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所选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心血管介入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综合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安全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6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8d。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分别出现了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并发症;观察组出现8例并发症。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甚好,安全性高,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48例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4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24、48h的GC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严重威胁国人健康,早期实现精准风险分层是心血管防控的首要任务。而传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在临床实践中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所有被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指南推荐的风险模型均未纳入心血管系统特异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将心血管标志物纳入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将会显著提升灵敏度和特异度。本文从传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的局限性、新一代风险评估工具应具备的价值以及心血管标志物在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心血管特异性标志物的广泛应用和研究必将成为提高传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系统效能的最得力帮手,可以更早期、更精确地对普通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和干预,减少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救治的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科学的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5例患者应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7.81%,59例患者均成功出院。结论予以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科学、系统的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抢救成功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使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机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19%,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均使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机率,有效保证患者安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重症患者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风险发生的机率分别为13.3%以及56.7%,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风别为96.7%和56.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重症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