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重庆机械技师学院)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的要求下,如何在人才培养中有效渗透德育,全面落实好德育工程,从心灵、人格、行动与精神上引导好学生,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职业院校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本校车辆工程系德育工作实际,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分析立德树人视域下职业院校的德育现状,指出其现实意义,并从把握“实”、追求“活”、凸显“效”三个层面出发,对“三全育人”德育体机制的构建,以期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职业院校德育;车辆工程系;君雅少年
“立德树人”明确指出了“德”在人的全面发展、协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德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思想品德的养成,是其未来发展与成长成才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立德树人”的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理念与依托载体[1]。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在把握“三全育人”蕴意的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致力于持续创新与完善“三全育人”德育工作。对此,本文在分析立德树人视域下基于“三全育人”的德育现状与意义的基础上,以本校车辆工程系“君雅少年”德育品牌的创建与相关工作的开展为例,就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德育机制的构建进行实践探索。
一、现状透析:“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德育现实困境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院校急需在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下,高质完成专业教学目标,高效加快学生德育目标的落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改革,突出新时代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协调统一。目前,职业院校构建德育工作格局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基于“三全育人”落实德育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德育职责不明确,全员育人未落实
全员育人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专职组织员等全体职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转变育人理念,强化育人担当,在本职工作中自觉直接或间接地将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落到实处[2]。同时,强调学生家长、院校物业服务人员等主体参与协同育人,担当育人职责。当前,多数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多从学校层面进行部署,全员育人的德育职责要求缺乏具体化、可量化,如可考核的培育清单或职责清单等,导致部分教职工不明确自身的德育职责,在育人中存在主动性、科学性欠缺的现象,全员育人合力欠缺系统性,降低了全员育人实效。
(二)德育过程不衔接,全程育人不连续
全程育人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开展全过程、连续性的德育,并扩展至其毕业后的教育与职业发展等。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以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评价反馈等环节中开展递进式的德育工作。当前职业院校纷纷以种类繁多的学生活动为载体渗透德育目标,并未完全遵循职校学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成长进步的阶段性特点设计与组织具有针对性、持续性的德育体系,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与载体之间缺乏有机衔接,全程育人的科学体系尚未建立和形成,无法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三)德育时空不贯通,全方位育人缺长效
全方位育人意味着职业院校必须充分利用专业教学、工学交替、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教育载体,将德育融入其中[3]。然而,目前职业院校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的全方位育人缺乏清晰的途径,学校、家庭、社会等德育主体各自发力,尚未真正打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通道,德育时空不贯通,德育方式缺乏创新性,没有达到通力合作的效果。例如,部分职业院校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协调性与互补性不足,不注重增进不同德育主体和时空的融合度,导致德育内容、活动方案和载体等脱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全方位育人长效性缺失。
二、价值探寻:“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德育多重意义
德育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是职业院校各项工作的价值指向,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所在。“三全育人”为职业院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指明了路径,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内在需求。因此,职业院校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契合了德育工作的发展规律,也顺应了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趋势,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契合立德树人要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检验职业院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职业院校构建“三全育人”的德育机制可以将立德树人落实于政策、教学与管理等体系之中,通过德育在学生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等各领域中的贯穿,优化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4]。以笔者所在车辆工程系德育实践为例,笔者发现基于“三全育人”完善德育机制,有助于梳理车辆工程专业各类教育教学领域中蕴涵的德育“元素”,从政治方向、政策导向与价值取向方面完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处理好知识传授、素质培养和德育之间的关系,推动正能量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一代高素质应用型“汽车人”,从而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支持祖国建设与发展。
(二)满足教育改革需要,赋予职业教育活力
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下,新时代职业院校需要真正做到以德立教、以德育人,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突出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属性[5]。因此,基于“三全育人”开展德育工作,能够打破传统重技能、轻素养的职业教育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例如,在车辆工程系中开展“三全育人”式的德育实践,有助于统一育人共识,凝聚多方育人合力,反哺育人工作的不足之处,统整专业课程原有的内容,思考可以融入德育元素的育人点,建立“润物无声”的新育人模式,从资源调度、制度设计、主体动员、监督激励等层面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运转,赋予职业教育活力,促进育人工作亲和力、生命力的提高。
(三)迎合人才培养实际,提高全面育人实效
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更注重协同运用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三全育人”德育工作强调共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建立全要素融通、全领域覆盖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迎合人才培养实际。比如,汽车产品融合了机械、电子、材料等工科门类知识,车辆工程是高度交叉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车辆工程系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学生德育,有助于紧跟时代步伐,依托各类平台渗透爱国情怀、职业道德、行业视野教学等,引导学生拓宽分析和思考问题的眼界,为未来的职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素养,对终身学习和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三、实践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德育机制构建
“三全育人”德育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不断提炼德育工作实践中的有效路径、创新做法与特色经验,建设融合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德育的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车辆工程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对学生专业技能、道德素养的要求较高。笔者所在的车辆工程专业紧紧围绕“三全育人”理念,在思政课程、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校园管理、心理健康、社团建设、家校社协同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典型做法,打造出了“君雅少年”德育品牌。基于此,笔者以“立德树人”为基本方向,以“君雅少年”德育实践为例,尝试对“三全育人”的德育机制进行构建。
(一)把握“实”——创生机制,压实全员育人职责
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人——人——人”的关系,即做“人”相关的工作,促进“人”的良好发展。全员育人提倡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以实现人的价值为导向,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个体主动地调节、约束与塑造自身思想与行为[6]。因此,职业院校的德育要压实全员育人职责,强化全员有效配合,形成全体教职工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打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格局。
1.制定培育清单,挖掘德育特色
构建“三全育人”德育机制首先要对已有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清单梳理,进一步明确适合职业院校的“三全育人”德育要素和体系。其次,要结合“三全育人”的十大教育体系和目标任务,参考已有成果发掘院校特色,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育清单,并严格要求全体教职工高标准地将学生德育落到实处。例如,本院校车辆工程系在开展“君雅少年”的德育主题活动前,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座谈会、德育工作推动会,挖掘本系的“三全育人”德育特色,通过成果清单把握德育实效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同时,逐级细化德育工作目标,从而明确各项德育任务。比如,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和技能目标,提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应的德育目标和任务:其一,引导学生了解车辆工程技术发展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关注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树立“汽车兴国”的观念,培植爱国主义情怀;其二,启发学生从车辆工程行业技术标准、政策、法律法规等层面出发,树立严谨的职业道德理念,形成社会责任感;其三,引导学生把握车辆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专业前进方向,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热情等。这样有助于保证德育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真正落实,引领学生成为专业知识过硬、政治立场明确、职业操守良好兼具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2.明确协同理念,整合德育主体
全员育人要求各层级、各方面携手共进,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参与德育,提升育人工作的主动性。对此,职业院校可以明确“全员育人”协同体系,整合各类组织中的德育主体,如各级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班集体等,营造和谐融洽的德育氛围和主旋律。笔者所在的车辆工程系注重联合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专职组织员等共同努力,利用教学、管理、服务等本职工作实现德育各要素在全员育人中的能量流动,引导学生争做最优秀的自己,争做“君雅少年”。比如,要求班主任运用“人本管理”理念,从学生的性格和需求出发,致力于营造紧密的师生联系,指导学生组建班委组织,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体之一。具体做法如下:其一,班主任以身作则、以身立教,在具体教学之中呈现自己的模范行为,争当儒雅教师;其二,加强和科任教师的联系,确保班级德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都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其三,班委组织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协助班主任制定了班级规章制度,带领班级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达成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在需求、动机、行为、目标的动态循环下进行自我教育。其四,秉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级管理理念,在班委组织的带领下重点抓好教室寝室卫生、课堂纪律、文明礼仪等环节的管理,定时检查、定期公示。这样就使班级管理过程成为学生群体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乃至自我激励的个性化成长的过程,达成“不管而管”的德育效果,实现互学、互助、互育。
(二)追求“活”——增生路径,强化全程育人衔接
“全程育人”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整合一切育人元素,链接一切育人环节,全力推进育人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发展。职业院校要积极建立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遵循学生成人成才规律精心设计和创新德育方案与路径,使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增长知识、技能与素养。对此,职业院校必须追求“活”,灵动地采用多元组合的方式,开展不同阶段的德育主题活动、德育工作评价等,不断汇总有效的全程衔接经验,提升立德树人水准。
1.打造特色品牌,互动德育态势
全程育人的德育模式必须紧扣“两头抓紧、中间夯实”的原则,从入学教育至毕业教育的全过程育人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地开创多姿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为打造精品特色的德育品牌奠定基础,促进全程育人的差异化、耦合性与持续性。以车辆工程系为例,本系注重在学生入学之初于其心中播下自我管理的种子,鼓励他们参与系部学生会干部竞聘大会,锻造展现自我、锻炼自我、超越自我的优良品质。此外,本系于2021年开创了“做君雅少年”德育教育品牌主题活动,先后举办了经典诵读活动、“书法写人生,墨香飘校园”书法活动、“文明寝室”评比活动等,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心灵涵养、生活习惯;2022年,本系组织了“君雅少年阳光体育月”活动,涵盖了篮球、拔河、手抄报等子活动,吸引了22个班级共900余名同学的踊跃参与。同时,陆续开展了思政教学设计比赛、防诈骗主题活动、“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表彰大会暨散学典活动、“喜迎二十大浓情暖中秋”中秋节主题系列活动、“疫路同行,多彩青春”疫情防控下校园活动等;2023年,本系继续制定了月工作重点,设计了9月做君雅少年之文明礼仪篇与寝室启动篇、10月做君雅少年之孝悌篇与书法篇、11月做君雅少年之家书篇、12月做君雅少年之文明寝室终结篇与表彰篇。通过这些以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等类型的活动不断巩固基础,一步步打磨出“君雅少年”德育品牌,形成了学生愿意参与、积极参与的全程育人态势,切实促进学生各个阶段的德育发展。
2.紧扣真实学情,优化德育方案
将德育机制贯穿于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必须基于不同学段、不同学情进行灵活地规划、实施与反思,在这一闭环内优化德育方案。对此,职业院校可以设计和发放学生入学之初相关的调查问卷,摸清学生的特点,围绕劳动实践、思想品德、职业素养等分类制定德育标准,并组织相应的德育活动。同时,在学生就读中,以其需求为导向,定期举办各类德育评比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共同反思,主动改进。毕业之后,再次以后测问卷进行学情统计,通过对比考量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认知、道德素养等相关的发展状况,检验全程育人德育机制的实效性,利用反馈结果规划新一轮的德育工作。例如,车辆工程系注重在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评价中检验学生的输入与输出,把握各个阶段的水平差异,评选出“君雅少年”,通过明确的导向引导学生建立信心。同时,系部设计了学生座谈会、检查教学日志、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君雅少年”德育主题进行督查,收集反馈资料和信息,为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本系还注重运用过程性评价,要求各班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发展,引导学生在主题活动、专项讨论、知识竞赛、书法展览等多样化的渠道中熟知标准,增强内驱力,并付诸行动,巩固和发展良好习惯。此外,本系开展了“君雅杯”德育案例比赛,促使教师反思自身德育过程与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分享交流德育经验,以具有车辆工程系特色的方案创造全新的德育路径。
(三)凸显“效”——衍生合力,促进全方位育人联动
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域,具有不可忽视的育人作用。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需要充分调动这些空间基础,以共建、共享、共育衍生合力,全面促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提质增效。对此,职业院校可以创建“德育+X”全方位育人体系,如“德育+信息技术”“德育+劳动教育”“德育+学科教育”“德育+文化传承”等,以情的力量激活学生参与德育的兴趣,以融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创新,以美的创造陶冶学生的道德品性,综合强化立德树人的效能。
1.双线融合创新,贯穿德育时空
具有时代性与新鲜感的网络技术为职业院校利用数字媒体工具创新网络舆论引导、主流意识宣传、内容传递等方式提供了便利。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在发挥线下德育优势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建立线上德育平台,通过双线融合贯通校内外、课内外的德育空间,创造性地打造“课堂——生活——网络”一体的学生德育模式。例如,校园网络是学生在校内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线上平台,职业院校可以及时地占据校园网络这一重要阵地,促进正确价值观、世界优秀文化等在校园网络的全面渗透、融入与扩散,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使用校园网络平台的过程中接受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主流审美观等的熏陶与浸润,主动辨别与抵制消极腐朽思想,在良好的网络学习与交流环境中获得良好道德与行为指引。例如,笔者所在的车辆工程系主动研究数字时代职校生的心理特点,拓宽‘君雅少年”品牌建设思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系宣传栏、手机APP等线上线下宣传途径,介绍良好的行为习惯、身边的优秀事迹,展示文明学生风采,以此营造浓厚的弘扬时代正能量与主流价值观的矩阵校园文化场域,以多元化的德育内容、形式与载体,向学生传播一些有益于其生活、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引领学生在实际生活空间与网络空间中规范与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水平,养成积极健康的性格,实现校园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统一。
2.落实同向发力,升华德育素养
全方位的德育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运用职校生喜闻乐见的德育资源,融合理论与实践。对此,职业院校可以借助工学结合、社会实践等契机,深入挖掘红学馆、校史馆、图书馆、科技馆、车企等中的德育内涵,开展“情景教学”,打造学生喜爱的德育活动,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例如,车辆工程系依托“君雅少年”品牌建设,以红色教育为切入点,挖掘本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用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并举办了“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技能成才、强国有我”技能节等,使学生成为红色精神的学习者、倾听者、讲述者和弘扬者,在生动的、生成的、生态的实践活动中感悟红色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红色精神,在“老故事”的“新面貌”中收获有益的体验,养成爱国爱党的风貌。此外,本系挖掘图书馆中的名人故事和文化典籍资源,将《弟子规》《名贤集》《论语》中的相关内容作为系部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引导学生过诵读,接受深层教育。同时,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的角度观察、分析和发现学生,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找到部分学生的心理“症结”所在,制定有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个体和集体辅导,在日积月累中引导其疏解不良情绪,学会健康阳光地生活与成长。这样就将德育从校内向校外进行了延伸,落实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同向发力,全方位升华学生素养。
结语:
育人是职业院校的第一位任务,必须坚定立德树人使命与信念,主动改进与完善德育工作。因此,新时代的职业院校应尽可能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以全员育人挖掘德育点,以全程育人编织德育线,以全方位育人形成德育面,构建出符合自身育人特色和专业发展趋势的德育机制,推进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润物细无声地锻造学生品质、涵养内在力量、筑牢生命底色,培育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军英,江民华,陈裕先.“三全育人”理念下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新余学院新能源专业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22,39(04):102-105.
[2]李华,李佩婷.反思与重构:全员育人路径新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3,44(02):113-117.
[3]王云彪.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德育创举:以“三全育人”引领工匠精神培育[J].职教通讯,2023(07):42-50.
[4]袁光亮.“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学校“123”德育管理模式[J].知识文库,2022(23):118-120.
[5]姚文兵,孙燕.协同创新:“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发展动力分析[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6):48-51.
[6]刘天贵.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联动机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23):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