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 ICU护理风险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ARDS)患者治疗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 88 例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 44例采用常规 ICU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 44例采用 ICU护理风险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0%,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结论:有效的 IUC护理风险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效果明显,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呼吸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ICU护理风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效果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24-09-12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24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代谢与炎症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
  • 简介: [摘要]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多用于辅助机械通气,通过复张背侧肺泡,改善通气效果,减轻纵隔对肺组织的压迫,改善患者氧合。PPV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保护通气的有效疗法,其能引流痰液,改善氧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上关于PPV认知和并发症相关研究较少,使得其未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 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所收治的78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均分为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后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9%)高于甲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1%)小于甲组(15.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中采取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 58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间,对本次研究的 58例患者均采取呼吸机进行治疗,并统计死亡率以及存活率,比较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本次研究的 58例患者中,存活的有 55例,存活率为 94.83%,死亡人数为 3人,死亡率为 5.17%;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的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采取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呼吸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肺部超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评估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腹部超声评分法)与对照组(氧合法),对比两组患者肺腹胀效果。结果:两组复张后,HR、CVP、MAP以及 PaO2/FiO2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部超声评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供快速的肺部评估和检测,帮助判断肺部疾病的程度和类型,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技术。

  • 标签: 肺部超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有18例患者,病因为肺内源性。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病因为肺外源性。两组患者均给予ICU临床治疗。比较两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周内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死亡率相比,P>0.05。结论: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相比,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病情更为严重,需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予以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以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优质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新生患儿,予以优质护理。结果:患儿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其血气指标呈良好趋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存质量得以改善,进一步促进了家属满意度的提高。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有利于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早在1976年,即有学者提出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s)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的气体交换。随后的研究发现,仅通过简单地翻转患者,可显著改善其氧合水平,这推动了后续几十年的进一步研究。这些研究阐明了俯卧位通气影响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变化的生理机制。然而,将生理改善转化为临床收益一直是一个挑战。几项当代试验表明,俯卧位通气没有显著的临床收益。通过优化患者选择和治疗方案,最近进行的一项关于“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ARDS患者”(Proning Severe ARDS Patients, PROSEVA)的试验表明,俯卧位通气有助于降低死亡率。这项试验和随后的荟萃分析支持俯卧位通气有助于降低重度ARDS患者的死亡率,尤其是在早期与其他肺保护策略一起应用。本文综述了俯卧位通气在ARDS中的生理原理、临床证据和实际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重症监护,低氧血症,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 (ARDS) 经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201 6 年 6 月 -20 19 年 6 月 期间于我院选取 36 例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 患者 展开研究 ,以随机数表法 为分组原则,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8 例,对照组 行常规通气法治疗,观察组行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和氧合指数以及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61.1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4% ,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 PaO 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 2 )、氧合指数即动脉血氧分压 / 吸入氧浓度( PaO 2 /FiO 2 )等 动脉血气指标和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对照组有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观察组有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于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 (ARDS) 患者中应用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血气与氧合指数,而且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建议推广。

  • 标签: 重症胸部创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辅助呼吸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过程中,给予全面护理干预产生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共计纳入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2月~2021年11月,全部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每组10例,A组给予传统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运用价值。  结果 护理前,A、B组病情严重程度没有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B组病情严重程度优于A组(P<0.05)。 结论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过程中,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全面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2023年 01月至 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样本,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开焊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症、抗炎、常规补液治疗,同时联合呼吸机通气治疗,持续治疗7日。观察样本血气分析、脱机率、病死率。结果:60例样本中出现10例死亡病例,占比16.66%,成功脱机50例,脱机率占比83.33%,平均带机时间(6.8±2.9)d;50例患者脱机后PH、心率、PaCO2、PaO2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指标对比明显,P<0.05。结论: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具备临床可行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PH、心率、PaCO2、PaO2临床指标,预后效果较高。

  • 标签: 呼吸机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