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1月15~16日在香港举行,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主题为“心灵与身体”。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向晨、郝兆宽、郭晓东、张双利和郁吉吉隽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分别作了“生生不息: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存论分析”、“哥德尔针对物理主义的一个论证”、“气是否有道德意义?——论朱子对孟子浩然之气的解读”。
简介:<正>陈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之一,与他同时代的孟子等都很佩服他,称他为“巨擘”。但由于其对封建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故历代统治阶级对他都很反感,以致正史之中无专门记载,其著述也大多流失。他隐居的地方也成为古代谈论争议较多的问题,至今有许多疑点搞不清楚,成为一桩历史悬案,笔者在有关老师帮助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多方搜
简介:<正>征兆,即预先显示的迹象。征兆信仰,即在泛神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认为天地鬼神可给人世变化预示某些兆象的社会观念。它是在社会生产力依旧较为低下、人们虽有认识和把握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欲望但又不能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时产生的一种社会观念。征兆信仰分为前兆迷信和占卜。
简介: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首次出版于台湾1978年)。全书共17万字,242页,对两汉易学作了系统的论述。该书目录前附有“本书主要易学家年表”和“两汉易学传承表”,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对汉易中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一个是易与秦火的问题,对汉易的来源作了清晰的考辨;第二个是易的传承问题,作者按时代划分三个段落考查了两汉易学的传承;第三个是易伪书的问题,
简介:最近,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华松先生的《齐地历史与济南文化》一书,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华松先生长期从事齐地历史文化与济南历史文化方面研究部分重要学术成果的结集。
简介: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两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巳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衙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牧著一卷本《易散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入;范谔昌的“象学”并不讲“河洛”图书,以此溯及陈抟之“象学”亦非“河洛”内容,范氏晚于彭城刘牧.并非其师等。最后指出;彭城刘牧讲太极大道,理应在“宋明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简介:<正>公元前四世纪初,齐国发生了一场改姓移祚的大事变,统治集团中的田氏经过长期精心准备,终于取代姜氏而有齐国。关于这次事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康公)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田和)乃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史记·六国年表》和《齐太公世家》也都以大略相同的文字记载了此事。这个“海上”的具体地点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是历史之谜,留下诸多猜测与传说。
简介:发展大公司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它虽然是一种企业行为,市场行为,但在我国现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和促进。本文试就我国如何推行大公司战略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发展大公司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公司在激烈...
简介:在现代国家的宪政分权建构中,立法、行政、司法的横向分权与中央地方的纵向分权,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宪政的纵向分权既需要在政治的层面上进行。也需要在行政的层面上落实。对于中国而盲,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坐实宪政的纵横双向分权,做到三个避免,注意三个关键问题,把握三个行为边界。
简介:最近,张光明先生的《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光明先生的文集,也是他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
简介:《论语·泰伯》“曾子有疾”两章都是关于曾子临终场景的记录,编次的倒置彰显了孔子守死善道教诲的主题。守死、善道是曾子守死心态和修身意志的表征,因而守死得以守护死亡、喜悦全归,善道得以留存礼之不善而“贵乎道”之善。检视身体、踏上9-3途之守死是对死亡的接纳,因而守死指涉修身的外延;人之将死,尚能“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此之善道是对生命的坚持,因而善道指涉修身的内涵。曾子的身体爱欲,是孝和仁的巅峰体验;“言不远身”,“行不远身”,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君子风范和儒家修身哲学革命性、彻底性的表达。
简介:
简介:<正>邹韬奋创办的“生活出版合作社”,是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区较早的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现代经济史上有其重要意义.邹韬奋自1925年进入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参加《生活》周刊的编辑工作,1932年将《生活》周刊社的“书报代办部”扩大改组
简介:域中有四大:道、天、地、人。域之空间性所具有之承受与保持的可能性,由于时间性之道在其中的流逝而成为现实,展开为天地世界,召唤着物与人。物与人在天地世界中的逗留,使得天地世界分裂为天下。圣人、民、众人、我、吾便生存于天下。在天下与天地的张力中,圣人“为无为”于天下,使远离本真天地世界的群体存性存在民与众人,开始向“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回归:“吾”则在对天下的静观中展现出纯粹的生命力与生命感。
简介:各级地方官作为维护治安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治安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两汉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以豪强大姓为主、对社会治安严重破坏的地方恶势力;二是遭遇天灾人祸的诸多灾民、流民;三是官逼民反,以农民为代表的社会下层反抗势力.针对这些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问题,许多齐鲁籍官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并且留下大量施政范例,在社会治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简介:<正>刘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他于魏景元四年(263)写的《九章算术法)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理论基础。笔者在《刘徽思想探源》(《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一文中曾探讨了刘徽的思想与魏晋辩难之风的关系。本文继而探讨刘徽与先秦、两汉某些思想家的关系,是为续篇。
简介:当我们把规范性关联于行动者时,我们就是在探讨有关行动的实践理由问题。一般来说,有关行动理由规范性的说明一方面要对行动的动机给予说明,另一方面要对行动理由的普遍客观性给予辩护。如果行动理由在根本上关联于行动主体,那么对行动理由主观动机的解释就总是具有相对容易的可理解性,而对于一个关联于主体的行动理由如何具有客观性的辩护却并不那么直观。
简介: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陈昌远齐国何以得名,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五说:一,齐得名于临淄附近的天齐渊。(赵超:《"齐"这个地名产生于何时》,《地名知识》,1983年第3期)二,根据《说文》释"齐"。认为"齐"之得名与种植小麦有关(朱活:...
简介:李光地是清初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但他在承继程朱理学的同时,强调汉宋兼采,融汉学于理学之中。李光地的“六经皆理”思想是其经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其一,提出“六经皆理”,强调六经的义理价值。“义理”指百姓日用、修齐治平之理,具有较强的实践精神。其二,治学路径为“尊经明理”,从经学原典中发掘、阐释义理。其三,在具体的治学方法上,提出“求理于经”与“取证于经”两种理路,以经学考证来解决义理问题。
第10届两岸三地四校南北哲学论坛
陈仲隐居地考
齐地的征兆信仰
《两汉易学史》
《齐地历史与济南文化》出版
北宋两刘牧再考
“迁康公于海上”地望考
积极稳妥地推行大公司战略
宪政分权视野中的央地关系
《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出版
守死善道:“曾子有疾”两章解读
论教育的两个属性
国统区较早的出版合作经济——邹韬奋的“生活出版合作社”概述
《老子》中的道、天、地、人及其关系
齐鲁人与两汉地方治安
刘徽与先秦两汉学者
成为行动理由的两种方式
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
论李光地“六经皆理”思想
关于孔子两条资料的辨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