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一题(三.选择题18.)为: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A)11:1(B)9:1(C)1:11(D)1:9原答案为D。实际上此题有欠妥之处。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一切结论必须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上题中如果是一元强碱(或二元强碱)与一元强酸相混合(如NaOH+Hcl或Ba(OH)2+Hcl),选择D是正确的。但是,将一元强碱(或二元强碱)与二元强酸相混合(如NaOH+H2SO4或Ba(OH)2+H2SO4)时,则原题中的选择全是错的。下面的计算便可说明。1、将PH=13的NaOH溶液与PH=2的H2SO4溶液混合混合前NaOH溶液中OH-的浓度为0.1mol/L;H2SO4溶液中H+的浓度为1.0×10-2mol/L(这里将活度用浓度代替)那么CNaOH=0.1mol/L,而C(H2SO4则应按公式计算:
简介:摘要班级文化简而言之,即班级成员认可且充分体现于其思想、行动、言论的价值取向、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总和。班级文化是隐形的课程资源,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本文就如何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简介: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简介:早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我们已经导出平面上两点间的欧几里得距离公式,利用这公式,依据到定点的距离,定义了古典的园锥二次截线——园、椭园和双曲线;根据固定点和固定直线的距离还定义了抛物线。在这领域里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就会发现椭园和双曲线有类似的“点——线”定义。在这里,我想用在坐标平面上定义的Taxicab度量:代替欧几里得距离,继续探讨二次曲线的点——线问题。从点P到点Q间的d_T-距离是从P到Q的由平行于两坐标轴的线所构成的最短路径。参考文献[1],[4],[5],[6],[7]对二次截线的Taxicab模拟的研究,讨论了用Taxicab距离定义的平面曲线,并且确定了由此产生的平面曲线的形状。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