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锐舒霖®5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自2016年7月29日至2019年9月12日纳入来自全国27家中心口服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542例,根据区组随机方法将受试者以2∶1的比例分配进入锐舒霖®50组或诺和锐®50组。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的变化,以及试验结束时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有效性指标采用全分析集(FAS)和符合方案集(PPS)数据分析,安全性指标采用安全性数据集(SS)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542例,锐舒霖®50组364例、诺和锐®50组178例。FAS受试者532例(锐舒霖®50组356例、诺和锐®50组176例),PPS受试者485例(锐舒霖®50组325例、诺和锐®50组160例),SS受试者533例(锐舒霖®50组357例、诺和锐®50组176例)。经过24周治疗后,锐舒霖®50组和诺和锐®50组T2DM患者的HbA1c分别下降1.56%±1.42%和1.54%±1.27%,FPG分别下降(1.94±3.08)和(1.43±2.53)mmol/L,2hPG分别下降(4.66±5.40)和(4.21±5.36)mmol/L,上述指标组内降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锐舒霖®50组和诺和锐®50组T2DM患者的总体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27%(233/357)和68.18%(120/176)]、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9.55%(284/357)和72.73%(128/176)]与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24周时分别为55.03%(186/338)和57.83%(96/166)]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舒霖®50和诺和锐®50控制血糖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精度离子色谱仪测试受试者唾液葡萄糖(唾液糖)浓度,分析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为唾液糖作为血糖监测的辅助指标提供临床数据。方法纳入糖代谢正常(NGT)者和糖尿病(DM)患者共计268例,同时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和唾液样本。分别利用离子色谱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受试者的唾液糖、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结果DM组受试者血糖、唾液糖和HbA1c平均值都高于NGT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糖的切点分别设定为10、15、20、25 mg/L,当唾液糖浓度大于等于上述切点水平时,唾液糖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21、0.379、0.509、0.428,P均<0.05)。结论DM患者的唾液糖水平明显高于NGT人群,当唾液糖浓度≥20 mg/L时,唾液糖与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且此时相关系数r最大。
简介:摘要目的在不同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层的妊娠妇女中,通过孕中期的糖脂代谢指标建立巨大儿的风险评估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价值。方法为单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进行常规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共1 781例,排除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疾病及多胎妊娠后,最终入组1 114例,按照孕前BMI分为体重正常组(940例,BMI<24.0 kg/m2)和肥胖或超重组(174例,BMI≥24.0 kg/m2)。记录不同体重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孕期糖代谢状态资料,记录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建立巨大儿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价值并寻找相应预测切点。用PROCESS 3.4进行中介分析。结果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孕前超重或肥胖组发生巨大儿风险更高(OR值为2.72,95%CI 1.75~4.23)。调整混杂因素(包括妊娠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后,孕中期的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hPBG)、妊娠期糖尿病(GDM)、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孕重增加(GWG)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保护因素(均P<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建立巨大儿预测模型,孕前体重正常组共940例,最终纳入预测指标为孕中期的GWG、ApoB及TG/HDL-C;孕前超重和肥胖组174例,最终纳入预测指标为ApoB和TG/HDL-C。孕前体重正常组预测巨大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5.2%;超重或肥胖组ROC曲线下面积0.727,灵敏度仅为50.0%,特异度为97.3%。在2组中,TG/HDL-C作为中介变量,在血糖和巨大儿的关系里中介效应显著。结论孕中期ApoB、TG/HDL-C联合GWG建立的巨大儿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尤其在孕前体重正常的妊娠妇女中,提示血脂代谢紊乱对巨大儿的发生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髓样癌导致库欣综合征的病因。方法收集自2011年4月至今在本院住院的3例甲状腺髓样癌合并库欣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包括1例女性和2例男性。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甲状腺功能及抗体、降钙素、癌胚抗原,完善库欣综合征相关定性定位检查,包括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影像学,并取活检标本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降钙素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及功能试验证实3例患者为甲状腺髓样癌合并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活检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例患者ACTH染色阴性而CRH染色阳性,另外2例患者ACTH和CRH均为阳性。因此甲状腺髓样癌导致的异位CRH综合征诊断明确。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是库欣综合征的罕见病因,肿瘤细胞可以分泌ACTH和CRH引起高皮质醇血症。异位CRH综合征非常罕见,可以通过对活检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早期诊断,以指导早期的针对性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肥胖的相关性,探讨RBP4在儿童肥胖相关高脂血症中的作用。方法招募来自2004年入组北京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队列(BCAMS)的1 875名6~18岁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测定RBP4、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脂代谢异常包含以下一项或以上:TC≥5.18 mmol/L;TG≥1.70 mmol/L;LDL-C≥3.37 mmol/L;HDL-C≤l.04 mmol/L。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RBP4水平与血脂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RBP4水平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人群中,超重肥胖儿童脂代谢异常的检出率为34.5%(647/1 875)。肥胖相关脂代谢异常的患儿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36.65(30.63,44.08)比33.24(28.42,39.98)μg/ml,P<0.01]。RBP4与体质指数(BMI)、TG、TC、LDL-C和HOMA-IR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079、0.216、0.192、0.180、0.135,均P<0.01),与HDL-C无相关性(P>0.05)。相对RBP4水平处于最低四分位的超重肥胖儿童,RBP4处于最高四分位的儿童出现脂代谢异常[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2.05(1.53~2.75),P<0.01]、高TG血症[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3.22(2.10~4.95),P<0.01]、高TC血症[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2.34(1.36~4.02),P<0.01]及高LDL-C[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2.51(1.65~3.83),P<0.01]的风险明显增加。进一步校正BMI及HOMA-IR,RBP4与血脂异常仍具有相关性(均P<0.01)。结论RBP4水平增加与肥胖儿童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血脂异常潜在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19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临床数据、糖脂代谢、肾功能、营养状态、凝血功能等生化结果,以及足溃疡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缺血病情及出院主诊断。并对纳入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获得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截肢和死亡率。结果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HR水平随Wagner分级、感染程度、缺血严重程度、不良结局均呈递增趋势(P趋势<0.05);MHR与糖尿病足溃疡的诸多传统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与踝肱指数)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相比低水平(Q1),MHR高水平(Q4)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为1.52(95%CI 1.08~3.08, P<0.05);进一步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高MHR、高C反应蛋白、低白蛋白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95%CI 0.581~0.747)、0.703(95%CI 0.615~0.772)、0.667(95%CI 0.569~0.734)。结论高MHR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Wagner分级、感染及缺血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且可能更易发生临床不良结局,提示需关注MHR。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个以妊娠期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基因突变家系的临床表现及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一个孕期发现的高血糖家系,其先证者表现为妊娠期高血糖且营养不良,进行单基因糖尿病目标基因二代测序捕获和一代测序验证,比对遗传学数据库,分析突变位点的人群突变频率及物种保守性,并采用Mutation Taster、Polyphen-2、FATHMM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分级进行致病性判定,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对患者的诊治方案进行调整,并回顾文献中PDX1基因突变在妊娠期高血糖中的研究。结果基因检测提示PDX1基因突变(p.D64E),该突变位点物种保守性高,家系验证提示PDX1基因突变与糖尿病表型共分离,是新发现的位点。先证者除β细胞功能缺陷之外,还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进行胰岛素及胰酶补充治疗后患者孕重增加满意,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回顾文献发现,PDX1基因突变在高加索人种中可导致妊娠期高血糖及围产期不良结局。结论本研究发现在中国人群中反复出现的妊娠期高血糖可由PDX1基因突变导致,提示对该类患者应进行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功能替代,进而实现精准诊疗。同时提示在妊娠期高血糖人群中建立单基因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葡萄糖激酶基因(GCK)及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HNF-1α)同时突变致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7年9月诊断的一例MODY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对家系成员进行MODY相关致病基因检测。结果该家系的5名成员检测到GCK基因(NM_000162)c.686C>T(p.Thr229Met)杂合突变。其中3名成员同时检测到HNF-1α基因(NM_001306179)c.1531C>G(p.Gln511Glu)杂合突变。结论MODY混合家系GCK及HNF-1α基因突变导致同一家系出现不同的MODY类型。诊断时需考虑混合家系的可能性,以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