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开展礼仪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4
/ 2

浅谈小班开展礼仪教育的策略

史薇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幼儿园 213300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文化教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3—4岁幼儿的情感大都表露于外,常常处于激动状态,且容易变化,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明显,处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第一反抗期”。但他们开始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喜欢用语言、动作与人交往,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出同情和关心,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要求应“培养儿童终身受益的品质”,对幼儿实施礼仪启蒙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其目的是让幼儿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过程中为日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小班幼儿开展系统的礼仪行为教育有着一定的必要性。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以“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民俗文化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切入点,围绕“文明礼仪”开展了系列实践研究。

一、以“爱”为核心,有效激发幼儿礼仪道德情感

(一)结合民间节日,开展相吻合的礼仪教育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是幼儿感受我们中国民俗礼仪的最直接的途径,在家庭中,家长可能比较忽视传统节日中民俗礼仪的教育。因此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之后,通过多元的活动方式,真正感知传统民俗礼仪的开端。例如,在春节前,我们就通过“拜年”等活动,让孩子了解春节拜年的习俗以及学说一些吉祥话,让孩子们能在春节假期中做个“礼仪小大人”。春节后,我们还组织孩子们进行谈话,说说春节中的见闻,“送红包”活动又让孩子们回忆了在春节中接受长辈红包的那一刻,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互相抱拳、鞠躬,嘴里说着吉祥话,看得出他们对春节的礼仪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

除了春节,我们还有很多民俗节日,如中秋节,我们组织大家围坐在一起,吃月饼,互相分享,感受团圆的快乐气氛;一年一度的夏至意味着夏天的到来,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挂袋,让他们把带来的鸡蛋放在挂袋里佩戴在胸前,顺应和继承我们的民间风俗……

通过在一个个民俗节日中适时地开展教育,虽然小班的孩子还显得懵懂,但是他们却切身地体会到了这些民俗节日与平时的不同,感受到了中国特有的风俗和礼仪。

(二)结合主题活动,开展礼仪日的活动

只在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开展礼仪活动,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来说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日常活动中,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一些自定义的“礼仪日”活动,如在主题活动“好朋友”的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拥抱日”的活动,让幼儿拥抱老师、阿姨、同伴、家长等,感受拥抱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在互相拥抱中传递自己的情感。在主题“苹果和橘子”活动中,组织开展了“分享日”活动,让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玩具、书籍与大家分享中感受彼此的情谊,知道互相分享是中华的美德,体验将自;, 享给别人时也会得到别人的馈赠,那样会感到心灵的愉悦。“国旗日”让幼儿知道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当国歌响起时,我们应该站立不动,表示尊重; “敬老日”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辈的辛苦,在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擦擦汗的过程中,传承了孝道这一中华美德。

这一系列爱的行动就发生在幼儿的身边,幼儿看得到、感受得到、做得到,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幼儿的礼仪道德情感在行为传递中获得内化和积累。

(三)结合文学作品,丰富幼儿礼仪知识

将礼仪文学作品渗透运用在幼儿一日活动的生活、游戏、运动等各个环节中。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洗漱如厕、进餐点心,有“礼仪好习惯儿歌”指导相伴;在游戏和运动活动中,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语言和行为互动都充满着关爱和礼貌;在晨间、离园的谈话中,礼仪儿歌和童谣的内容是老师和幼儿 经常交流的话题;在各类学习活动中,教师时常运用礼仪文学作品里优美的词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礼仪儿歌,提高幼儿对礼仪认知的兴趣

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小班幼儿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将一些文明礼仪编成儿歌,便于幼儿尽快理解儿歌中的含义并学习朗诵,如儿歌《小小手〉:“我有一双小小手,拉来很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欢迎欢迎握握手,谢谢谢谢拍拍手,再见再见摆摆手。”儿歌将孩子们日常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以及动作串联了起来,幼儿在说说、做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就掌据了这些礼貌用语。又如《待客歌》:“客人来,欢迎他,请坐下,请喝茶,客人走,送送他,挥挥手,再见吧!”儿歌将整个待客的过程以及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礼仪以精练的语言进行了概括,幼儿非常容易接受,并且逐渐在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对礼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礼仪故事,提高幼儿将礼仪迁移的能力

礼仪小故事也是小班幼儿非常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 《黄香暖被》等故事,就是最好的乐于分享、先人后己、孝敬长辈的礼仪故事。除了传统的礼仪故事之外,我们还自编了《小花猫做客》、《镜子里的小狗》等具有童趣的礼仪小故事,让幼儿通过欣赏、理解故事人接物的礼仪,不轻易生气,控制自己的坏情绪等品质。

四、家园共育,形成一致的幼儿礼仪启蒙

(一)教师的以身作则

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幼儿,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幼儿的心灵,让幼儿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学会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礼貌守纪的良好个性和行为品质也会逐渐地形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不小心撞到了幼儿,就会悄悄地说声:“对不起!”当我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对幼儿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往,教师都会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然而今天我们真正走入幼儿的世界,贴近幼儿的心灵,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幼儿也在这种彬彬有礼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习得各种礼貌用语。

(二)家长的榜样模范

与幼儿生活接触最为紧密的教育环境即幼儿园、家庭,只有真正形成教育合力,我们的幼儿礼仪启蒙教育才能发挥可持续的作用和价值。幼儿的模仿性很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如何做人的。父母是幼儿在生活中主要的模仿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爱老人,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幼儿。为此,我们认真的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的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固定不变的,需要经过多次的“学习—反馈—矫正—再学习”的过程才能收到效果。只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与家庭、社会携手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礼仪教育会越来越有效。

本文系溧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民俗文化活动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