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程标准,助力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1

研读课程标准,助力课堂教学

赵凤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  443001

关键词:新课标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变化

摘要:本文主要从2022年版新课标的四个方面来阐述,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每一部分都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具体分析,从而更深层次地解读新课程标准,为课堂教学助力,进一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正文:

《新课标》指出“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必须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所以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来研读新课程标准,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们的课程标准是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三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事物,同时,通过课堂的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最后,通过规范学生的课堂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你讲题”等实践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首先,“数与代数”部分,2011版的新课标是包含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三部分,但是2022版合并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部分。这种内容结构化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个别知识的掌握,同时,从内容之间的关联体会其中的核心概念,并将核心概念在其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和强化。比如我们学习的加减法,其实本质都是“计数单位”的加减,如整数,都是几个一与几个一相加减、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减、几个百与几个百相加减;分数也是几个几分之一与几个几分之一相加减;小数也是几个0.1与几个0.1相加减,几个0.01与几个0.01相加减。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在教学“加减法”时,就会有新的认知,从数学本质上来教学,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更准确地进行计算,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类比迁移,提升思维水平。

其次,“图形与几何”部分,这部分内容在2022年版中整合为了两个主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与位置。具体体现在第2学段增加了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第3学段增加了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探索为什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同时,这一次也增加了“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进行教学”这三部分内容。比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后,我们可以请学生用手中的工具制作一个垃圾桶,并计算它需要多少纸、能装多少垃圾等,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热爱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再次,“统计与概率”部分,这部分内容分为“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三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比如我们在教学六年级《百分数》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让孩子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再明确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习百分数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怎样愉快地接受“百分数”这一陌生概念。从而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会百分数的广泛运用,会用百分数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同时,“综合实践”部分,这部分主要是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让孩子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并发展核心素养。第一学段是“实践活动”,第二学段是“综合应用”,第三学段是“课题学习”。比如学习了示范课《水是生命之源》,它就是通过跨学科(数学、语文、科学、信息、艺术等)主题学习活动,让孩子体验人与自然、社会的紧密联系,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创造潜能。这节课分为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确立主题、实地调研、交流反馈、拓展延伸四个阶段,每阶段都有不同的研究目标与方法,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整体感知2022版新课标,学生的学习要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2011年的“四基四能”变为现在的“核心素养”。更加积极地开展教学实践创新,进一步让孩子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增强孩子认识真实世界与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还需要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发现它的变化,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学业要求与教学目标,深度思考如何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化、生动化的课堂教学环节,始终贯彻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让孩子不仅学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数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其核心素养,让孩子得到可持续的终身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