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如果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又得不到理想的控制,就会引起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高血压药物治疗很重要,在合理運用药物同时,结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非药物治疗,才能是高血压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酸钠(NaB)是否通过组蛋白丁酰化修饰改善糖尿病肾脏病(DKD)炎症和纤维化。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雄性小鼠24只,8周龄、16~17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50 mg/kg)复制的DKD模型组(DKD组)、NaB溶液(每48小时40 mg/kg)腹腔注射干预组(DKD+NaB组),每组8只。体外培养肾系膜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NG)组(5.56 mmol/L葡萄糖)、高糖(HG)组(30 mmol/L葡萄糖)、HG+NaB组(30 mmol/L葡萄糖和1 mmol/L NaB)、HG+NaB+乙酰转移酶活性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抑制剂(A485)组(30 mmol/L葡萄糖、1 mmol/L NaB和10 μmol/L A48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和肾系膜细胞IL-6、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泛丁酰化、H3K9丁酰化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和肾系膜细胞TGF-β、纤连蛋白(Fn)、P300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HE、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硬化及纤维化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DKD组比较,DKD+NaB组小鼠UACR、血清IL-6、MCP-1水平均下降,肾脏组织的TGF-β和Fn的蛋白、mRNA表达均下降,泛丁酰化修饰、H3K9丁酰化修饰以及P300的蛋白、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均P<0.05);HE、Masson染色显示,小鼠肾脏组织硬化及纤维化程度改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NaB呈浓度依赖性上调肾系膜细胞泛丁酰化和H3K9丁酰化修饰水平;与HG组比较,HG+NaB组肾系膜细胞泛丁酰化和H3K9丁酰化修饰均明显上调,IL-6和TGF-β的蛋白表达均下调;与HG+NaB组相比,HG+NaB+A485组的肾系膜细胞泛丁酰化和H3K9丁酰化修饰均下调,MCP-1、IL-6的蛋白、TGF-β的蛋白及mRNA、Fn的mRNA表达均上调(均P<0.05)。结论NaB可能通过组蛋白丁酰化修饰途径,抑制肾脏炎症及纤维化基因表达,改善DKD肾脏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友病性骨骼肌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消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因骨骼肌肉病变接受手术治疗的261例血友病患者。根据手术创伤大小选择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记录病变的临床表现、手术种类、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消耗、输血率及再手术情况,对比单次麻醉下单部位手术与多部位手术的凝血因子消耗及费用。结果261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0.6(6~65)岁。血友病A 235例,血友病B 26例;重型(因子活性<1%)141例,中间型(因子活性1%~5%)91例,轻型(因子活性>5%)29例。共施行手术338例次(关节内出血及关节炎226例次、血友病并发肌腱肌膜出血挛缩61例次、血友病假瘤45例次、其他6例次)。338例手术中,大型手术270例(79.9%),关节置换203例(60.1%)。因手术部位病变复发再手术14例,再致残率为4.2%。共55例(21.1%)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红细胞输注。血友病A患者术前FⅧ的平均用量为(44.4±8.1)IU/kg,术后2周内FⅧ总用量平均为(647±177)IU/kg(40 962 IU)。术后3个月康复期内,6例(2.3%)患者发生手术部位再出血。7例患者术后检出FⅧ抑制物,平均抑制物水平为(13.7±11.2)BU/ml。单次麻醉下多关节手术组(68例)与单关节手术组凝血因子消耗量及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血友病性骨骼肌肉病变,在合理补充凝血因子条件下,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是有效的缓解症状的方法。单次麻醉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下进行多关节手术不增加凝血因子消耗,具有更佳的成本效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更好服务于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12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降压疗效、血压水平和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比。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疗效均较明显,但观察组降压疗效和改善症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显著,值得临床诊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估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诱导的肥胖相关肾病C57BL/6J小鼠肾周脂肪组织炎症,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正常饲料饮食组(ND组,n=6)和高脂饲料饮食组(HFD组,n=6),喂养14周后,采集血液,剥离双肾,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脏及肾周脂肪的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周脂肪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1c、白细胞介素(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纤维连接蛋白1 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及肾周脂肪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CD68及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的表达。结果喂养14周后,HFD组体重明显高于ND组[(35.83±1.19)g比(24.06±0.37)g,P<0.05]。HFD组小鼠肾周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并伴有肾小球增生肥大、系膜基质增生扩张及肾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学改变(均P<0.05),随机血糖、血脂、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ND组(均P<0.05)。肾周脂肪组织M1型巨噬细胞相关TNF-α、CD11c、IL-1β、MCP-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ND组(均P<0.05),且免疫组化显示HFD组肾周脂肪组织F4/80、CD68及LCA的表达亦显著高于ND组(均P<0.05),表明HFD组肾周脂肪巨噬细胞和炎细胞显著多于ND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周脂肪平均面积与肾周脂肪组织内巨噬细胞数量、肾小球截面积等多个形态学指标以及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肾病C57BL/6J小鼠模型建模成功,且肾周脂肪组织确实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巨噬细胞发生明显极化,主要向M1型巨噬细胞促炎方向极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短暂性自发缓解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原因。方法收集分别在2018年7月、2019年5月、2020年10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在规范化疗前出现短暂性自发缓解的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白血病自发缓解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例患儿起病时均有发热症状,经抗感染治疗后获得短暂性自发缓解。例1在初次诊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后部分缓解,白血病基因检查示E2A-PBX1阳性,12 d后复发;例2在初次诊断B-ALL后自行缓解,白血病基因检查示p16基因缺失、NRAS和EP300突变阳性,20 d后复发;例3在初次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自行缓解,白血病基因检查示MLL-ENL阳性、NRAS突变阳性,30 d后复发。复习文献显示,白血病自发缓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唐氏综合征、感染和输血,其他影响因素还有白血病相关基因、终止妊娠、药物的应用等。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短暂性自发缓解在临床中少见,可能的机制与感染导致免疫异常有关。对于白血病自发缓解状态的患者需密切监测微小残留病。
简介:摘要对2020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例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4月龄时因"反复抽搐发作4个月、喂养困难1个月"入院。患儿出生1 d起病,发作类型为强直发作,发育严重落后,脑电图示多灶放电,后转为高度失律,头颅影像学阴性,3月龄时出现喂养困难。基因检测结果示FGF12基因新发杂合错义突变(Arg114His)。多种抗癫痫药物、生酮饮食治疗均无效,加用苯妥英钠后2个月未发作。患儿发作控制后可自行进食,但智力运动发育无进步。FGF12基因突变致早发性癫痫性脑病预后不佳,发作较难控制,应尽早应用苯妥英钠等钠离子通道阻滞剂。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青光眼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8—10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荣昌区、綦江区等地区农村40岁以上人群进行青光眼调查,受检人群为在当地生活10年以上的农村人口。统计每位受检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常规测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采用Van Herick法评估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前置镜检查眼底,重点评估视盘杯盘比(C/D)值,对所有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青光眼标准检查。结果确定调查对象4 680人,实际参与调查4 073人,应答率为87%。最终确诊青光眼患者70例,青光眼患病率为1.72%(70/4 073)。不同性别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7;χ2=2.838,P=0.092),7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青光眼患者视力损伤的比例为68.57%(48/70),致盲比例为47.14%(33/70),不同类型青光眼低视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5,P=0.248),致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8,P=0.005),继发性青光眼致盲率最高。现场筛查中,眼压、前房深度、C/D的检出率情况显示,C/D异常时青光眼检出率最高,3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5,P<0.001)。综合考虑眼压和C/D因素时,青光眼检出率可提高至55.88%。结论重庆农村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1.72%,PACG患病率较以往下降,青光眼致视力损伤比例较高。现场筛查中,眼底视神经的形态学检查对青光眼确诊十分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表兄弟)以神经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法布雷病家系进行调查,探讨法布雷病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及治疗情况。方法先证者,男,11岁,因双脚趾疼痛2年余于2021年5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就诊;其表哥,男,13岁,因脚趾末端烧灼样疼痛1年于2021年7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就诊。抽取先证者及父母外周血,采用LR-PCR+Ⅱ代测序方法,确定家系突变基因位点。给予酶替代治疗,该2例患儿均给予阿加糖酶β 1.0 mg/kg,每2周静脉输注1次。随访1年回顾分析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结果2例患儿治疗3~4个月肢端疼痛缓解,半年复查三己糖酰基鞘脂醇的衍生物(Lyso-GL-3)均明显降低(先证者Lyso-GL-3结果为2.30 μg/L,其表哥Lyso-GL-3结果为1.30 μg/L),GLA基因检测发现c.1080_1082delTGG半合子突变,变异来源均为母亲。治疗1年2例患儿临床症状均缓解,无复发,血浆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恢复正常。结论分析儿童法布雷病的临床特征、基因检测及治疗原则,以期为儿童法布雷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