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颌面矫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均为我院进行口腔颌面矫形治疗的患者,按照支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Nance弓治疗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半年,分析患者磨牙移位情况、上中切牙倾角差、凸距差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磨牙移位情况、上中切牙倾角差、凸距差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颌面矫形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种植支抗 口腔颌面矫形 上中切牙倾角差
  • 简介:摘要对16例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进行手术前后的护理,认为护理的重点是手术前营养支持、体位、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术后的护理重点是呼吸道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肠内肠外的营养支持。先天性食道闭锁矫形术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多,术后的精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9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有食管吻合口狭窄,行球囊扩张好转,2例行食管Ⅱ期手术,家长放弃治疗4例。

  • 标签: 食道闭锁 矫形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脊柱侧弯手术后的患者发生呕吐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从2015年7月期间至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的脊柱侧弯患者中选取60例,针对其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侧弯改善情况、侧弯类型、禁食时间等进行分析,探讨和术后呕吐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侧弯改善情况和术后呕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组内患者的呕吐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侧弯类型、禁食时间与呕吐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在脊柱侧弯手术后影响患者发生呕吐的因素,因此做好术前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对于预防患者术后呕吐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术后呕吐 脊柱侧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种植支抗进行口腔颌面部矫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50例作为分析对象,选取时段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平分为2组,其中25例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而另25例给予常规矫正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支抗作为一种有效的强支抗,因良好的稳定性且不依赖患者合作,将会促进其在正畸矫形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 标签: 种植支抗 口腔颌面部矫形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踝足矫形器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脑瘫患者,根据康复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踝足矫形器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3.3%,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8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Ahsworht分级、足背屈角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足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踝足矫形器可减轻轻中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胫前后肌群疲劳度,但对于重度痉挛患儿的效用相反。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小儿脑瘫 康复
  • 简介:观察配戴踝足矫形器(AFO)的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效果,根据患儿异常姿势和运动障碍选择适宜的运动训练方法。指导家长正确配戴AFO方法和步骤,并定期检查和运动评估,以了解使用效果及病情变化,为更换适宜的矫形器提供依据。本组患儿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后,83例患者中58%现已完全脱掉支具,畸形肢体已逐渐改善;42%的患者仍在继续穿戴。

  • 标签: 脑性瘫痪/复康 脑性瘫痪/护理 踝足矫形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的疗效。方法:研究患者为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例数为50例,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1月,结束时间: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矫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分析其疗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侧弯角度矫正率。结果:50例患者均治疗有效,有效率为100.00%,患者均行侧弯角度矫正,矫正率为82.56-96.66%。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协助患者站立对降低全髋关节术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第8天在5分钟之内摇高床头,协助患者站立;实验组采用三步法的方法协助患者站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坐起和下地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次坐起和下地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三步法站立协助患者坐起,能有效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其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三步法 站立 体位性低血压 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98-02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踝足矫形器对中风患者平衡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踝足矫形器治疗,共治疗 8周。采用 BBS评分、胫骨前肌及腓肠肌 iEMG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 BBS评分、胫骨前肌及腓肠肌 iEMG均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踝足矫形器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平衡功能,促进腓肠肌及胫骨前肌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中风 平衡功能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硬膜外麻醉是椎管内分娩镇痛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常以体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和脊柱解剖学结构为定位依据,但在某些合并肥胖症或严重的脊柱侧弯畸形患者中,难以触及的骨性标志和异常解剖学结构使得传统的定位方法失效,此时盲目地放置硬膜外导管可能困难并且不安全。本文报道1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后产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运用超声辅助定位穿刺椎间隙,减少了硬膜外腔插入尝试的次数,改善了分娩镇痛的质量,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可为脊柱侧弯术后产妇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提供良好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脊柱侧弯畸形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矫形器用于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侧弯症状和心理状态均得以改善,主要体现在Cobb角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降低(P<0.05)。接受矫形器+运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97.37%>76.32%)高于接受运动治疗的对照组(P<0.05),而Cobb角(19.14±1.65)°<(23.59±2.29)°、HAMD)评分(10.84±1.55)分<(15.39±2.13)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矫正其形体,维护其身心健康,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矫形器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30 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截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 柱后凸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脊柱畸形矫形术治疗8 8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发生深部感染。将初次手术后3个月之内发生的感染定义为早发性感染,初次手术3个月后发生的感染定义为迟发性感染。所有感染患者行清创灌洗、术后引流冲洗,并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若感染无法根除,如手术后时间不足2年,暂予伤口换药保留内固定;如手术后时间达到2年,评估融合情况满意后可在伤口清创的同时取出内固定。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评估取出内固定者矫正丢失情况。结果共有60例(0.68%, 60/8 818)术后发生深部感染,早发性感染11例(发生率为0.12%, 11/8 818),迟发性感染49例(发生率为0.56%, 49/8 818)。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入路及融合节段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5年是深部感染发生的高峰期。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最低,综合征性及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初次培养阴性率较高,早发性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居多;迟发性感染中痤疮丙酸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明显增高。经治疗后早发性感染组中9例保留内固定,2例换药至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迟发性感染组中5例保留内固定,10例换药至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34例手术时间超过2年直接取出内固定;其中1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后1个月重新植入内固定;另有1例患者因矫正丢失在取出内固定3年后重新植入内固定。末次随访时取出内固定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冠状面矫正丢失。结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为0.68%,早发性感染发生率较低,迟发性感染较高;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与综合征性脊柱侧凸患者有着较高的感染风险。如果感染在反复清创后无法根除,推荐在术后2年骨融合后取出内固定,但仍存在矫正丢失的风险。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感染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新型耳廓矫形器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进行新型耳廓矫形器治疗,观察并统计4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治疗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6例患儿经耳廓矫形器治疗后有效4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平均矫治时间为(23.0±2.5)d,46例患儿家长43例表示满意,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3.48%,46例患儿治疗后有15例患儿出现轻微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结论将新型耳廓矫形器用于小儿先天性耳廓畸形治疗中疗效显著,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并发症轻微可避免创伤性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先天性耳廓畸形 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新型耳廓矫形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耳廓矫形器对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29例(42只耳),年龄4 d至9岁,男13例(19只耳),女16例(23只耳);根据患儿的出生日龄分为3个组,日龄≤7 d为1组共7例(8只耳),8~42 d为2组共10例(14只耳),>42 d为3组共12例(20只耳),均采用"益耳"耳廓矫形器进行矫正,并比较不同日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分为3个等级:显效及治愈,基本恢复正常外观;有效,较矫正之前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正常外观;无效,较矫正之前无改善。1、2、3组的显效及治愈率分别为100%(8/8)、85.7%(12/14)、45.0%(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8,P=0.04);耳廓矫形器佩戴时间分别为(20.75±6.50) d、(32.64±15.40) d、(48.23±17.32) d,1组<2组<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耳廓矫形器对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患儿矫正效果显著,矫正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矫形器佩戴时间越短。

  • 标签: 耳廓,畸形 耳模矫正 治疗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踝足矫形器方法进行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路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单一节段)并后凸畸形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岁,病程为8~50个月,平均25个月。9例患者均有后凸畸形伴腰背痛,其中6例患者有迟发型神经损伤。9例患者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V型截骨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随访6-24月,骨折后凸畸形矫正,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未出现因截骨矫形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胸腰段椎体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患者,经后路截骨能够同时达到减压、矫形、融合的目的,对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