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音乐节奏感知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小学中段音乐节奏感知能力的培养

鲁金娅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小学,云南省普洱市665000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脉搏,它决定了整个音乐的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并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灵活地利用多种外在环境与内在材料,使幼儿对音乐节奏的认识更加多样化,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感知能力;多媒体应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许多小学生对于节奏丰富却相对单调乏味的节奏不感兴趣,觉得它不如歌曲的旋律那么具有记忆力,这也就说明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小学音乐教师应根据学情和音乐的特殊性,为其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觉能力提供一个范例,并向其传递可循的途径,引导学生从一步一步地感受到节奏对音乐自身的吸引力,并将其融入到唱歌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利用乐器掌握节律

由于学生的音乐聆听、欣赏和学习的经验相对较少,音乐审美的差异较大,对死板的理论性知识的接受效果也不高,因此,教师并不需要大费周章地去教授。与口述相比,小学音乐教室里的乐器使用,显然更适合小学生的需要,许多学生只能在教科书上或课后的录像中看到,无法体会到它的音质和弹奏的韵味,在节奏教学中,乐器能快速地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而正确的弹奏也能使学生掌握旋律的要领。音乐中的节奏可以说是千变万化,要让一个小学生掌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和乐器的音色特性、演奏方式有关。以《难忘今宵》为例,它的整体节拍较为柔和,节间变化较少,节段变化较缓慢。然而,不少学生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节奏混乱、唱得太快、唱得不协调。老师可以将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引入教室,二胡之类的乐器,擅长弹奏或拉长音,与《难忘今宵》这种长音、慢节奏的作品相匹配,音调柔和而舒缓,更能体现出音乐的深度。另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教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比如自制的小乐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让他们自己弹奏一些自己喜欢的乐器,这样既能让他们掌握节奏,又能在音乐上锻炼自己的天赋。

二、利用多媒体跟随节奏

     如果学生们没有把握好节奏,那么在合唱中就会出现很多不协调的地方,从而影响到歌曲的整体表现。许多时候,不能跟上节奏的现象并非只有一种,它具有普遍性,这就要求老师们通过集体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每一次学习新歌,学生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模仿,以达到对一首歌的初步掌握。这也是为什么课本上的大部分歌曲都是学生们在上课之前就会吟诵的原因,因为他们通过各种音频、视频等媒介,都知道了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拍。曲调对乐感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形成直接、持久的印象,但由于学生的音乐经验比较分散,节奏常常不能形成规则。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握歌曲的旋律,并根据歌曲的旋律来感受歌曲的旋律。比如《保卫黄河》这种节奏明快、感情丰富的古典歌曲,在教室里加入了多媒体的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歌曲中的爱国之情,让学生跟着合唱的节奏走,一步一步地打通对歌曲的领悟与学习,音乐的节拍内在特性让学生们的跟唱演练十分高效。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倾听和鉴赏的兴趣,在多种材料的融合中,不断提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三、利用游戏能领会节奏

在小学音乐课中,游戏法并不罕见,将其与音乐的节拍结合起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并赋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演绎自己的节奏。比如“你哼我猜”,老师将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代表参加比赛,以车轮战、对垒、晋级等形式,让班级里的团队活动变得更加激烈。在阅读完整本书后,老师会选择十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会演奏一段乐曲,然后用手势和哼唱的形式表演,然后由另一组学生进行比赛。每个学生只有三次选择的机会,而被选中的学生也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讨论。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们对歌曲的节奏进行分析,并尝试着将其正确地演绎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测试不同的音乐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在音乐上的配合。又比如,动物模拟游戏,将与动物相关的歌曲编成一组,在教室里举办一场音乐演唱会,用自然的声音来营造气氛。在大荧幕上,学生们要根据歌曲的名称,进行相应的回应,并进行相应的演唱。这种音乐会形式多样,将同一题材的歌曲通过主题教学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活力。另外,透过丰富的音乐种类,学员可感受到同一题材歌曲的节拍差异,并在音乐会上呈现出不同的唱法,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韵律的内在魅力,并掌握了音乐游戏的主动性。

四、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体位韵律教学,主要是指老师将身体动作与韵律相结合。通过对身体的模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感,从而达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老师运用体位韵律教学,以音乐韵律为指导,通过拍打、摆、走、跳等不同的身体动作,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律感,达到了小学音乐节奏感的教学目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活泼的身体韵律,使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而动情,通过身体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感觉,提高音乐节的节奏感,并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比如,老师在《脚铃舞曲》的教学中,运用体态韵律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到舞蹈的节奏感。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列队,模拟火车的动作,从身体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亲身体会到铃声的节奏。在运用体态韵律的教学中,老师要选用具有强烈节奏感的舞蹈,使其在舞蹈中不断地晃动,使其体会到舞蹈的节奏感,通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更好地了解音乐的韵律。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觉,必须要有老师的教学策略,要善于运用乐器、示范、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从而达到个体化的认识。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节奏的创作,通过自己的节奏来观察它对整个音乐的整体效果,从而深刻地认识到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培养学生对节奏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丽.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J].东西南北,201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