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田阳高中 广西 百色 533600
摘要:在新课标的推动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提高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辨别历史的发展轨迹。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课堂中。本文将以高中历史教学为背景,探讨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路径,以供广大历史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问题情境;创设路径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知识水平,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科学习,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1]。高中学生应该尽量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并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有层次性
层次性是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由浅入深,让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一步步深入历史的学习,从而将问题一个个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应由易到难,不能因为一个过于困难的问题让教学无法推进;问题的设置要坚持层层递进的原则,不断实现提问题广度和宽度的提升,使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加强问题的层次性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历史教材中的问题大多具有联系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梳理相关问题,将复杂、难度大的问题进行逐层分解,实现层层递进,便于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从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比如,在学习《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逐步提出以下问题: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中英鸦片战争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南京条约》签订了哪些内容?《南京条约》中是否反映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为什么《南京条约》中未曾提起?……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都是以“鸦片”为核心,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中逐渐加深了对鸦片战争的理解,由此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并且认识到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也通过《南京条约》得以实现[2]。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积极地讨论,并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答案。
同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网络的系统性,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储备。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教师也没有做出知识铺垫,那么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如果不考虑知识网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那么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是零散琐碎的,不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解决综合问题。通过设计层层递进、难易适中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更加具体
具体性是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设置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不断增多,因此许多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广的知识面,教师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学习内容的需求,此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让学生多思考“为什么”而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而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就需要从历史的整体角度着手,联系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点,既联系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打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历史的海洋中尽情的翱翔。
许多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认为历史知识枯燥难学,是由于他们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是背诵和记忆,而没有注重对历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的近代史时,可以联系同一时期的国际背景,将具体的中国近代历史事件放在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在学习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通过对历史大背景的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有哪些独特的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总结出答案。高中生对复杂的问题有更强的求知欲,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历史知识形成网络,便于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更加形象
历史学科是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在线和重塑,因此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历史形象。如果没有形象思维,学生的历史学习将变得空洞、枯燥、抽象,也无法与历史产生共鸣。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的问题情境创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是如果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问题情境,就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感悟历史轨迹和历史人物,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知识。
历史资源的丰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展,为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讲解新中国的成立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学生恍然回到1949年10月1日,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新中国成立了?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面临什么样的世界局势?学生通过对当时历史事件的再现,寻找问题答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具有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强化问题情境创设,给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问题情境,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便于学生抽丝剥茧,抓住问题的实质,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不仅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创新思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为人生的发展提供指导。这也是历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成长为拥有正确历史观念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危建红,席长华.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策略初探——基于学习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2019(6):3.
[2]李贺.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关于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J].科学咨询,201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