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以前的史书,大同乐会寿命与郑觐文同,但实际大同乐会是20世纪上半叶音乐社会团体中,生存时间最长的。本文以第一手档案材料,考证抗战时期生存于重庆的大同乐会,考证结果,该会是郑觐文创办大同乐会的延续。全文从组织架构到经费来源,从数个下属单位的经办到学术研究,所有资料均为史上第一次披露。

  • 标签: 重庆大同乐会 音乐社会团体
  • 简介:以前的史书,大同乐会寿命与郑觐文同,但实际大同乐会是20世纪上半叶音乐社会团体中,生存时间最长的。本文以第一手档案材料,考证抗战时期生存于重庆的大同乐会,考证结果,该会为郑觐文创办大同乐会的延续。全文从组织架构到经费来源,从数个下属单位的经办到学术研究,所有资料均为史上第一次披露。

  • 标签: 重庆大同乐会 音乐社会团体
  • 简介:抗日民歌是秦皇岛城市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当地的群众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站在历史的角度,不难发现抗战胜利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它通过“抵抗外侮”的方式将整个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实现这个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便是抗战时期的音乐。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叠合,会产生出大众认同的国家概念与时代标志,抗战歌曲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艺术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观照。

  • 标签: 抗日民歌 民族精神 精神食粮 凝聚力
  • 简介:热巴,是藏族的大型民间歌舞表演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热巴有流浪热巴与定居热巴两类。流浪热巴主要集中于西藏昌都地区,表演有高度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包括热巴卓(乐舞)、热巴谐(歌舞)、小戏,以及杂耍、气功表演、卡夏(近似相声)、牦牛舞、鹿舞等多种艺术形式。定居热巴(勒巴、拉巴跺)流传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I的维西县、香格里拉县和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交界处内外塔城地区以及藏、纳西、傈僳等民族的居民中,定居热巴的演出含有鲜明的宗教祭祀性,表演形式与流浪热巴有同有异。

  • 标签: 热巴 热巴卓(铃鼓舞) 热巴谐(热巴弦子) 米拉热巴 神川热巴 勒巴
  • 简介:弦子歌舞,汉语俗称"弦子",藏语称"谐"或"康谐",是一种流传广泛、具有代表性的藏族民间歌舞艺术。弦子歌舞产生和盛行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汉语俗称"巴塘弦子",藏语称"巴谐"。弦子的歌与舞优美、热情,曲目十分丰富。弦子由巴塘传播到藏区各地后,产生了多样的流变与发展。

  • 标签: 弦子 “谐” “康谐” 传播 流变
  • 简介:受组织派遣和学会委托,笔者曾一度抽调省民委,参与了1990年贵州民族民间芦笙表演赛的筹备工作。三个月间跋涉近两千公里,对祭祀芦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将初步之考察与浅见呈教于列位专家。

  • 标签: 花棍 生殖崇拜 洪水朝天 祖灵 母性崇拜 历时性
  • 简介:1995年4月,笔者对涉县的迎神赛戏进行了四个多月(去年夏季两个月,今年春季两个月)的考察,曾拍摄三十多张剧照,抄录四十多个剧目,积累了数万字的笔记资料。现加以整理,呈诸读者。一分布与发展据上清凉村赛戏剧团的老艺人程西良、张希林介绍,涉县赛戏在民国时曾有7个村演出。又据县文教局编撰的《涉县文化志》(1992年)载:寨上村亦曾演出过该戏,还有一些人反映木井村亦有。这

  • 标签: 涉县 演出 剧团 剧目 河北 主持人
  • 简介: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宗教乐舞“羌姆”,是极具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的宗教文化现象,是一种传统的以驱邪为主旨的面具乐舞形式,亦即傩艺术形式。考察研究“羌姆”,必须跋涉于广袤无垠的雪域高原,遍访深居经院的高僧喇嘛,实地考察羌姆的表演,细致地了解表演的形式,探究其宗教思想内容。在进行此项研究工作之前,还必须对藏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及生活方式,做较深入的了解。一、背景概述藏族是一个跨界民族(或称跨国民族),其主体部分居住于中国境内,人口为450余万人(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部分藏族人口分布于中国周边的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巴基斯坦等国,境外的人口总数无精确统计,约为数十万人。中国境内的藏族民众生活于平均海拔4000公尺、被称为“世界第三级”的青藏高原上。分布地域十分广阔,包括西藏全境,青海省大部,以及四川、甘肃、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约占中国全境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藏族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已有原始人类生活。藏族先民经与中国西部诸多羌属部族长期融合后形成今日之藏族。藏族地区早期流传萨满教性质的原始信仰苯教...

  • 标签: 乐舞姆 姆音乐 藏传佛教乐舞
  • 简介:<正>《音乐艺术》1990年第四期发表了饶宗颐教授的《敦煌琵琶谱写卷原本之考察》一文。文中以考察敦煌琵琶谱写卷原本的结果,对敦煌琵琶谱研究中一直有争议的两个问题作出了如下引人注目的结论:(1)敦煌琵琶谱的抄写年代不在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之后,而在此之前;(2)敦煌琵琶谱二十五曲并不是一套大曲。敦煌卷P.3808的一面抄有琵琶谱,另一面抄有《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由于琵

  • 标签: 敦煌乐谱 琵琶 抄写 考察 两个问题 大曲
  • 简介:音乐是基督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20年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回顾了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地区教会音乐的不同表现形态以及对不同仪式中音乐活动的考察与分析,为我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

  • 标签: 基督教 音乐文化 仪式音乐
  • 简介:本文概略叙述了自先秦以来,历代王朝为开通西、南夷道,开通蜀--身毒国道所作的努力,和藏彝民族走廊中因氐羌南迁而形成的民族亲缘关系。考察队通过多次自驾车对南丝古道全线的田野考察,搜集到不少珍贵资料,并由此选定了8个重点研究题目。拟通过对古道沿线民族音乐的考察研究,来进一步论证西南丝绸之路对中、外、川、滇民族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

  • 标签: 西南地区 丝绸之路 音乐文化 考察报告 民族音乐 民族文化交流
  • 简介:<正>在近二十年的当代西方哲学中,解释学一词成了时髦用语,随着把这种哲学解释学运用于艺术研究,便出现了在当代西方文艺思潮中引人瞩目的艺术解释学。这股艺术解释学思潮,波及到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各门类的艺术理论中,影响之广是其它艺术思潮所难以比拟的。然而,解释学本身在西方并不是近几年才一下子冒出来的,它有着漫长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解释学(Hermerneutik)一词就开始出现,当时的解释学,指用某物来说明其它事物。到了中世纪后期,在宗教、法律与文学研究中,曾出现有关文义解释的标准、方法和目的等方面的争议。于是,形

  • 标签: 近二十年 欣赏者 艺术理论 艺术思潮 音乐作品 艺术研究
  • 简介:<正>戏剧作为文化娱乐产品,从制作到演出整个过程都需要花费金钱。相对于小说、诗文而言,戏剧创作具有高成本的性质。当戏剧作品进入文化市场,被观众欣赏并为之付出报酬时,戏班便有了

  • 标签: 财务管理 戏剧创作 戏园 齐如山 戏剧演出 周华斌
  • 简介:如何理解局内人相关音乐的行为和概念——这是民族音乐学者在实地考察中的主要关注点。本文以香港庙街高升歌座为例,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三种实地考察手段,描述和分析歌座的表演与运作机制,以此显示如何对局内人的所想、所说、所做进行综合考察

  • 标签: 实地考察 香港庙街歌坛(座) 民族音乐学
  • 简介:中国弦乐器在民族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索其起源是中国音乐史学与乐器学的基本论题之一。留存至今的古代文献典籍中对弦乐器起源的载述不足为据,从考古学的视角观察,以琴瑟为代表的中国弦乐器应为中国南方楚文化遗存。作为齐特(Zither)类弦乐器,与我们普遍认为的由狩猎工具——弓弦演变而成的以弓形竖琴为代表的弦乐器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弦乐器西来说暂无可靠依据,其产生与发展必然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绝非一蹴而就。

  • 标签: 中国 弦乐器 起源 考察 认识
  • 简介:"蒙究"苗族的蜡染题材来自山水、动植物等,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实体。将蜡染艺术展现在服饰上,除了起到装饰的作用外,还是当地人对医药的记载、是现实生活中的地图以及对植物的认知等。对于"蒙究"苗族来说,蜡染艺术不仅是装饰,同时也是一种记忆方式。

  • 标签: "蒙究"苗族 蜡染艺术 动植物 记忆
  • 简介:绛州锣鼓,是山西省新绛县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锣鼓乐种。以“花敲鼓”“穿箱锣鼓”“车鼓”三种锣鼓乐为代表。农耕经济基础与绛州的民俗文化共同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精神领域的变化,绛州锣鼓也表现出衰落与变迁的迹象。通过对绛州锣鼓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社会构成、物质构成、形态构成三方面传承变迁状况的考察,探索它在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呈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规律,并揭示造成其流变的原因。

  • 标签: 绛州锣鼓 传承 变迁 社会构成 物质构成 音乐形态构成
  • 简介:一九八○年八月,我们对榆林古筝进行了考察和学习,访问了几位著名的业余的弹筝的人,使我们对榆林古筝有了初步的了解。过去,曾误认为渊源于陕西的“秦筝”,在陕西已经失传了;通过这次考察和学习,证明了两千多年前就始于陕西的“秦筝”,至今仍在陕西北部的榆林城内流传着。当地人民熟悉它,喜爱它,亲切地用当地方言叫它为“古则”(zég)。我国著名古筝理论家、教育家、演奏家曹正先生认为,榆林古筝的流传,是秦筝的余绪,是秦筝并未失传的重要依据和物证。

  • 标签: 秦筝 榆林小曲 榆林城 曹正 当地方言 弹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