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正>在书店里见到一本名叫《中国人的圣书》的书,当时便想到了《论语》,拿到手一翻,果然是一本谈《论语》的书。这是台湾八十年代初出版的一套名为《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青少年版)的丛书中的一种,近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发行。书前面先是河北人民出版社的“出版说明”,接着是原丛书主编撰写的题为《一个中国古典知识大众化的构想》的总序。总序在对孔孟老庄大唱赞歌之后,感叹今日中国年轻人对古代经典所知甚少,对“五四”新文化运动

  • 标签: 《论语》 新文化运动 出版说明 思想 中国历代 出版社
  • 简介:综观历代书法大家,除艺术本身的成就外,无一不是文化底蕴丰厚、具有思想深度且学问有成的饱学之士。仅在表面“形式”上下功夫者,恐怕最终只能绕着书法的圈子转,而难以触及到书法的本质及其内在流程。故当代有此见解的书家,也遵照着前人这一规律,在创作与学术两方面同时并进,认认真真写字,扎扎实实做学问,他们的实力和名声在当代书坛一直在飙升;而大多数仅满足于眼下些微成绩的书家,则一批又一批地被人们淡忘。东北黑龙江,有王氏立民而笔名牧者,当属在创作与学术上一直努力攀登的奋进者。如果说在前几年人们还不太熟悉这位带着眼镜、颇斯文儒雅的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人的话,那么近几年这位儒雅中又充满艺术爆发力的东北汉子,则如一匹遏制不住向前飞奔的“黑马”展现在当代书坛;他的书法与篆刻创作,古代碑刻考据与艺术评论,都在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并在当代书坛占据着一席之地。

  • 标签: 篆刻创作 艺术评论 文化底蕴 艺术感染力 思想深度 “形式”
  • 简介:“一门心思跟学校较劲,几乎所有作品都揭教育伤疤.放眼天下作家,唯罗伟章而已!曾经是中学教师,却甘当师门‘叛徒’。这部处女长篇,透露为何恨之深。”这是《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4期对《磨尖掐尖》的导读文字。这段文字具有明显的广告性质,这是一眼可以看出的。

  • 标签: 教育题材 系列小说 长篇小说 中学教师 文字
  • 简介:本文讨论了围绕狄公案故事所发生的中西互动的三个阶段,即最初高罗佩于1949年将一部传统的中国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前三十章翻译并介绍给了英语文学读者;接着,自1949年到1967年,高罗佩开始利用中国公案故事和相关素材。按照西方侦探小说的结构套路创作狄公案故事系列;最后,中国译者自80年代起模仿宋元白话风格,将高罗佩的狄公案译成中文,以及后世作家继续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由“出1:2”、“改装”、“进口”最后再到“本土化”的文化回溯现象。通过对该现象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和西方侦探小说这两种不同文体如何借助翻译的形式在中西文化之间穿梭“旅行”,并提出了“似曾相识”的概念.来分析中西读者在阅读狄公案中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理感受的深层原因。

  • 标签: 《狄公案》 侦探小说 公案小说 荷兰高罗佩
  • 简介:《论语》“里仁篇”里提出的“里仁美”观点集中体现了儒家美学的人学底蕴,是先秦儒家美学中一个具有元问题性质的理论命题。该命题突显出了孔子的美学思想与其仁学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揭示出美之为关的仁本根源,同时也成为孔子对于人生、社会、艺术以及自然等等各个不同领域进行审美思考和评判的依据与标准。孟子“充实之为美”的界定与“里仁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里仁美”的思想彰显出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人生意味,二是偏重于从内容、内在性质方面论美,三是不把美的存在以及审美活动与其他存在和活动相互隔绝。此外,这一思想也具有显明的现代价值:其所标举的仁爱精神、处世原则和思想情怀,可以对当今欲望膨胀的物化人生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同时,汲取其中的仁本精神,发扬传统文化和艺术以善导美、美善并举的优秀传统,也有利于克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影响下当代艺术审美活动内容空虚、情趣低俗的弊端。

  • 标签: 里仁为美 先秦儒家 美学思想 元问题
  • 简介:默涵同志不仅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建国以来,特别是从1959年他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并文化部副部长以来的数十年,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艺术教育的实际,发表了一系列的论点,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标签: 艺术教育家 思想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林默涵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1959年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我市城建步伐加快,道路拓宽,旧房改造,使城市焕然一新。因此,通过开展次项活动,让学生了解过去民主路繁荣的市井,进一步加深对自己所生活环境的认识,从此也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

  • 标签: 民俗 活动
  • 简介:毛泽东主席发表60周年了.这60年,中国的社会乃至文艺史、思想史、政治经济史,已几经变迁.日趋复杂的历史经验,使人们更倾向于用一种多维的、立体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和读解60年前的这篇.因而,我们今天的"纪念"也就不再仅仅是一种重温历史的仪式,而越来越成为在特定日子里反复进行的理论探讨和追问.

  • 标签: 读解 文艺 《讲话》 眼光 追问 倾向
  • 简介:明代心学盛极一时,证入道体者或深或浅,亦多得力于禅门思想资源的濡染,显示了"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潮流。其中最突出者即为王阳明,其对禅宗思想资源的批判性吸收,不仅有裨于心学思想世界的建构与拓展,而且强化了中国文化生态结构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体现了儒学吸收消化异质宗教后特有的形上智慧与生命气象。明代心学学派是儒佛合流的思想文化典范,但本质上仍充满了人间秩序关怀的儒家正统学派。

  • 标签: 王阳明 儒学 禅宗 三教合一 心学世界
  • 简介:王阳明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评价,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构建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立台讲学,桃李满天下。同时他也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敢于直言上疏,与朝廷的恶势力做斗争;以万余乌合破宁王强寇十万众。他的一生在立德立言立功中度过。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不仅在空间上影响国内外,也在时间上绵延至今。其思想体系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对我国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有着极高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王阳明 思想政治 阳明心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军队各项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新时期、新条件下,军队院校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强化革命价值观的熏陶,是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问题。本文基于新时期特点,对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进行论述,着眼于当前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期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新的思路。

  • 标签:
  • 简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近年来成为一个国内的热门研究主题。然而目前国内对此的研究却主要集中于泛思想史的视角,这非但没有激发出其真切的现代意义,反而造成一种庸俗化的不良影响。本文尝试严谨地从现代哲学学术方式入手,来解析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认为王阳明心学思想本质上具有深刻的精神哲学理论内涵:其精神哲学的现实起点是其基于对其时代现实近乎绝望之下的可能的'理想国'思想,先验理论起点是其'一'之'心'的思想,其双重真切意义在于定规'伯术'于'圣—心'的思想。在'多元主义'泛滥的今天,王阳明的心学精神哲学具有深刻而普遍的跨越时空的意义,不论对中国还是对现代世界。

  • 标签: 王阳明 心学 精神哲学 先验
  • 简介:一、民族危机中的身份确认晚清政府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处处丢脸、节节败退,以至中国文化、中国学术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自信心的丧失反过来也激起了中国文化自尊心的反弹。略去各种抱残守缺的遗老派,以国粹派、国故派发端的近现代文化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将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发扬上升到救亡图存的高度。

  • 标签: 国学教育 专修学校 高等教育 无锡 民国 中国文化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应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塑造人格、修养道德、强化知识、提升能力,将教育和实践有机统一,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研究 育人工作 学工处 提升能力 思政
  • 简介:《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在佛教般若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摩诘是梵语音译,“维摩”意为“无污染”,“诘”就是“名声”或“评价”,故玄奘大师将其译为“无垢称”。维摩诘居士是《维摩诘经》中实际的说法者,他深通大乘佛法,倡导解脱的关键在于主观修养而不在于出家苦修。

  • 标签: 《维摩诘经》 《世说新语》 士人 东晋 大乘佛教 般若思想
  • 简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笔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又详细探讨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需要把握的关键点,期望能够为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小学思想品德 生活化 新课改
  • 简介: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体育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教给学生基本技术和锻炼方法,而是要结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主要针对思想道德教育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展开研究,提供教学方法、策略,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品德。

  • 标签: 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