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6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分别进行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其中包括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比较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TC、TG、AST、ALT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LDL-C、HDL-C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监测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1例股骨短小胎儿的遗传学检测结果和超声测量指标,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孕19~37周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超声检查提示股骨短小并进行产前遗传学检测的胎儿41例。根据遗传学检测结果,将41例胎儿分为遗传学未见异常组、染色体变异组(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致病或可能致病的拷贝数变异)、基因突变组(包括致病或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根据3组胎儿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HC)、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 AC)、股骨长度(femur length, FL),计算ZFL、FL/HC、FL/AC、ΔZH-F、ΔZH+A-2F,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1例股骨短小的胎儿中,遗传学未见异常28例,染色体变异5例,基因突变5例,另有临床意义不明确变异3例。(2)遗传学未见异常组、染色体变异组、基因突变组ZFL分别为-2.78±0.77、-4.36±0.69、-4.69±0.70,FL/HC分别为0.178±0.011、0.170±0.010、0.131±0.022,FL/AC分别为0.197±0.013、0.186±0.011、0.151±0.017,ΔZH-F分别为2.49±1.09、3.53±1.28、8.17±1.30,ΔZH+A-2F分别为4.44±2.00、6.78±2.20、14.28±1.26。遗传学未见异常组ZFL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基因突变组FL/HC、FL/AC和ΔZH-F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ΔZH+A-2F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组股骨短小胎儿发现的遗传学病因为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和致病或可能致病的拷贝数变异)和单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胎儿股骨发育相对于HC及AC发育落后的程度较遗传学未见异常的胎儿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血清学指标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2017年3月到12月间脂肪肝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55例作为对照,分别对其肝功能及血脂等的多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各检测水平的差异及阳性检出率。结果脂肪肝患者的两项肝功能指标ALT、AST及三项血脂指标TC、TG、LDL-C等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HDL-C的检测结果则略低于健康对照组,除HDL-C、LDL-C两项外,其余指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ALT、AST、TC、TG等四项指标的诊断阳性率进行比较,也有脂肪肝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肝功能及血脂等多项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可以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有效诊断,有利于脂肪肝的治疗及预后恢复的监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变化的检测。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脂肪肝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进行身体检查的100例未患脂肪肝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先后进行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受检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肝功酶学中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和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能够为预后的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学检测作为HIV替代检测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中心检测的900例性病毒检测者作为检测指标,以性别和检查次数等为依据,对比不同群体梅毒血清学和HIV监测情况,采用梅毒血清学检测方式评估窗口期HIV感染情况,并探讨在HIV替代检测中梅毒血清学检测应用价值;结果:本次检测出梅毒阳性者检出率(3.00%)与HIV检出率(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测敏感度(6.97%)和重复检测敏感度(7.1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献血者进行检测期间,性别和检测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但分析梅毒血清学检测作为HIV替代检测指标,结果显示敏感性低,且差异不明显,无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