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关于动物的比喻语言,尤其是以动物喻人的语言,我们认为这是存在于人类思维中的概念隐喻,即:“人是动物”。但两种语言关于动物的隐喻表达和意义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分析,文化差异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不同文化对源域特点的民俗看法不同;二是源域在不同文化中的突显程度不同:三是不同文化民族的认知视角不同。

  • 标签: 动物 隐喻 文化 汉英
  • 简介:文章从分析Grice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的语用分析的不足之处入手,在认知语用学的宏观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角度阐述了认知语用隐喻的解读过程及其工作机制,为隐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隐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 简介:认知语言学将隐喻提升为人类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其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借助已知事物认识体验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和认知手段。隐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认知活动,受到地域、历史、宗教及文化等的影响。它涉及到两种文化共性和差异的理解与把握。在翻译中应以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所含的文化信息,根据源语的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使译文既能完整准确地传达源语文本信息,又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 标签: 隐喻认知 隐喻翻译策略 异化 归化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解释隐喻的三大理论:替代理论,对比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并指出其各自的缺陷。本文认为既然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亦是一种语用现象,其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那么隐喻意义的生成以及理解就应该遵循认知的基本有原则:关联原则。相互作用理论被认为是到目前为止最具解释力的隐喻理论,本文认为把关联原则引入到相互作用理论中去,就能克服相互作用理论的不足。把关联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结合就能产生更完美的隐喻解释理论。从这一修正过的相互作用理论我们得知隐喻既是神秘的,是普通的。

  • 标签: 隐喻 关联 解释 相互作用
  • 简介: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门类,它是用心与情来完成的,因此它也是富含隐喻价值的艺术。总体而言,书法的隐喻主要表现在用笔、章法、动静等方面。用笔的隐喻主要体现在传达书者性情、表现环境与人生理想、表现境界等方面;章法的隐喻主要表现在流转、布白、韵致、整体、通感等方面;动静的隐喻主要指书法要有行云流水、跃动之美,要蕴藏艺术家人生的、审美的、时间的、空间的观念而不出格。

  • 标签: 隐喻 用笔 章法 动静
  • 简介:隐喻是人们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隐喻的本质即是将已知的认知域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以理解和认识新的事物。借助于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隐喻理论,归纳并分析了汉语中“走”字所具有的隐喻意义,简要梳理了“走”的语义演变,并总结了新时代下涌现的与“走”有关的新词语。对词语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的解读有助于指导人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词语。

  • 标签: 隐喻意义 语义演变
  • 简介:作为一篇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明显的小说,《解体》以'能体'的口吻,展现了一个因为社会转型而失业的画家从身体死亡到意识解体的经历。除在个体与社会层面破除'癌症'的疾病隐喻外,这篇小说也表现出西西的本土意识和文化观照。延续着西西小说中一贯的本土论述的线索,《解体》以身体场域影射香港社会,以'身体=空间地理上的香港''能体=意识形态上的香港'的隐喻建构,表达出对香港文化身份确立的当下和走向的设想。

  • 标签: 西西 疾病隐喻 本土意识 身份隐喻
  • 简介: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继承.

  • 标签: 隐喻 文化性 语言文化 互动性
  • 简介:功能语言学认为: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语法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属于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不但体现了元功能思想,而且也体现了层次思想,本文从一致性,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三个方面对请求语进行分析。揭示请求语体现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深层原因。

  • 标签: 请求语 语法 概念隐喻 人际隐喻 级转移 英语
  • 简介:艺术中的暗示、模糊、意象、象征、扭曲、变形等隐喻表达都离不开体态的表达方式,体态往往本身具有隐喻性。爱情的隐喻主要表现在性、爱情转移、矛盾等方面。

  • 标签: 体态 爱情 隐喻艺术思维
  • 简介:概念隐喻是由Lakoff和Johnson在他们所著的《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提出的,该观点认为概念隐喻是用隐喻形式来表达的概念,隐喻不只是个语言的问题,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情感是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常常借助于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由于人类有着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因此英汉情感隐喻中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 标签: 情感隐喻 概念隐喻 共性
  • 简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几乎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认识的角度,通过相关的例子,对隐喻的本质作了初浅的探讨。

  • 标签: 隐喻本质 认知概念
  • 简介:《桃夭》是《诗经》中一首轻快活泼的祝婚诗。全诗三章均以茂盛而美丽的桃树起兴,从修辞学角度讲,属于以物喻人的比喻;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段看则属于兴中兼比,具有明显的隐喻性质。作者选取桃树作诗的整体隐喻意象,以桃花、桃子、桃叶作多重隐喻,层层递进地对新娘婚后生活幸福、早生子女、家业兴旺做了巧妙暗示,同时结合"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写实,表达了对新娘幸福美满的婚后生活的热情祝愿。《桃夭》的这种多重隐喻既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又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 标签: 《诗经·桃夭》 意象 多重隐喻 艺术手法 文化背景
  • 简介:隐喻根植于人类共有的身体经验并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不同的语言之中,理论上这些隐喻具有普遍性;但具身隐喻并不仅仅来源于个体身体,表征于大脑,而是产生于具体的互动过程中,文化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动模式。基于这种整体平衡的观点,汉语“喜”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表明其具身性和文化性。

  • 标签: 情感隐喻 具身性 文化性 概念隐喻
  • 简介:摘要:利科的隐喻研究是其阐释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一系列相关著述中,隐喻一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作为一名阐释学家,利科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包涵了阐释与理解两个方面。在他看来,语言的意义栖息于理解与阐释、误读与意义的再生成这样一个复杂的循环过程之中,隐喻正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性因素。

  • 标签: 关键词 利科 隐喻 阐释学
  • 简介: 语法隐喻是Halliday在功能语法中所阐述的一个重要概念。借助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法隐喻理论,对精读课文《春天的承诺》作了语法隐喻分析,并尝试把个中句子的语法隐喻式改写成其一致式。分析表明,语法隐喻理论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促进精读课的教学。

  • 标签: 语法隐喻 功能语法 一致式 理解力
  • 简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汉韩新闻报道中的政治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政治隐喻的始源喻类型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以及汉韩政治隐喻的异同,并揭示出两种语言隐喻思维的异同程度有多大,表现出何种方式,进而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 标签: 汉韩对比 认知语言学 政治隐喻 新闻报道
  • 简介:本文通过复合空间理论和关联理论的有机结合,对广告中文字隐喻的交际建构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隐喻这个复杂的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向.

  • 标签: 隐喻 广告 关联理论 复合空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