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浙江警察学院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副教授施峥的专著《中国近代警察教育研究(1901-1949)》于近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鸦片战争后百余年的中国社会,处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轨、过渡的历史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革,无论是中国近代警政建设,还是教育改革,均在这个大背景下启动了各自的进程,而且与上述领域的变革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呈现出异常错综复杂的态势。该书将中国近代警察教育置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大背景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及方法,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视角,既充分考虑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又十分关注欧美、日本等国思想资源的导入及其影响;
简介:言及中国近代宪政发展这一庞大而又复杂的话题,我以为首先值得对以下两大现象进行深思.一是自"天朝上国"的千秋大梦被强势的商业文明冲击得荡然难觅之后,虽然不同时期的朝野之中、体制内外均有诸多人士向宪政目标发起冲击,并且在1949年之前形成了7种冠以"宪法"或"宪法草案"之名的文本;但历史情境中社会各层面对宪政本身究竟有几分认识呢?近代宪政运动是着实在历史本身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还是不过聊充后来同道者们"说事"的一点佐证呢?再则是说到宪政的实现,在一个半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与此前的人们面对的同样问题相差不过些许.这两大现象的客观存在说明对中国近代宪政史进行较为透彻地解读,并能从其中提取出足以供今天借鉴的是,一是要对中国近代历史本身及其特殊性有着充分的把握和较为深刻的洞察力,二是要对宪政本身有着充分的认识.
简介:中国近代历史,一方面记载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记载着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业绩.一部近代史昭示给我们,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而终未亡国,历经战乱磨难而终未分裂,靠的就是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国难当头,各阶级各阶层聚拢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英勇抗争.最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强国之路.一部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把握其发展脉络,了解它的框架,运用近代史进行国情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形成推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力量.
简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构筑成了自己历史的独特风貌。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伴随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其间产生了新兴的革命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历史证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人民完成对中国社会的彻底改造,不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因此,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的特点,能提高人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历史、看社会、看f.-I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