有特殊的干预下可以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到正常区间,儿童保健医生需要每月观察,如实记录,肯定家长的努力、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指标去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通过自然的选择,达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婴儿校正胎龄足月时潮气呼吸肺功能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VLBW婴儿,依据生后是否持续用氧≥28 d分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组和非BPD组,选取同期无呼吸系统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作为足月儿组,均除外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膈疝及咽喉部先天性畸形等影响肺功能的疾病。VLBW婴儿在校正胎龄40~44周、足月儿在生后1~4周内采用超声流量仪测定肺功能。结果共纳入VLBW婴儿64例,其中BPD组34例,非BPD组30例,足月儿组纳入35例。BPD组达峰时间比率和达峰容积比率均低于非BPD组和足月儿组[(25.2±10.4)%比(42.9±9.1)%、(58.5±5.1)%,(27.9±7.8)%比(42.7±9.1)%、(56.4±10.1)%],呼气时间长于非BPD组和足月儿组[(0.6±0.2)s比(0.5±0.2)s、(0.5±0.1)s],非BPD组达峰时间比率和达峰容积比率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潮气量/体重比值较非BPD组和足月儿组降低,呼吸频率较非BPD组和足月儿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LBW婴儿校正胎龄足月时存在小气道梗阻,BPD患儿梗阻情况更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8月顺义区城区地区在园体检中的500名学龄前期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与高出生体重组,其中低出生体重组85例、正常出生体重组306例、高出生体重组109例。然后按照WHO关于身高体重判断标准观察三组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结果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与高出生体重组的肥胖发生率为7.1%(6/85)、5.2%(16/306)、13.8%(15/109),其中高出生体重组的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高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出现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需要注意营养管理,从而预防单纯性肥胖的出现。
简介:摘要:出生时体重不足1500克的早产儿(VLBWPI)因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易受外界感染而增加败血症的风险。在新生儿时期,败血症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致死率相当高,因此对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础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导致早产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在极低出生体重的情况下,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0~4岁体格生长特点和规律。方法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电子病历信息登记系统中的8 496例早产儿横断面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同期随访203 123名足月儿作为对照。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BW)组、低出生体重(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观察不同组别男、女童48月龄内的体重、身高(长)变化,并构建数值表,分析其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8 496例早产儿中男4 839例、女3 657例,其中VLBW组525例,出生体重(1.28±0.14)kg;LBW组3 862例,出生体重(2.07±0.28)kg;NBW组4 109例,出生体重(2.86±0.35)kg。NBW组2~<3月龄体重[男(5.61±0.96)比(5.64±0.78)kg,女(5.11±0.67)比(5.18±0.71)kg]和8~<10月龄身长[男(70.3±2.4)比(70.6±2.4)cm,女(68.9±2.2)比(68.9±2.4)cm]与足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BW组24月龄前体格指标随年龄增长与足月差距减小,24月龄后接近足月平均水平,体重相差0.64~0.95 kg,身高相差1.3~1.7 cm;VLBW组48月龄体重、身高仍低于足月平均水平,体重轻2.80~2.86 kg、身高低3.3~4.3 cm。VLBW组2~12月龄体重增长值分别高于LBW、NBW组0.35、0.71 kg;但在0~2月龄、12~48月龄VLBW组体重增长值分别低于LBW、NBW组(0.64、0.76)kg,(1.04、1.49)kg。24~<36月龄时,VLBW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检出率最高,NBW组低于LBW组(P均<0.01);NBW组超重或肥胖率最高,VLBW组低于LBW组(P<0.01)。结论4岁前,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指标达到足月儿平均水平时间不同,有必要对早产儿生长的校正胎龄时间深入研究。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超重肥胖发生率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障碍发生率高,两者都是值得重视的营养不良高危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HDP)对双胎出生体重差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的双胎儿进行回顾性分析,HDP孕母分娩的新生儿为HDP组,健康孕母分娩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母及新生儿情况,分析孕母患HDP对双胎出生体重差异的影响。结果HDP组孕母(418例)年龄、高龄产妇比例、经产次≥1次比例高于对照组(499例)[(31.4±5.3)岁比(30.4±3.8)岁、26.6%(111/418)比12.6%(63/499)、20.6%(86/418)比15.0%(75/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P组新生儿(836例)胎龄小于对照组(998例)[(35.1±2.2)周比(36.7±1.2)周],且胎龄<34周比例大于对照组[24.2%(101/418)比3.8%(19/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母分娩方式均以剖宫产为主。HDP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百分比大于对照组[22.4%(9.1%,31.9%)比13.1%(5.8%,19.6%)],且HDP组出生体重差百分比≥30%比例高于对照组[28.7%(120/418)比3.8%(19/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双胎出生体重差百分比≥15%、≥20%分别作为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birth weight discordant in twins,BWDT)的标准,HDP组BWDT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1.5%(257/418)比38.3%(191/499)、51.4%(215/418)比25.3%(126/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4~37周的HDP组双胎中,出生体重大婴儿和出生体重小婴儿的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且出生体重差百分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DP可影响双胎儿宫内体格生长,加重双胎出生体重差异程度,导致BWDT发生率增高,需加强孕母HDP的产前管理,并关注胎儿宫内生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别对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临床结局的影响及ELBWI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ELBWI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性别分为男婴组和女婴组,比较两组患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和死亡率;根据两组患儿结局再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ELBWI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37例ELBWI,男婴组311例,存活率57.9%(180/311);女婴组326例,存活率57.4%(187/326)。男婴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和重度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女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LBWI存活率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两组存活率、积极救治死亡率和放弃救治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弃治疗(P<0.01)和肺出血(P<0.05)导致两组ELBWI死亡风险增加。结论男性ELBWI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重度脑室内出血的风险高于女性ELBWI;放弃治疗和肺出血是导致所有ELBWI死亡的共同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硫胺素水平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生后2 h内入住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是否存在FI分为FI组和喂养耐受(feeding tolerance,FT)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血硫胺素水平。结果共纳入极低出生体重儿160例,FI组76例(47.5%),FT组84例(52.5%)。FI组血硫胺素水平低于FT组[(45.3±8.1)nmol/L比(57.4±7.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硫胺素水平降低、胎龄<28周、开奶延迟(>3 d)、母亲绒毛膜羊膜炎、人工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FI的危险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FI,硫胺素水平降低是其发生FI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