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实验小学 四川巴中 636400)
【摘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让学生在其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是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要求。为此,文中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路径进行探究,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效率和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提出,在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把所学有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质协同发展。”按照这一理念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要掌握好生活和数学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数学教育中适当地加入生活内容,让数学课堂融入生活信息,有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生活。为此,本文侧重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路径进行探究。
1创设情境生活化——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小加法应用题”时,我就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明天我们将组织全班同学到郊外进行野炊活动,你们准备带哪些食物?需要多少钱?围绕这一主题你能想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
2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练习走进生活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统计”有关知识后,我就让学生课后去调查学校各班级的学生数,其中男生、女生人数等、10岁和以上有多少人,10岁以下有多少人,然后进行统计、绘图,分析各班级学生的学生结构情况。
3解决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运用走进生活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上下楼和拐弯实际是在进行平移、旋转的活动,从家到学校在经历位置的变化。当学生发现书本上所叙述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 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而有趣,数学的作用这么大,人们的生活原来离不开数学。
如,在复习平面几何的面积时,我选用学生熟悉或经历的为家庭装修所需多少费用的数学素材,如整套房间的面积是118平方米,主人要求进行基础装修,总装费修用预计在4万元,然后让学生求出每一项装修的明细费用。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居住的房子原来是由几何形体组成的,房间的每一个平面上是学生熟知的图形。教师给出所有房间的带有尺寸的立体、平面图和装修材料的单价,全班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因此学生采用分工协作的方法,每一小组人完成一部分工作,最后学生一起求出装修的明细费用。学生在整个数学活动中体会出要求墙面需要多少涂料就是在求四边形的面积;要求做一扇门用多少材料就是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求地面需要买多少块砖或木板,就要根据房间地面的面积和所铺材料的单位面积,算出所铺材料的数量……。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更可喜的是他们体验到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这对形成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学生在汇报中,把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一一展现给大家,有的组还在选材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在选材时还可根据装修预计费用和居住的年限,来决定买什么材质的材料等等。学生在充满开放、自主、有序中完成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中生活的问题,不断形成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仅把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素材的选择具有数学价值,与本节课数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年级,以主题形式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实践机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所在,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必要的应用技能和实践经验。
4课堂导入生活化——让数学激趣走进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从新课导入着手,应用一些生活实例或生活化情景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课知识的兴趣,并促使学生融入这些情景展开学习。如,教学“千克、克、吨”等知识的时候,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利用课堂所学,更深入地了解现实生活,并尝试解决一些与质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我在讲授这一课程时,可以事先准备好天平、弹簧秤、台秤以及一些需要称重的物品,例如大米、坚果或其他果蔬。把这些物品放置在讲台上,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的课堂导入由这些物品开始,如拿出部分坚果,让学生上台想一想如何确定其质量,称重的工具可以自由选择,此时台下的学生也会探讨。无论学生是否可以正确回答这一问题,教师导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可以顺利引出本节课题“千克、克、吨”。
5实践运用生活化——让数学应用走进生活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头脑与思维中就结束了。知识的最大作用是促进生产、生活的改变,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数学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写内容后,我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中寻找哪些物品应用了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实践观察,学生发现篮球架、自行车车梁、电线杆支架等都是三角形,甚至回到教室学生还能发现一些三角形。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手工作业,用纸张或小木棒搭建一个房子,看看是不是也会用到三角形的性质。这样,教材中所说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动手操作等得到了真切体会,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意识。
又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内容时,我就引导学生模拟在商场购物的情景,并让学生来扮演售货员,教师扮演消费者。这一情景发生在商场促销期间,全场商品均享受一件八折、两件七五折的优惠。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些衣服、货架,以便于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随意挑选一件衣服,并向“售货员” 询问价格,或者挑选两件或三件衣服,让“售货员”告知其需要花费多少钱,也可让学生算一算这样打折促销以及组合购买的方式,和原价相比较节省了多少钱。这种促销方式在商场中是十分常见的,生活化情景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很容易掌握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6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要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原则。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利用实际生活的强大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有效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梅.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人物画报:中旬刊, 2020, 000(006):P.1-1.
[2]弭兆滨.在生活中寻找数学\n——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 2021.000(05):P.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