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骨盆后环骨折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7月-2011年7yeu,采用俯卧位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入1枚直径712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10例。结果10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成功,经近6-12个月随访该方法固定牢靠,无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螺钉是治疗垂直不稳骨盆后环骨折的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美式骶髂关节矫正术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矫正治疗骶髂关节,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骶髂关节错位的病例筛选,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88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美式骶髂关节矫正术、推拿手法和超短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推拿手法加超短波治疗。2组均治疗后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根据临床评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6.7%,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愈率为21.3%,有效率为61.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美式骶髂关节矫正术能针对性矫正骶髂关节错位,在治疗中具有关键性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可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结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结核20例。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4个月,骶髂关节均能骨性融合,无周围神经损伤、复发、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按Majeed评分系统评估术后功能优良率95.0%。结论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结合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的一种有效方法,复发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腰髂螺钉固定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不稳定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后路腰髂螺钉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明显骨盆部畸形、双下肢不等长和腰髂部疼痛;结果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1例死亡,9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切口术后发生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0~30d,平均(18.5±2.6)d;手术时间76~163min,平均(86.2±53.8)min;患者术中失血量400~1200mL,平均出血量(800.3±96.2)mL;本组均获随访,时间12个月。结论后路腰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TileC型不稳定骨盆骨折不仅固定牢固,并发症少,而且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是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的良好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I检查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患者52例,平均分成两组即MRI检查组(26例)和与其对照的X线检查组(26例),MRI检查组进行双侧骶髂关节MRI扫描,X线对照组采取盆骨X线平片扫描,并分析对比MRI与X线扫描的征象。结果52例患者中MRI检出率为86.0%,X线检出率为51.3%,Ⅰ至Ⅱ级患者均可显示关节软骨增厚、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Ⅲ至Ⅳ级患者有大范围的骨髓内脂肪沉积和骨质硬化。MRI在检出Ⅰ至Ⅱ级的病变率要比X线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够显示出在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以作为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X线、螺旋CT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结果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中,螺旋CT诊断效果优于X线检测效果(P<0.05),在Ⅲ级-Ⅳ级的诊断中,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关节软骨及骨侵蚀的检出率比较中,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5);在关节面模糊的检出率中,X线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检出率(P<0.05)。结论螺旋CT检测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中的诊断结果优于X线检测结果;在中期和晚期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和MRI的诊断结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50例,均于我院入院1星期内行CT和MRI扫描,CT和MRI影像检测结果由我院三位影像医师进行分析记录。结果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骨质侵蚀和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MRI扫描,两种扫描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但CT对骨质侵蚀和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MRI扫描,两种扫描方式相组合,于临床上诊断可用做于早期诊断,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采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受累的影像表现,比较CT和MRI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4例As患者进行MRI及CT检查,分别评价CT及MR图像,对分级结果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影像学表现。结果对于0期及Ⅰ期骶髂关节炎,MRI的检出率高于CT,两者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MRI除显示CT显示的慢性骨结构改变外,还发现CT未能显示的软骨、滑膜、骨髓和肌腱改变。结论MRI检查可更好的显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为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提供较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