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HBV感染对NK细胞生物活性影响。方法外周血标本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经体外扩增培养NK细胞后回输49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7~87岁,中位年龄60岁。根据患者有无HBV感染,将血标本分为HBV(+)组和HBV(-)组。体外扩增、培养CD3-CD56+NK细胞和CD3+CD56+NK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NKT细胞百分率。两组细胞活性率和细胞凋亡等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BV(-)组细胞活性率为(94.4±1.2)%,明显高于HBV(+)组(85.1±4.6)%(t=2.146,P<0.05);而HBV(-)组细胞凋亡率为(3.2±0.9)%,明显低于HBV(+)组(11.6±4.1)%(t=-2.220,P<0.05)。HBV(-)组NK细胞百分率为(55.8±4.4)%,明显高于HBV(+)组(34.7±5.9)%(t=2.889,P<0.05)。结论HBV(-)患者来源细胞体外扩增诱导可获得较多NK细胞

  • 标签: 自然杀伤细胞 肝炎病毒,乙型 细胞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斑秃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变化,评估IL-18对NK细胞活性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67例斑秃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NK细胞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8水平。使用重组人IL-18刺激PBMC,建立PBMC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P815-Ab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NK细胞中CD107a表达细胞比例和CD16表达细胞荧光强度,评估NK细胞功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斑秃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8.12% ± 3.14%)低于对照组(10.78% ± 4.08%,t = 3.33,P = 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46.08% ± 15.21%)高于对照组(32.14% ± 10.45%,t = 4.22,P < 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28.81% ± 8.65%)与对照组(27.09% ± 7.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8,P = 0.383)。斑秃组血浆IL-18水平(112.0 ± 23.72 pg/ml)高于对照组(99.34 ± 15.15 pg/ml,t = 2.48,P = 0.015)。斑秃组NK细胞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和P815-Ab细胞共培养后表达CD107a细胞比例(9.53% ± 1.70%、5.15% ± 1.35%、6.50% ± 1.64%)均高于对照组(5.00% ± 1.17%、4.40% ± 1.09%、5.13% ± 1.36%,均P < 0.05)。P815-Ab细胞刺激后,斑秃组CD16阳性NK细胞荧光强度(151.10% ± 59.30%)低于对照组(221.90% ± 93.56%,t = 4.31,P < 0.001)。IL-18刺激后,与721.221细胞共培养NK细胞CD107a表达比例高于未刺激组(14.47% ± 2.67%、9.93% ± 1.94%,t = 6.00,P < 0.001);与K562细胞和P815-Ab细胞共培养NK细胞CD107a表达比例与未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斑秃患者IL-18通过增加自然杀伤毒性受体介导细胞毒性,增强NK细胞活性

  • 标签: 斑秃 白细胞介素18 自然杀伤T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细胞毒性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自然杀伤NK细胞在CD137抗体作用下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ADCC)介导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方法NK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检测实验分组:阴性对照组(未用人CD137抗体处理NK细胞)、CD137抗体处理组(10 μg/mL人CD137抗体处理4 hNK细胞);NK细胞毒性检测实验分组:根据体系中是否添加NK细胞、人CD137抗体和西妥昔单抗分为8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NK细胞表面CD16分子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NK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8组反应体系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EGFR低表达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杀伤比例,并采用t检验或析因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D137抗体处理组CD16+NK细胞比例(79.57﹪ ±0.92﹪比90.43﹪±0.67﹪)、细胞因子IFN-γ浓度[(388.90±7.02) pg/ mL比(523.90±1.90)pg/ mL]和TNF-α浓度[(20.59±4.09)pg/mL比(47.22±2.14)pg/mL]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DA-MB-231细胞杀伤三因素析因分析结果显示:NK细胞、人CD137抗体和西妥昔单抗3个因素分别对MDA-MB-231细胞杀伤都有作用(F = 5227.276、201.473、1792.242,P均< 0.001),3个因素两两之间交互作用对MDA-MB-231细胞杀伤也都有作用(F =183.903、1517.187、33.483,P均< 0.001),3个因素二级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1.505,P < 0.001)。结论人CD137抗体可增强NK细胞分泌细胞毒性因子IFN-γ和TNF-α能力,同时可上调NK细胞表面CD16分子表达,从而使得NK细胞可能通过西妥昔单抗介导ADCC作用增强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

  • 标签: CD137 抗体 自然杀伤细胞 西妥昔单抗 免疫细胞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乳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温针灸促进胃癌手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淄博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胃癌患者160例,并将患者按是否接受温针灸分为实验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5-氟尿嘧啶加顺铂化疗方案,实验组于每次化疗后第一天行温针灸治疗,穴取双侧足三里与气海穴,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观察患者外周血象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变化。结果实验组温针灸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WBC、N、PLT、Hb表达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4.86±1.55)×109/L比(5.60±1.62)×109/L;(0.57±0.21)×109/L比(0.69±0.30)×109/L;(179.00±47.60)×109/L比(194.00±55.80)×109/L;(102.00±17.50)g/L比(113.00±16.90)g/L;t值分别为2.572、2.337、2.134和2.623,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温针灸治疗后NK细胞数量、NK细胞表达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及表达NK细胞活化型受体(natural-killer group 2,member D,NKG2D)水平皆升高[(8.40±2.29)%比(11.86±3.29)%,(9.23±2.51)%比(17.50±4.97)%,(7.50±3.59)%比(11.38±3.16)%,t值分别为2.441、2.355和2.293,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对恢复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情况有较好疗效,并可通过调节NK细胞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标签: 胃癌 温针灸 化疗 自然杀伤细胞 γ-干扰素 NK细胞活化型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源化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与鼠源CD19 CAR-T细胞功能。方法收集8名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T细胞,行人源化和鼠源CD19 CAR慢病毒感染,制备人源化和鼠源CD19 CAR-T细胞,采用细胞计数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lm-6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乳酸盐脱氢酶法检测对照CD3+ T细胞、人源化及鼠源CD19 CAR-T细胞细胞杀伤活性。将30只Nalm-6细胞荷瘤裸鼠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人源化CAR-T细胞、鼠源CAR-T细胞和对照CD3+ T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眦静脉血Nalm-6细胞占外周血细胞比例和CD19 CAR-T细胞占T细胞比例。观察裸鼠生存时间。结果体外培养24 h,鼠源和人源化CAR-T细胞增殖率分别为(68.50±0.93)%和(80.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3, P<0.001);共培养48 h时,分别为(91.38±1.41)%和(148.13±1.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85.364, P<0.001)。效靶比为1∶1时,共培养24 h,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与鼠源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共培养48 h,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杀伤活性高于鼠源CD19 CAR-T细胞组(P<0.01)。效靶比为4∶1时,共培养24和48 h,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鼠源CD19 CAR-T细胞组(均P<0.01)。CAR-T细胞治疗第7天,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鼠源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Nalm-6细胞比例下降至最低;21 d后,鼠源CAR-T细胞组裸鼠体内Nalm-6细胞比例高于人源化CAR-T细胞组(P21 d=0.001, P28 d<0.001, P35 d<0.001)。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和鼠源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比例均于CAR-T细胞治疗第7天达到峰值,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高于鼠源CAR-T细胞组(P7 d=0.002)。鼠源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于第14天消失,人源化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至第21天消失。鼠源CAR-T细胞组和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裸鼠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和6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2,P<0.001)。结论人源化CD19 CAR-T细胞比鼠源CD19 CAR-T细胞增殖能力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高、体内存留时间长,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可能会优于鼠源CD19 CAR-T细胞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鼠源 人源化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杀伤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源化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与鼠源CD19 CAR-T细胞功能。方法收集8名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T细胞,行人源化和鼠源CD19 CAR慢病毒感染,制备人源化和鼠源CD19 CAR-T细胞,采用细胞计数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lm-6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乳酸盐脱氢酶法检测对照CD3+ T细胞、人源化及鼠源CD19 CAR-T细胞细胞杀伤活性。将30只Nalm-6细胞荷瘤裸鼠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人源化CAR-T细胞、鼠源CAR-T细胞和对照CD3+ T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眦静脉血Nalm-6细胞占外周血细胞比例和CD19 CAR-T细胞占T细胞比例。观察裸鼠生存时间。结果体外培养24 h,鼠源和人源化CAR-T细胞增殖率分别为(68.50±0.93)%和(80.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3, P<0.001);共培养48 h时,分别为(91.38±1.41)%和(148.13±1.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85.364, P<0.001)。效靶比为1∶1时,共培养24 h,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与鼠源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共培养48 h,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杀伤活性高于鼠源CD19 CAR-T细胞组(P<0.01)。效靶比为4∶1时,共培养24和48 h,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对Nalm-6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鼠源CD19 CAR-T细胞组(均P<0.01)。CAR-T细胞治疗第7天,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鼠源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Nalm-6细胞比例下降至最低;21 d后,鼠源CAR-T细胞组裸鼠体内Nalm-6细胞比例高于人源化CAR-T细胞组(P21 d=0.001, P28 d<0.001, P35 d<0.001)。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和鼠源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比例均于CAR-T细胞治疗第7天达到峰值,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高于鼠源CAR-T细胞组(P7 d=0.002)。鼠源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于第14天消失,人源化CAR-T细胞组裸鼠外周血中CAR-T细胞至第21天消失。鼠源CAR-T细胞组和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组裸鼠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和6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2,P<0.001)。结论人源化CD19 CAR-T细胞比鼠源CD19 CAR-T细胞增殖能力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高、体内存留时间长,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可能会优于鼠源CD19 CAR-T细胞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鼠源 人源化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杀伤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YCN对NK细胞调控作用及其介导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免疫逃逸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B组织MYCN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比例、NK细胞活化、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和NB细胞表面相应配体表达状况;干扰/过表达NB细胞系MYCN,与分选健康儿童NK细胞进行共培养,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状况,4 h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NB细胞杀伤性。结果MYCN高表达NB患儿外周血NK细胞数量(F = 45. 53,P = 0. 0002)及比例(F = 43. 93,P = 0. 0003)显著减少,MYCN可显著抑制γ-干扰素、颗粒酶B和穿孔素释放[SK-N-BE (2):t = 9. 10,P = 0. 0008;t = 4. 76,P = 0. 0089;t = 4. 66,P = 0. 0096;SH-SY-5Y:t = 16. 79,P < 0. 0001;t = 35. 85,P < 0. 0001;t = 24. 66,P < 0. 0001],抑制NK细胞活化和对靶细胞杀伤作用[SK-N-BE(2):t = 7. 25,P = 0. 0019;SH-SY-5Y:t = 33. 07,P < 0. 0001],MYCN高表达促进NK细胞NKG2A表达[SK-N-BE(2):t = 9. 25,P = 0. 0008;SH-SY-5Y:t = 14. 65,P = 0. 0001],抑制NKG2D表达[SK-N-BE(2):t = 7. 21,P = 0. 0020;SH-SY-5Y:t = 8. 66,P = 0. 0010],同时抑制NB细胞中NKG2D配体MICA[SK-N-BE(2):t = 18. 35,P < 0. 0001;SH-SY-5Y:t = 56. 90,P < 0. 0001]和MICB[SK-N-BE(2):t = 22. 40,P < 0. 0001]表达。结论NB中高表达MYCN可通过抑制NK细胞数量及活性从而抑制NK细胞对NB细胞杀伤介导NB细胞免疫逃逸。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MYCN基因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免疫逃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然杀伤(NK)T细胞是一群独特T淋巴细胞亚群,它表达T细胞受体,是被CD1d分子呈递糖脂类抗原激活一群免疫调节细胞。活化Ⅱ型NKT细胞可导致Ⅰ型NKT细胞、经典树突状细胞和CD4+T细胞失活,并抑制Th1/Th17等促炎细胞增殖及功能,使机体具有耐受性质,限制免疫性疾病进展,对疾病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回顾了Ⅱ型NKT细胞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在哮喘中免疫调节作用。

  • 标签: Ⅱ型自然杀伤T细胞 硫酸脑苷脂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APS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以导致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复发性流产(RPL)和抗磷脂抗体(APL)持续阳性为特征。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功能异常及其分泌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病理妊娠及血栓形成重要原因之一。NK细胞在APS引起免疫紊乱与不良妊娠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NK细胞及其与APS进行综述。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 复发性流产 血栓
  • 作者: 李金秀 夏天 陈保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国基层医药》 2023年第02期
  • 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重症医学科,聊城 252600,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药学部,聊城 252600,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心内科,聊城 2526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评估中价值。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EMI患者158例,检测患者入院即刻和术后48 h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于治疗后随访1个月,依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分析与STEMI患者临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结果158例STEMI患者中有27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7.09%)。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4.27、2.32,均P < 0.05)。发生组、未发生组术后48 h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22.75±8.39)%、(29.23±4.61)%]、NK细胞[(13.73±4.64)%、(20.64±4.52)%]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t=-5.05、-83.68、-142.71、-7 084.80,均P < 0.001);发生组术前、术后48 h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27.47±3.35)%、(22.75±8.39)%]和NK细胞[(21.42±4.36)%、(13.73±4.64)%]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组(t=7.68、13.10、4.16、5.76,均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 27.47%、术前NK细胞 < 21.42%、LVEF及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影响STEMI患者预后危险因素(P < 0.000、0.012、0.019、0.033)。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 27.47%、术前NK细胞 < 21.42%是影响STEMI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01)。结论STEMI 患者基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降低提示不良预后风险增加。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杀伤细胞,天然 预后 心血管不良事件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系统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探索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NKTCL)新诊断靶点、发病机制、临床治疗以及进行预后评价成为可能。目前研究认为NKTCL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EB病毒导致NKTCL发生主要与潜膜蛋白有关。放疗后辅助化疗为早期NKTCL标准治疗方案,对于晚期患者则考虑以化疗为主再配合局部放疗作为其治疗手段,但预后较差。未来研究重点将集中在EB病毒相关NKTCL发病机制、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以及多中心临床试验,从而探索针对NKTCL可行个性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基因靶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例NK/T细胞淋巴瘤患儿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例患儿以发热、鼻塞、淋巴结肿大等起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见EB病毒DNA载量升高(10例)、肝功能异常(7例)及乳酸脱氢酶升高(9例),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2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病理检查11例患儿CD3、EB病毒编码小分子RNA(EBER)均阳性,9例CD56阳性。治疗以化疗为主,截至随访结束,7例死亡,3例生存并定期门诊随访,1例仍规律治疗中。11例患儿1年生存率为45.5%,3年生存率为18.2%。结论儿童NK/T细胞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该病侵袭性高,预后差,确诊后需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 标签: 儿童 NK/T细胞淋巴瘤 EB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抗肿瘤作用可能机制,及此过程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CXC趋化因子配体9/10/11(CXCL9/10/11)信号轴作用。方法取肾细胞癌(RCC)患者外周血10 m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重组纤维连接蛋白(5 μg/ml)、抗CD3抗体(5 μg/ml)、干扰素-γ(IFN-γ,1 000 U/ml)及白细胞介素-2(500 U/ml)制备CI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IK细胞表型,CIK细胞及PBMC中T淋巴细胞CXCR3表达。利用消化酶混合液消化肾癌组织制备RCC单细胞悬液,分为两组,一组加入抗PD-1抗体(抗PD-1组),另一组加入非特异性IgG设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XCL9/10/11及IFN-γ 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CIK细胞迁移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线性回归。结果CIK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占比分别为(32.93±11.77)%、(59.67±11.60)%,表达CXCR3CD3+T细胞百分比(28.05±4.15)%显著高于PBMC (6.69±5.29)%,t=6.354,P<0.01。抗PD-1组CXCL9/10/11及IFN-γmRNA相对表达水平(1.29±0.41,1.87±0.72,1.58±0.68,1.24±0.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655,4.511,3.175,2.315,P<0.05),且趋化因子CXCL10/11与IFN-γ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F=6.672,9.227,P<0.05)。抗PD-1组CIK细胞迁移率[(16.64±6.47)%]显著高于对照组[(14.21±6.26)%,t=4.075,P<0.01]。结论RCC中,抗PD-I抗体可能通过CXCR3-CXCL9/10/11信号轴促进CIK细胞趋化迁移,进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 标签: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趋化 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100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核细胞杀伤功能影响。方法入组2018年3—9月份在郑州中心医院就诊35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1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离肺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肿瘤部位、非肿瘤部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对照组PBMC,纯化PBMC和BALF中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中膜结合型CD100(mCD100)和CD72表达。使用重组人CD100、抗CD72、重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或抗CD100抗体刺激NSCLC组肿瘤部位纯化单核细胞,与NCI-H1882细胞共培养后检测靶细胞死亡比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表达,单核细胞中CD16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外周血CD14+mCD100+细胞比例、CD14+CD72+细胞比例、CD100平均荧光强度(MFI)、CD72 MFI在NSCLC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肿瘤部位CD14+mCD100+细胞比例、CD14+CD72+细胞比例、CD100 MFI、CD72 MFI均显著高于非肿瘤部位(P<0.05)。NSCLC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纯化单核细胞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5±3.16)%比(13.22±2.40)%,P=0.451],但肿瘤部位纯化单核细胞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低于非肿瘤部位单核细胞[(11.61±2.81)%比(14.19±3.57)%,P=0.008 7],肿瘤部位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均低于非肿瘤部位单核细胞(P<0.05),单核细胞中CD16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重组人CD100刺激肿瘤部位纯化单核细胞后,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高于无刺激细胞(P<0.000 1),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亦高于无刺激细胞(P<0.05),而抗CD72预处理单核细胞再使用重组人CD100刺激,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和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均低于重组人CD100刺激单核细胞(P<0.05)。重组人MMP14刺激肿瘤部位纯化单核细胞后,CD14+mCD100+比例降低,可溶型CD100(sCD100)水平升高,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和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高于无刺激单核细胞(P<0.05)。加入抗CD100后,sCD100水平低于MMP14刺激单核细胞,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和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低于MMP14刺激单核细胞(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部位浸润单核细胞CD100脱落不全,导致单核细胞杀伤功能下降,MMP14可能通过促进mCD100脱落和sCD100生成提高肿瘤部位浸润单核细胞杀伤功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D100 单核细胞 杀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致病机制一直是结核病研究重点。MTB致病性,特别是潜伏感染与其能逃逸免疫杀伤特性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是人体中重要免疫细胞之一,但MTB逃逸巨噬细胞杀伤机制仍不甚清楚。前沿研究发现MTB对巨噬细胞相关受体、吞噬溶酶体、氧化应激、凋亡、自噬及焦亡等诸多方面存在影响,从而介导逃逸其杀伤作用。本文将对此加以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逃逸机制
  • 简介:摘要慢性肝损伤激活肝星状细胞产生I型胶原纤维,造成大量细胞外基质堆积,从而形成肝纤维化。免疫微环境变化在肝纤维化进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肝脏重要固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和产生γ-干扰素等效应分子杀死肝星状细胞,起到明显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也会对肝脏造成一定损伤。NK细胞作用受到其受体和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调控。

  • 标签: 肝纤维化 自然杀伤细胞 肝星状细胞 γ-干扰素 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