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应用持续性血液透析疗法的价值。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1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慢性肾衰竭病患74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7)。实验组实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的死亡率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死亡率为0.0%,比对照组的18.92%、8.57%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1.24±4.13)分,比对照组的(82.09±4.85)分高,P<0.05。结论于老年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运用持续性血液透析疗法,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且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内科临床治疗中持续血液净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肾内科接诊的急性肾衰竭患者70例,并将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n=35)。当中,研究组实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实行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分析两组尿素氮与血肌酐水平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尿素氮与血肌酐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比对照组的71.43%高,P<0.05。结论选择持续血液净化疗法,并将之用于肾内科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尿素氮与血肌酐等指标,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可溶型CD137(sCD137)和膜结合型CD137(mCD137)水平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依据是否发生IRI分为IRI组和非IRI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CD137水平,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提取RNA,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mCD137 mRNA表达水平。分析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清sCD137及PBMC的mCD137 mRNA变化趋势。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术前血清sCD137、术后即刻PBMC的mCD137 mRNA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RI的独立相关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12例STEMI患者,非IRI组42例,男性33例(78.6%),年龄(58.6±12.7)岁;IRI组70例,男性56例(80.0%),年龄(64.5±11.6)岁。与非IRI组相比,IRI组的患者住院天数长,年龄大,肥胖比例低,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低,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的比例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使用率低,尿素氮、肌酐高,肾小球滤过率低,甘油三酯低,D-二聚体和B型钠尿肽max高,Killip分级Ⅳ级的比例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P均<0.05)。IRI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的sCD137水平均高于非IRI组;两组mCD137 mRNA水平无差异。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sCD137水平均较术前降低,mCD137 mRNA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STEMI患者血清sCD137水平与住院天数、年龄、B型钠尿肽、肌酐、缺血时间、C反应蛋白(CRP)、CRP/血清白蛋白(Alb)呈正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肾小球滤过率、Alb呈负相关(P<0.05)。PBMC的mCD137 mRNA表达水平与住院天数、年龄、B型钠尿肽、缺血时间、CRP、CRP/Alb呈正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肾小球滤过率、Alb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CD137(OR=1.038,95%CI 1.009~1.069)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29,95%CI 1.009~1.050)升高、Alb(OR=0.829,95%CI 0.703~0.829)下降是IRI发生的独立正相关因素(P均<0.05)。其中sCD137预测IRI的曲线下面积(AUC)=0.672,95%CI 0.574~0.770(P=0.002),最佳阈值为28.43×10-3 μg/L,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48.6%。结论发生再灌注损伤的急性STEMI患者sCD137水平显著升高,是IRI发生的独立正相关因素,可能与IRI的预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