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海青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实验学校815399

摘要:数学学科具有较为明显的抽象性,对于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较高,这就给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趣味性教学模式就成为突破数学教学弊端的勇敢尝试。趣味教学法的运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对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很有帮助。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运用策略

引言: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成为数学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为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他们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真正爱上数学学科知识,进而自主地展开学习和探究,以此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1]

一、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构建符合小学生兴趣特点的教学氛围,以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具体的教具模型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以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再次,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及时对符合小学生思维习惯和兴趣特点的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以激发小学生主动探索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2]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然而,仍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墨守成规,使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方法,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课堂效率难以有效提升。作为一门逻辑严密、知识架构复杂、题目繁多且困难的理工类学科,数学学科是许多小学生的“困难学科”,小学生难以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鉴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着手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将自身的位置从传统的“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使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种转变教学方式、构建新型课堂氛围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趣味性丰富的数学课堂能够激发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并将探索数学知识、尝试解决困难问题作为兴趣所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有利于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多媒体导入中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探索欲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许多教师不注重导入环节,也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元素细致分析和精心设计导入规划,这就使得他们在课堂导入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也有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并融入了一些趣味元素,但由于自身缺乏丰富的经验,导入环节趣味性较足但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课堂导入方法不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自然也就不强。针对学生在课前导入环节缺乏兴趣这一问题,教师可重新审视导入环节的价值和作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展开趣味化的导入,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是影像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精美的图片、动态化的视频等素材了解数学历史文化或是直观地认识到知识的推导过程,并在历史文化和视听资源的驱使下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他们就能在正式课堂中自主激发和调动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趣味导入不仅可完善数学教学模式,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进而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3]

(二)运用趣味语言,增进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互动过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掌握课堂动态。当前,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问题与学生互动,但是设计的问题往往比较枯燥,导致学生缺乏互动意愿。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应用幽默性的语言和称赞性的语言,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所以,在进行互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热点,转变自身的教学风格和说话风格,将幽默风趣的语言内容应用到师生互动过程中。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聆听教学内容、参与教学过程,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比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倍数”“因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对于25×3=75来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的互动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待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可以使用“从你们身上,老师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希望”等夸赞性的语句表扬学生。另外,教师可以列举类似于“假设老师今天早上吃了4个包子,某某同学吃了2个包子,请问其中隐藏的算式、倍数、因数是什么呢”的互动问题,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回答。

(三)设计趣味游戏,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生普遍喜欢做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数学课本中的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趣味教学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趣味课堂时,可以借助数学游戏的力量,适当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参与的课堂游戏,将单元知识融入课堂游戏,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这样有利于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形成“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比如,在探究“可能性”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转转盘”“抛硬币”“摸球”等趣味数学游戏,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以“转转盘”的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圆形的纸质转盘,将转盘划分为几等份,并在各个区域上写上“做作业、看电视、做家务”等内容,然后让学生顺时针转动转盘,进而探究“某某同学做作业的可能性”等问题。通过这些游戏活动,教师能够贯彻“寓教于乐”的理念,学生则更加乐意探究数学问题。

(四)组织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热情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兴趣较高,同时他们也倾向更加直观性的学习,喜欢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教师要借助体验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热情,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借助多边形卡片,或者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多边形卡片,引导学生以割补的方式对多边形进行拼凑、分解,将多边形转化为常见的图形。学生在转化过程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进一步体验活动的开展,学生能根据熟悉的图形,得到具体的面积计算方法。这种方式简单有效,不仅提高了学生兴趣,也构建了高效的教学课堂,这对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通过开展体验活动,加强了学生探索能力,也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体验过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课堂中,进一步构建了趣味性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最大程度地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饱满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以此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这对于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作为设计教学方案的主要依据,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趣味性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进而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炎辉.探究趣味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111-112.

[2]胡艳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实施途径[J].文理导航(中旬),2020(11):31+34.

[3]王成锋.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盎然起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