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会计系
摘要: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教师角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教师角色在新时代的嬗变与坚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在教育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课堂结构、师生关系、教学空间等方面变化明显,教师角色所承载的教学职责与任务变化就蕴含其中。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从教师角色的历史演进入手,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发生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构建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指标体系,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定位和内涵,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研究和教师素养拓展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应用型本科 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体现教师在社会中身份和地位,以及社会对教师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它根植于教育理念,通过教育行为展现出来。智能时代中随着传统教师角色的泛化与职业边界的模糊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正在被逐渐弱化,然而这并非表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中承载的新职能新任务已然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变量。因此,需要我们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审视,研究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教师角色的历史演进
教师角色的话题历久弥新,致使不同时代的研究者纷至沓来。随着时代发展,国内外学者持续追踪着教师角色变化的实践样态、发展逻辑和转换路径,为教师角色的建构和重塑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社会发展中的教师角色演变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都是知识的化身。在人类社会知识和技术不断更迭中,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嬗变。罗莎莎、靳玉乐把教师角色按照口语传播、手抄文字传播、印刷和电子传播、网络传播等四个时期进行角色划分,从技术变革视角将教师角色历史演变归纳为媒介技术、教育时空和实践价值等三重逻辑。韦妙、何舟洋按照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四个时期分析教师角色与技术关系的变迁。从这些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角色的发展变化一定与社会发展——尤其是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教师的教学核心作用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教师角色转变的向度和路径问题,并从多维视角进行研究探索。
(二)当代教师角色研究的理论与视角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场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作为教育核心力量的教师,其角色变化也在不同理论视角下映射出差异性。柳丽娜从卢曼社会系统理论视角,对当代教师角色困境成因做定性分析,指出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陷入泛化、职业边界模糊化、主导作用弱化等困境,并给出适应反应与自我再制寻求教师角色困境的突破路径。罗莎莎、靳玉从场景理论视角出发,从媒介技术、教育场景和信息流动模式等三个方面做教师角色分析,指出智能时代教师角色中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边缘化、教育专业者的模糊化和教学评价者的工具化,并探索解决危机应对策略。韦妙等从技术现象学视域下,对“教师与技术”的具身关系、解释关系、背景关系等审视智能时代教师角色。丁钢认为在信息时代,教师角色在实践中应当基于技术促进个人性化学习、重构教学空间、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师专业角色的转换。余宏亮从数字时代教育场域视角,以教育知识观、主体观和环境观的变化对教师角色变革做动因分析。
(三)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师角色
无论什么时代教育的本质未曾变过,因此智能化数字化时代,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是在完成使命过程中,教师角色所承载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有所不同。数字与智能无疑是当今时代的重要推动力,推进着教学观念和教学环境的双重变化,教师角色也因此有了更多元化、精细化的要求。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从教学实施的表象看,课堂结构、师生关系、教学空间等要素较之之前教学活动呈现结构多样化、关系合作化、空间多元化等变化,表象之下正是教师角色所承载的各种职责任务重要性的此消彼长。
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分析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从教师的知识单向传授向重视学生的知识交互学习模式转变,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和鼓励学生投入到多样化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这也使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了更丰富更新颖的角色和作用。分析有关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职责的国内外文献,Bawane等人对互联网中教师的工作职责从教学、职业、评价、社会、技术、咨询、研究、管理等八种角色进行了定位;范国睿从智能时代教师职责回归其本来的育人功能视角入手,认为教师主要学习分析者、价值引领者、个性指导者、学习陪伴者、情感呵护者等五种角色;陆石彦则通过“知识、学习、教育”三个概念的重新认识,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再造为终身学习示范者、价值引导者、个性教育实现者、情感发展沟通者、教育理论创新者等。教师职责的内涵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教学工作任务中,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扮演不同角色时进行具体的时间、精力、情感、财力、物资等方面的投入,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不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教学设计、协作引导、资源建设、管理评价等4个教师职责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二)基于教学任务的教师角色内涵分析
教师职责的内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教学工作任务,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扮演不同角色时进行具体的时间、精力、情感、财力、物资等方面的投入,通过问卷调查和意见征集,在教学设计、协作引导、资源建设、管理评价等4个教师职责中解构出18项更为细致具体的教学任务(如表1),通过专家评估咨询进行调整优化、丰富内涵。
表1 教师职责中承载教学任务解构
职责 | 任务 | 任务内涵 |
教学设计 | 数据挖掘 | 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深度挖掘教学数据,找到潜在规律,反馈指导教学设计与实施 |
设计规划 | 注重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设置针对性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案和课件 | |
学情分析 | 组织召开教学联席会,分析课程定位、教学资源情况、学生前期知识储备情况 | |
教育研究 | 开展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指导教学实施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 |
协作引导 | 思想引领 | 落实课程思政目标,开展课程思政,引导学生价值观 |
动力激励 |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设计教学激励机制,注重学生智能发展和个体发展潜能的激发 | |
氛围构建 | 构建线上、线下和混合学习空间的良好学习氛围 | |
学习协作 | 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探究,引导帮促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发生 | |
知识引导 | 从教授转向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知识建构,传统知识讲授与组织实践示范演示 | |
信息咨询 | 提供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或信息,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 |
资源建设 | 应用建构 | 探索智能与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技能支持 |
技术引入 | 增加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引入适当内容到课程教学中 | |
过程辅助 | 依据学生学习过程反馈数据,适时为学生提供过程性辅助帮助,帮助学生获得支持服务资源 | |
资源整合 | 整合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等教育大数据资源 | |
管理评价 | 问题发现 | 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和学习问题,发现和记录教学实施问题 |
学习评价 | 评阅作业、试卷和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 |
学习组织 | 组织学习者开展学习、考核活动 | |
管理监控 | 管理教学进度,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对学习活动进行过程监控 |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研究
(一)问卷调查及对象
采取电子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等形式,邀请某应用型本科院校同时具有线上和线下授课经验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题主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教师职责变化、教学具体任务及相互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在进行调查问卷或访谈前,向受访对象明确教师角色相关内容和教学内涵中教学职责与任务边界,以提高指标评价的合理性。问卷调查中评价指标重要性采用 Likert5 级评分,设置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五个等级,分别对应5- 1分。
(二)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结合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经验和相关领域专家咨询修改优化,将教学设计、协作引导、资源建设、管理评价等4个方面作为教师角色研究的一级指标,并将解构后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师角色分析的二级指标(如图1)。
图1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分析指标体系
(三)问卷调查结果向标度转化
汇总问卷调查对象对各级评价指标重要性得分的算数平均数, 𝒁为教师角色分析指标体系中任意两个指标𝒁ij和 𝒁ik的平均数差值,则问卷调查结果向层次分析法中的Saaty 标度转化关系如表2。
表2 问卷调查结果向标度转化表
指标均值差(𝒁=𝒁ij-𝒁ik) | Saaty重要性标度 | Saaty标度含义 |
𝒁≤0. 2 | 1 | 两个指标比较,具有同等重要性 |
0. 4< 𝒁 ≤0. 6 | 3 | 两个指标比较,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
0.8< 𝒁 ≤1. 0 | 5 | 两个指标比较,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
1. 2< 𝒁 ≤1. 4 | 7 | 两个指标比较,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
1. 6<𝒁 | 9 | 两个指标比较,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
差值在两个尺度之间 | 2,4,6,8 | 表示上述判断的中间值 |
倒数 | 若元素i 与元素j 的重要性之比为xij,则元素j 与元素i 的重要性之比为xji= 1/aij |
(四)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图 1所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在确定递归层次模型之后,结合Saaty标度法对指标的两两比较,对模型进行构建判断矩阵,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专业软件对中间层和方案层因素进行权重分析。
(五)一致性检验结果及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教师角色的判断矩阵计算得到值0.0075,二级指标判断矩阵教学设计者、协作引导者、资源建设者、管理评价者的值分别为0.0975、0.0754、0.0607、0.0266,值均小于0.1,认为判断矩阵的整体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教师角色一级、二级指标体系权重见表3。
表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师角色评价指标权重
角色一级指标 | 一级指标权重分布 | 角色二级指标 | 二级指标权重分布 |
教学设计者 | 0.3305 | 设计规划者 | 0.1612 |
学情分析者 | 0.0260 | ||
数据挖掘者 | 0.0530 | ||
教育研究者 | 0.0903 | ||
协作引导者 | 0.4299 | 思想引领者 | 0.1753 |
动力激励者 | 0.0473 | ||
氛围构建者 | 0.0285 | ||
学习协作者 | 0.0650 | ||
知识引导者 | 0.0965 | ||
信息咨询者 | 0.0173 | ||
资源建设者 | 0.1623 | 应用建构者 | 0.0379 |
技术引入者 | 0.0139 | ||
过程辅助者 | 0.0263 | ||
资源整合者 | 0.0842 | ||
管理评价者 | 0.0773 | 学习组织者 | 0.0348 |
问题发现者 | 0.0065 | ||
学习评价者 | 0.0112 | ||
管理监控者 | 0.0248 |
四、总结与讨论
(一)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的重塑
教育是培养人才以使其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智能时代教育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但教师角色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已然承载着教学设计者、协作引导者、资源建设者、管理评价者的角色。从研究结果看,教师角色中管理评价角色占比最低,说明教师角色中权威性属性较之传统教学有所弱化,协作引导、教学设计等投入创新思维活动比传统教学中重复性活动有所增加,同时,教师还需要承担教学中技术引入与资源建设的角色。尤其是协作引导者的角色地位日渐突出,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在学习共同体视域下正在从主导走向更多的合作,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的重塑,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应用选择,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本文提供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重要性方法,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指标体系及权重分布,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的综合与实践性要求,明确了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角色定位和内涵,表达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加强自身知识技能更新,为教师需要拓展和补充的素养提供了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范国睿. 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38(100):69-74.
[2]余宏亮. 数字时代教师角色的变革与重塑[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8,39(050):172-176.
[3]陆石彦.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再造[J]. 江苏高教. 2020,(060):97-102.
[4]罗莎莎,靳玉乐. 教师角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 2020,(03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