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赵玉环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南 海口, 571126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对学生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而教育内容的不断改革也是教育界的重要事件。教育改革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其鲜明的生动形象吸引了大量的教育者,几乎成为教育改革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方向,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成为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在高校教学中,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本文将会就提升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引言:在高校整个的教育体系中,国家越来越注重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加强,并有意识地引导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比重的加强。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学中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并对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相关策略支持。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将近有5000年的历史,其中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博大精深,因此,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青年教师中的教育之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民族精神、责任意识等,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本文主要以以下几方面来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1.获取人文知识的资源

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就是学生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如何获取相应的人文知识,是教师考虑的关键。而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5000年时间智慧的结晶,其中不仅蕴含着相应的精神,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知识已经不太适用,但是依旧有很多的人文知识,经过长久的筛选和改变,在目前教育教学中,还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可以有效地通过让学生获取足够的人文知识资源,从而提升当代学生的人文素质。

2.掌握人文方法的重要指导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包括相应的人文知识,还包括大量的思想,比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以致用思想,可以有效的将学生从认知逐渐转变为实践。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人文方法的重要方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之中,不断地对当代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及认知世界产生的指导作用,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3.规范人文行为

人文行为属于人文素质相对重要的一方面,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外在。其中包括学生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和生活行为中的作风,甚至包括其经过长时间的生活行为逐渐形成的道德理念,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可以有效的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和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这样学生在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影响下,不断的规范自身的行为,培养正确的三观,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规范了学生的人文行为。

4.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思想

人文素质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育教学之中,都离不开对学生的政治及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逐步地引入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中,教师在从学生的政治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可以有效的丰富其人文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通过中华民族的精神来熏陶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的发展。

二、 当前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传统文化教育主要表现在概念性和欣赏性两个方面,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赏析,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达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比较局限,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根本不能够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老师教学观念陈旧

老师观念陈旧,部分教师仍遵循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如传统文化教学就是传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开篇便是文章内容,单单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单方面的输送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自我探索,开发思维的过程,也把传统文化中精髓的部分丢失。

  1. 在学习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标准要求一致,不能够因人而异的发挥学生的独特之处,无法让传统文化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进入教学课堂,当下主要开设的课程中只有大学语文课程比较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这种单一的方法往往会让学生思维固化,不能够在传统文化方面进行认知和创新。

  1. 各地区教学实施情况差别明显

各地区教学实施情况差别明显,教学内容不能够凸显地方特色,缺乏乡土教材。在现阶段,东西部及农村与城市教育观念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学校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学实施情况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课程开展较好,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美术总是难以得到落实,不够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开课率不足,参与面小,难以得到重视,让学生最佳时期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长此以往,将制约国民素质的提高。此外,即使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地方,教材没有地方特色,缺乏实际的教育性,往往是纸上谈兵,没能够实际发挥传统文化的真正作用。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传统文化教学思维的培养和基本课堂要求

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中,应该养成基本的课堂教学思维,把学生当作主体,也将适量的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给予一些鼓励,让学生可以自行感受和感知传统文化,而教学老师要将传统文化形式和现代文化形式巧妙结合在一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在课堂之上。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寻找丰富形象的课件,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适当的依据学生兴趣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成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上课效率的同时给学生灌输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时时刻刻发现身边的美,对传统文化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力。

2.课堂要注重实践教学

青年教师想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需要教师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为学生设计一个实践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其教案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不断的去讨论分析,教师只在实践教学中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通过点拨学生,让学生从中找到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在实践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同时还能够创新自身的思维。实行案例教学,课堂教学内容针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开展相应的实际案例课堂教学内容,老师给学生进行实地授课,尽可能的和每一个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尽可能的让学生参观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展示品,在实地参观中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对学习传统文化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

3.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一定要面对现实问题,冲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表达个人情感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欣赏和学习当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大胆的表达想法,在课堂上给予一些建议,及时纠正学生使用不恰当的一些理解,将文化形式带入课堂。

总结: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主体,而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处于基础阶段,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从而达到阅读能力加强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恩问素养,对于培育现代化素质型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勋,马琳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研究[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3):87-100.

[2]张钊.新时期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3-6.

[3]孙在丽. 新时代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