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Ramsay镇静评分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0月-2017年11月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84例患儿运用镇静的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他们分为两组,患儿在基础治疗后镇静深浅的评估,对照组患儿由医生进行主观判断,研究组患儿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镇静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儿一般资料和咪达唑仑的用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镇静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咪达唑仑的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amsay镇静评分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患儿镇静期间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性人文关怀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与体会。方法通过做好入科前访视、入科时量表评估、出科后的指导,规范护理工作增强护理支持系统,让病人及重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护理过程、提供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以达到减少ICU谵妄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比较持续性人文关怀开展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和开展后(2016年1月-2016年12月)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性的人文关怀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各指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的优质护理中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的举措,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在重症监护病房深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MDRO患者床单位织物污染情况。方法对2017年1月-7月入住ICU的345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经临床及微生物室鉴定为MDRO的患者进行单间隔离,选择隔离病房患者在更换床单位织物的24h、48h、72h、96h、120h、7d对床单位织物及床栏进行微生物采样,运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MDRO检出部位、株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ICU患者MDRO检出培养来源主要来源于痰培养及支气管吸出物,占70.83%,其次为尿培养(12.50%)、血培养(8.33%)、伤口分泌物、腹水培养(4.17%);对床单位MDRO培养检出率为8.17%,床单位MDRO的检出部位主要集中在床单位上部(10.09%),相比下部(5.14%)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床单位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床单位织物MDRO的检出率高于床栏的检出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隔离病房床上织物MDRO检出率为9.75%,时间与织物MDRO检出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重症监护病房MDRO环境管理中应注意床上织物的管理,在床单位上部及床上织物检出率较高,且床上织物保留时间越长,MDRO检出率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病房患者的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检测研究,对临床的意义。方法采用目标检测法,选取我院重症室患者389例为标本,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病原菌209株,其中多重耐药菌占据51株,占据病原菌的24.40%,其中以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粘质沙雷菌、枸橼酸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占据比例最大,共占据34株,占多重耐药菌的66.67%;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约占5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占据7株;其余5株为真菌耐药菌。结论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占据重症病房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是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早期有效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是重症室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ICU2013年8月—2016年8月44例IF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44例患儿中,重症肺炎28例(63.6%),先天性心脏病7例(15.9%),脓毒症并脓毒性休克6例(13.6%),外科术后患儿3例(6.8%)等,42例(95.5%)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38例(86.4%)患儿曾使用全身激素。40例(90.9%)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11例(25%)有深静脉穿刺病史,40例(90.9%)患儿有胃管、导尿管,32例(72.7%)有低蛋白血症。临床症状有发热(占84.1%)、气促(占95.5%),肺部细湿罗音(占95.5%),胸片表现无特异性。真菌培养检出真菌33株(75%),所有患儿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8.2%。结论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伴多种高危因素,病原以念珠菌为主,早期诊断、尽早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病房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重症医学科病房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选至2014年3月-2016年10月,按患者年龄分成两组老年组、中青年组各40例,评定患者各类型和治疗结果。结果老年组肾实质性发生率为27.5%,肾前性发生率为50.0%。中青年组肾实质性发生率为50.0%,肾前性发生率为25.0%,有统计意义(P<0.05);老年组肾后性发生率为22.5%,中青年组肾后性发生率为25.0%,无统计意义(P<0.05);在治疗结果上,老年组控制率为82.5%,中青年组控制率为97.5%,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尽早去除病因,尽早诊治,以改善预后,预防病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预防的护理。方法选取200例新生儿收治的新生儿患儿纳入为本次研究工作;依据收治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新生儿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院内感染率为(9.00%)明显高于研究组院内感染率为(2.00%),P<0.05,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患儿的胎儿年龄、出生体重与院内无感染患儿的胎儿年龄、出生体重对比,P<0.05,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