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脓毒症患者术后并发脓毒症心肌病(SCM)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脓毒症术后入ICU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围术期资料。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SCM分为SCM组与非SCM组(NSCM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M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患者269例,SCM组49例,NSCM组220例。与NSCM组比较,SCM组腔镜手术比率、入ICU时室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ICU时血清乳酸浓度、最高血清乳酸浓度、最高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最大用量和最高体温升高,最低血小板计数降低(P<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室SOFA评分和腔镜手术是脓毒症患者术后并发SCM的危险因素(P<0.05);入室SOFA评分≥7分患者SCM发生风险增加34.273倍(P<0.05)。结论选择腔镜手术和术后入ICU时SOFA评分≥7分是脓毒症患者术后并发SCM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1 025例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据患者身高体重换算BMI并依此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4 kg/m2)和超重及肥胖组(BMI≥24 kg/m2),比较不同BMI组PTC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差异,探讨BMI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将其中行BRAFV600E及TERT基因检测的342例PTC患者与不同BMI组进行比较,探讨BMI与BRAFV600E及TERT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正常体重组591例(57.66%),超重及肥胖组434例(42.34%)。单因素分析显示BMI与PTC患者性别、年龄及桥本氏甲状腺炎有关,超重及肥胖者组男性(P<0.001)、年龄≥55岁(P<0.001)者更多,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更少(P=0.045)。BMI与双甲癌、多中心病灶、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BMI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数目>5的保护性因素(OR=0.947,CI95%=0.900~0.997,P=0.037),BMI与PTC腺外侵犯无相关性。BMI与不同性别PTC患者的肿瘤直径、双甲癌、腺外侵犯、LNM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关系。BMI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P=0.044),与TERT基因突变无关(P=0.516)。结论BMI与PTC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及BRAFV600E基因突变有关,但与PTC肿瘤侵袭性无明显关系,不建议针对超重或肥胖的PTC患者采取更加激进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F V600E基因联合2015ATA超声模式在细针穿刺(fine-needle aspiration,FNA)诊断为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或滤泡性病变(atypia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or follicular lesion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US/FLUS)类型结节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01个术前FNA诊断为AUS/FLUS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超声及BRAF V600E基因资料,依据2015ATA超声模式对结节行恶性分级评估,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BRAF V600E基因、超声模式及两者联合对AUS/FLUS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101个AUS/FLUS结节术后病理为33个良性,68个恶性。AUS/FLUS结节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为51.5%(52/101),BRAF V600E基因诊断良恶性AUS/FLUS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1%、90.9%、78.2%。超声模式评估良恶性AUS/FLUS结节的最佳临界点为高度可疑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3.2%、81.8%、69.3%,其判定无BRAF V600E基因突变AUS/FLUS结节为恶性的准确性为70.6%(12/17)。BRAF V600E基因联合超声模式诊断AUS/FLUS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7%、75.8%、85.1%,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较单独基因检测及超声模式高(均P<0.05)。结论BRAF V600E基因对AUS/FLUS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超声模式后,可以改善对于无BRAF V600E基因突变AUS/FLUS结节的诊断,提高对于AUS/FLUS结节诊断的敏感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和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erminal probrain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 poisoning,AOPP)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于2020年4月,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28例。根据中毒程度分级,分为轻中度组82例和重度组146例。分别于入院后4 h、12 h、24 h检测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ST2、NT-proBN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胆碱酯酶。用ROC曲线评估sST2、NT-proBNP对AOPP预后预测的效果。结果入院后4 h,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患者hs-cTnI、APACHE Ⅱ评分、胆碱酯酶、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2、24 h,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hs-cTnI、CK-MB、APACHE Ⅱ评分升高,胆碱酯酶降低;与入院后12 h比较,24 h后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 h,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sST2、NT-proBN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2、24 h,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sST2、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入院后12 h比较,24 h后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sST2、NT-proBNP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634、0.723,P<0.01)。ROC曲线显示,入院后12 h,sST2联合NT-proBNP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91,高于sST2和NT-proBNP曲线下面积。入院后24 h,APACHE Ⅱ评分曲线下面积0.838。结论sST2和NT-proBNP联合检测可以早期预测AOPP患者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高频超声特征,以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US-CNB)在诊断PT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怀疑为PTL的2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施行了US-CNB的23例,未经US-CNB直接手术者1例。男性5例,女性19例,年龄39~75岁。对施行了US-CNB的23例患者进行穿刺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并对最终病理确诊为PTL的20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要素化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接受US-CNB的23例可疑PTL患者中,组织学病理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未分化癌1例,桥本甲状腺炎1例,纤维性甲状腺炎1例,诊断为PTL者18例,另1例US-CNB穿刺标本病理诊断困难(后经手术活检取材,最终病理诊断为PTL),US-CNB对PTL的穿刺诊断成功率为18/19,本组无任何病例发生严重穿刺并发症。另1例未行US-CNB直接手术经病理明确为PTL。20例PTL的声像图特征主要包括:结节大多形态欠规则,边缘欠光整;内部大多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蜂窝状或条索状改变;较少伴有钙化;病灶多发为主;大多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多伴有后方回声增强;甲状腺体积多增大或形态不规则;若同时伴有侧颈部或中央区淋巴结肿大对诊断更有帮助。结论PTL具有一定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联合US-CNB可以对PTL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of the isthmus,PTCI)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规律及不同手术方式与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合适的手术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收治的48例cN0 PTCI患者,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组及非LNM组,进一步再将LNM组分为了LNM数目≤5枚及LNM数目>5枚组。并对其性别、年龄、肿瘤数目、直径、包膜外侵犯,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CLNM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手术范围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指标进行总结分析。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48例cN0 PTCI患者中,LNM发生率为56.25%(27/48),气管前、喉前、左气管旁及右气管旁LNM分别为47.9%、22.9%、20.8%及16.7%。肿瘤最大径>1 cm发生LNM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4)。LNM>5枚患者中,其肿瘤最大径>1 cm、喉前、左侧及右侧气管旁LN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NM≤5枚患者(P=0.008,P=0.033,P=0.025,P=0.027)。左侧气管旁LNM患者中,合并喉前LNM或气管前LNM的比例明显增高(P=0.008,P=0.007)。喉前和(或)气管前有LNM的患者发生双侧气管旁LNM比例和风险明显增加(P=0.016,OR=5.92, 95% CI: 1.39~25.3)。48例cN0 PTCI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43例,峡部扩大切除+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清扫术5例。全组48例,术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降低者21例,均发生在甲状腺全切组,为暂时性PTH降低。48例术后随访(37.1±9.3)个月,范围为1~6年,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cN0 PTCI LNM发生率高,最常见的转移为气管前及喉前淋巴结。对于肿瘤最大径>1 cm的患者需行更彻底的手术,如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而对于无包膜外侵犯的cN0 PTCI患者,肿瘤最大径≤1 cm,且术中冰冻提示无喉前、气管前LNM的患者,可考虑仅行峡部扩大切除+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清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危险分级的有效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5分的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东京指南(2018)》(以下简称TG18)分级分为2组:TG18 Ⅰ级者为轻度胆囊炎组(n=15);TG18 Ⅱ、Ⅲ级者为中重度胆囊炎组(n=13)。选取同期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5分<MELD评分<15分且TG18 Ⅰ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损伤和手术并发症。结果共纳入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57.3±5.9)岁。中重度胆囊炎组中患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患者(13/13)显著多于对照组(11/16)和轻度胆囊炎组(10/15)(P<0.05)。与对照组相比,轻度胆囊炎组和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腹腔引流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与轻度胆囊炎组比较,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一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术后第3天轻度胆囊炎组和中重度胆囊炎组手术后的血胆红素、血肌酐和MELD评分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的Child评分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Ⅰ~Ⅱ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3)显著高于轻度胆囊炎组(5/15,χ2=7.479)和对照组(4/16,χ2=10.2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Ⅲ~Ⅴ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胆囊炎组患者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13)显著高于轻度胆囊炎组(7/15,χ2=7.385)和对照组(5/16,χ2=11.0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评分联合TG18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危险分级的有效评估方法,同时合并MELD评分≥15分和TG18Ⅱ、Ⅲ级的患者微创手术存在高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内局灶性强回声不同类型的辨别以及在鉴别病灶良恶性组织病理学分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223例患者的264个具有局灶性强回声的甲状腺结节的术前临床及超声资料,将结节内局灶性强回声分为大彗尾征、小彗尾征、微钙化、粗大钙化、边缘钙化及蛋壳样钙化6种不同类型,同时纳入相关超声征象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获得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纵横比、结构、边缘、回声及局灶性强回声中有意义的指标,通过二元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预测病灶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对其中的临床指标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确定与结节病理良恶性间的关系。结果264个纳入研究的局灶性强回声结节中,恶性结节219个(83.0%),良性结节45个(17.0%);恶性结节中除大彗尾征外,其他局灶性强回声类型均出现,包括微钙化152个(69.4%),小彗尾征41个(18.7%),粗大钙化17个(7.8%),边缘钙化7个(3.2%),蛋壳样钙化2个(0.9%);良性结节包含所有局灶性强回声类型:微钙化13个(28.9%),粗大钙化9个(20.0%),边缘钙化8个(17.8%),小彗尾征6个(13.3%),大彗尾征6个(13.3%),蛋壳样钙化3个(6.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良恶性病灶在年龄、血清FT4、纵横比、结构、边缘、回声、局灶性强回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血清FT4、低回声、实性、小彗尾征及微钙化是病灶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46、0.026、47.656、9.032、7.925、12.767,均P<0.05);年龄及血清FT4与病灶病理良恶性诊断呈负相关(rs=-0.259、-0.156,均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为实性低回声且内部局灶性强回声类型为小彗尾征或微钙化时高度提示恶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虚血瘀型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对其后遗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2021年10月,收治的40例气虚血瘀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0例,接受脑心通胶囊治疗)和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各指标积分、血液流变学及用药效果。结果:用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气虚血瘀症积分、全血比黏度检测值、红细胞比容检测值、纤维蛋白原检测值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均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气虚血瘀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脑心通胶囊治疗方式,能提升患者的用药疗效,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法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法确定全麻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时个体化PEEP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8.0 kg/m2。全麻后仰卧位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PEEP峰值不超过10 cmH2O,以2 cmH2O进行递增和递减滴定,并采集滴定时相应的Cdyn和肺部EIT数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A组滴定时先递增后递减,B组滴定时先递减后递增。个体化PEEP确定方法:Cdyn法为最大Cdyn相应的PEEP;EIT法通过PV500 PC软件分析获得。比较Cdyn法和EIT法所确定的个体化PEEP水平和成功情况,并对其所确定的个体化PEEP进行ICC一致性分析。结果与Cdyn法比较,2组EIT法确定个体化PEEP的成功率较高,个体化PEEP降低(P<0.05)。A组:EIT法和Cdyn法滴定的个体化PEEP一致性良好(递增-Cdyn法与递增-EIT法的ICC值为0.761,P<0.05;递减-Cdyn法与递减-EIT法ICC值为0.763,P<0.05)。B组:EIT法和Cdyn法滴定的个体化PEEP一致性良好(递增-Cdyn法与递增-EIT法的ICC值为0.809,P<0.05;递减-Cdyn法与递减-EIT法ICC值为0.797,P<0.05)。结论全麻患者肺保护性通气时用EIT法和Cdyn法确定的个体化PEEP一致性良好,然而EIT法成功率较高,其个体化PEEP水平较低。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67例行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TL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10例:无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一级脾蒂离断法;B组13例:无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二级脾蒂离断法;C组20例:有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一级脾蒂离断法;D组24例:有门静脉高压症,TLS使用二级脾蒂离断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和住院时间C组高于A组,D组高于B组(P<0.05);住院总费用,手术损伤、术后并发症和二次手术的总发生率C组高于A组和D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门静脉高压症是TSL的危险因素,但不是手术禁忌,无门静脉高压症的TSL两种脾蒂离断方法均是安全可行的,有门静脉高压症的TSL二级脾蒂离断法或两种脾蒂离断法的联合使用较单一的一级脾蒂离断法更加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蛋白-1(Talin-1)在小鼠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FVB雄性小鼠共60只,分为空白组,造模组,Talin-1上调组,Talin-1上调对照组,Talin-1下调组,Talin-1下调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给予β-氨基丙腈结合血管紧张素构建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利用腺相关病毒技术进行小鼠体内干预Talin-1。用苏木精-伊红和血管弹力纤维染色(EVG)观察主动脉和弹力纤维的形态和结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中FAK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造模组小鼠主动脉夹层造模成功率70%,空白组未出现主动脉夹层。所有小鼠在实验期间未出现猝死。Talin-1下调组小鼠主动脉夹层发生率100%,显著高于Talin-1下调对照组,Talin-1上调组小鼠主动脉夹层发生率20%,显著低于Talin-1上调对照组(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EVG结果提示Talin-1下调组小鼠主动脉管壁增厚,伴壁间血肿或假腔形成,同时中膜弹力纤维含量与Talin-1下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Talin-1上调组小鼠血管壁中弹力纤维含量显著高于Talin-1上调对照组(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下调Talin-1显著抑制FAK磷酸化,相反对ERK1/2磷酸化起到促进作用(均P<0.05)。结论Talin-1下调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进而降低小鼠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含量,导致主动脉管壁发生血管重构,促进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TO)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分析FTO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FTO稳定下调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株SW620和Caco-2,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进一步研究FTO下调表达对结肠癌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肠癌组织中FTO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10.310,P<0.01);FTO mRNA在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株(HT-29为,t=18.730,P<0.01;HCT-116为,t=3.700,P<0.05;SW620为,t=4.060,P<0.05;LoVo为,t=5.580,P<0.01;SW48为,t=16.640,P<0.01;DLD-1为,t=7.260,P<0.01;Caco-2为,t=9.64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LV-FTO-shRNA组中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shNC组(SW620,24 h为,t=4.660,P<0.01,48 h为,t=3.760,P<0.01,72 h为,t=3.370,P<0.05;Caco-2,24 h为,t=3.680,P<0.05,48 h为,t=3.630,P<0.05,72 h为,t=4.18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划痕试验结果显示,划痕24 h后,LV-FTO-shRNA组的无细胞区域显著宽于LV-NC组(SW620为,t=34.070,P<0.01;Caco-2为,t=31.68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TO在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细胞株中高表达,FTO的下调表达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提示FTO异常表达是促进结肠癌进展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术后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不同危险度的预测模型,并比较该模型与各独立危险因素对PCa中高危组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PCa根治术的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PCa患者343例,按其GS分级分组系统划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找出与GS危险度相关性良好的有效指标,然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获得预测GS危险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再采用ROC曲线比较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测模型对PCa中高危组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各指标在GS不同危险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GS危险度的相关性分析中,除了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指标(均P>0.05),GS危险度与其余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其中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和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2D-US)评分呈中等正相关(rs=0.402、0.579,均P<0.001),与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s=0.709,P<0.001),与其余指标呈低度及以下相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预测GS危险度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2D-US评分(X1)、CEUS评分(X2),并建立预测模型:Y=0.863+0.066X1+0.27X2,其对应的线性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获得的2D-US评分、CEUS评分和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906、0.907(均P<0.001)。结论2D-US评分、CEUS评分是预测术后GS危险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中高危组的诊断效能高于2D-US评分及CEUS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缺口节律的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以提高临床对缺口节律的认识,避免过度解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就诊的伴有缺口节律的12例癫痫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总结,并采用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年。结果最终收集12例缺口节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8岁。经分析发现脑外伤是缺口节律最常见的原因,其中颅骨缺损未修补2例,颅骨钛网修补8例,颅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补1例,颅骨聚醚醚酮修补1例。12例患者缺口节律的分布与颅骨异常区一致。缺口节律的脑波既可以表现为高波幅、快频率,也可以表现为低波幅、慢频率。缺口节律可以单个出现(类似尖波、棘波)。10例患者在多形性慢波的基础上夹杂尖波、棘波发放,影像学证实其合并相应部位的脑组织损伤。12例患者均有癫痫发作史,以强直阵挛发作和(或)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3例有缺口节律的患者临床无癫痫发作5年以上,既往因脑电监测提示有癫痫性棘波,一直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脑电监测后给予减停药,随访3年无发作。结论颅骨修补是缺口节律的常见原因,不同电阻的修补材料导致缺口节律的波形和频率也不相同。缺口节律、癫痫样放电及其他病理性慢波活动可以同时存在,缺口节律为良性变异,无需特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