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民间故事多角度阅读的创新策略——以《牛郎织女》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语文教学中民间故事多角度阅读的创新策略——以《牛郎织女》为例

刘真梅

泉州市昇文小学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阅读模式已不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了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如何创新多角度阅读途径,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还能有效促进阅读质量提高。这就需要应用到民间故事的教育功能,民间故事无论是在价值取向还是情节设置中,亦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能有效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新多角度阅读民间故事,来提升阅读质量,进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民间故事;多角度阅读;《牛郎织女》

民间故事的发展不仅悠久并且十分具有广泛性,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人类社会群体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头流传而受到广泛普及[1]。在民间文学中,民间故事也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分类之一,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奇异的语言以及象征的形式在社会群体中讲述出来。这种叙事体故事不仅具有广泛的题材,并且在题材上还拥有奇异、幻想的色彩,除此之外,在情节设置上蜿蜒曲折、引人入胜,对于儿童来说,非常契合其心理特征,因而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而在众多民间故事中,《牛郎织女》这则故事不仅在故事情节设置中凄美动人,同时它的代表意义也十分具有思考性,无论是故事中含有的老百姓质朴情感,还是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等等,都值得学生深入的进行思考[2]。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以《牛郎织女》为例,多角度解读民间故事,将其内涵有效注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从文学审美的角度进行解读。

通常来说,审美反映的一个人的客观审美,其中涵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不仅在想象方面充满奇异色彩,在感情方面也极具真挚,同时还具有深刻的理解。而在文学阅读中,更应该带有强烈的审美感受去解读作品的艺术形象,对于教师来说,也应当以体现审美的艺术追求作为教学指导目标。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仅需要有科学性,还需要具有艺术性。也就是说语文教学需要具有独创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学习上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3]。教师在进行民间故事教学时,既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本内容,又要深入感受文本中的思想情感。从本质上来说,文本内容中的语言文字不仅具有意境,更具有情境,每一个形象中都包含了浓厚的情感。在《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感情去体会语言文字,才会真正被故事中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学生会在看到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在一起后而为他们高兴,也会在看到王母拆散了牛郎织女后,而感到生气,由此可见,情感带入后才更加具有指向性的阅读引领,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情感代入更能理解文学审美。

二、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每一个民间故事中,通过不同的角度都能解读出其价值取向,传达民间故事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以《牛郎织女》为例,通过以下分析详细解读在不同角度解读其所要表达的价值取向。

(一)人物性格

每个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都是极具特色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民间故事中的经典人物中都有新的角度进行解读,同时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在《牛郎织女》中,主人公牛郎虽然是社会的底层人民,但在整个故事中,却通过照顾老牛、和王母抗争等一系列情节展示了他心地善良、任劳任怨等众多美好的品质[4]。而另一个主人公织女却通过和牛郎相识相爱,感动于牛郎的美好品质而和他在一起,放弃天上的神仙身份甘愿留在人间。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就是追求价值的一种形式,代表对人间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由此可以看出,织女的这种价值追求更多的是代表社会中广大人民的共同追求。

(二)人物关系

除了人物性格以外,在价值取向中的美好追求还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上,在整篇故事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老牛和牛郎的关系。老牛的形象在整个故事中披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虽是动物,却会开口说话,并且懂得感情。可以说,老牛虽然是动物,却能记得牛郎对它的好,告诉牛郎他会有一个美丽的姑娘成为他的妻子。即使在自己即将面临死亡的时候,也不忘回报牛郎的恩情,让其遇急事时可以剥自己的皮急用。整篇故事阅读完,老牛的忠诚与感恩不仅是留在了牛郎 与织女的心中,更是在千千万万的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进一步延伸来说,老牛的美好品质实际上更是牛郎品质的一种升华,它代表的其实是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品质[5]。

三、从情节设置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民间故事中的情节设置相较于叙事性文章,更具有鲜明的节奏,从表面上来说其所有的情节设置都是围绕人物相关事件进行铺展,但实际上,却是为了体现人物的价值观。因此,在民间故事的情节设置中,无论是哪个情节设计都离不开价值取向的体现和感情色彩的表达,通过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文化角度

纵观民间故事中的情节设置,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牛郎和织女,本是天上人间不可能有联系的两人,却能结为夫妻,相爱生活,但是却又会被王母分开,只能在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故事中的情节设置跌宕起伏,能充分带动读者的感官,引发读者想要继续读下去的兴趣。这种情节设置不仔细琢磨,是看不出合理之处的[6]。民间故事能带来的作用就是慰藉人们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影响,更进一步来说,人们的精神境界会不知不觉中受人物高尚品质的熏陶,而净化情感。

(二)次要人物

在民间故事中,每一个人物形象的设置都是有着其独特的作用,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其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在《牛郎织女》中,虽然老牛的形象只属于次要形象,但它的作用却是整篇故事中都不可代替并且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在某一程度上,老牛是牛郎织女两人之间故事变化和命运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在整篇故事中,有一半的情节是需要“老牛”这个次要形象进行推动的,作为情节故事中的联系纽带,老牛的出现更能体现出在情节设置上精巧与适度,甚至在情节发展中,老牛的语言还起到了悬念与冲突制造的作用,迅速转换了情节与场景,更体现出了故事的跌宕起伏。

结语:

    由此可见民间故事中,无论是在情节设置、文学审美、人物形象等众多角度中,都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民间故事向学生展示多角度的阅读,是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并分析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首先明确学生的学习七点,才能更故事情节更通俗易懂的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避免学生只是单纯的听故事,而不是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含义。只有真正将民间故事通过多角度阅读分析给学生,让其进行理解和掌握,才能更懂得民间故事中所表达出来的劳动群众的智慧。从本质上来说,语文课程的学习是极具人文内涵以及丰富的情怀和情调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身临其境的进行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以及理解,创新多角度阅读就是帮助学生带入情感理解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曦. 小学语文课堂中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1):298.

[2]黄植. 浅谈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2):691.

[3]王志芳. 于灰暗处,更添一抹亮色——谈民间故事教学中一些次重点的处理[J]. 小学语文教学, 2020(25).

[4]凌顺诗.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以故事类和非故事类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为例[J]. 英语学习, 2020, 000(006):4-9.

[5]徐吉. 复述有"方"提速有"法"——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为例[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