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红皮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累及全身或几乎全身皮肤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58例红皮病患者,现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红皮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患者中男38例,女20例,男女之比1.9∶1。平均年龄62.17岁(16~89岁)。入院前病程7d至23年,平均8.84月,反复多次住院的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 标签: 红皮病 临床分析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临床资料 剥脱性皮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红皮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4月~2016年2月以来18例红皮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住院18-40d,平均32d。痊愈6例,显效11例,有效1例,显效率为94.44%。结论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和预防继发感染对提高红皮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红皮病型银屑病 皮肤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皮型银屑症患者临床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红皮型银屑病患者52例的临床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2例红皮型银屑病患者,住院时间10~28天,治愈3例,显效3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38%。结论对红皮型银屑病患者做好临床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接纳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红皮病型银屑病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氨蝶呤在红皮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红皮型银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实施阿维A疗法3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甲氨蝶呤疗法32例作为观察组,统计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好转率为8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好转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给予红皮型银屑病患者甲氨蝶呤疗法能缩小皮损面积,提高治疗结果,值得学习。

  • 标签: 甲氨蝶呤 红皮病型银屑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心理护理在红皮型银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患者(红皮型银屑),收治时间为2020年10月15日至2021年10月15日,把患者分为两组各21例(随机抽签),分别采用常规(对照组)以及常规+心理(观察组)护理进行干预。结果 两组干预前SAS与SDS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两组干预后SAS与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 对红皮型银屑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红皮病型银屑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联合阿维A治疗红皮型银屑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红皮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应用经中医辨证精选的中药配伍的方剂联合口服阿维A(30mg,qd),对照组仅用阿维A(30mg,qd)治疗。两组连续治疗8周后,通过PAS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联合阿维A治疗红皮型银屑的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红皮病型银屑病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52名红皮型银屑病人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每组26人,A组病人接受正常的护理程序,B组病人除接受正常护理程序外还辅以心理护理治疗,通过对比在红皮型银屑传统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B组红皮型银屑病患者呈现出来的护理效果明显比A组效果好,且P

  • 标签: 心理护理 红皮病型银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红皮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遴选出本院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间收治的红皮型银屑病患者作为样本,共抽选出80例病患,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共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红皮型银屑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结果:护理前,两组红皮型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明显更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红皮型银屑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推荐。

  • 标签: 综合护理 红皮病型银屑病 焦虑 抑郁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皮型银屑病患者临床护理措施要点,为临床护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来院治疗的红皮型银屑病患者共24例,对患者开展临床护理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回顾性探讨和分析。结果临床过程中出现的发热、皮肤性症状等均经及时有效的护理,症状好转,并无感染等情况发生;24例患者经临床护理治愈14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护理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况良好,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红皮型银屑病患者通过优质的临床护理,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降低感染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护理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入院护理和出院指导,良好的入院护理和出院指导能够大大减少复发,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红皮型银屑进行分析。方法:从 2017.4月 ~2018.4月我院所收治的重症红皮型银削病患当中按照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 60例进行研究,根据平均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常规组。对于对照组中的研究对象要采取单纯西医的治疗方法,而对于观察组中的研究对象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的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P小于 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红皮型银屑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重症红皮病型银屑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瘟败毒汤加减对红皮型银屑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90例红皮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观察组清瘟败毒汤加减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率为77.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17和IL-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7和IL-2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红皮型银屑病患者清瘟败毒汤加减疗法,既可提高治疗效果,又能减少炎性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清瘟败毒汤加减 红皮病型银屑病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在红皮型银屑护理中的重要性,证明在红皮型银屑病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红皮病型银屑病 重要性
  • 简介:摘要:1例69岁男性患者肺间质病变口服雷公藤多甙片20mg/d。用药4天逐渐出现上肢、头面部、颈部及躯干的大片皮疹,诊断为药疹,红皮型皮炎,停用雷公藤多甙片,同时予抗炎、抗过敏、外敷等对症治疗,皮疹逐渐减少,皮肤脱屑后好转。

  • 标签: 雷公藤多甙片 不良反应 皮疹
  • 简介:红皮也称为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浸润、脱屑,累计面积可达到全身皮肤的90%。因红皮病患者皮损严重,并有大面积表皮破溃脱落,静脉穿刺及固定非常困难。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可直观地显示血管位置和解剖结构,增加穿刺的精准性,

  • 标签: 银屑病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红皮型银屑病患者通过应用中医药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药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结果:施治前中医症候积分、PASI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中医症候积分、PASI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4.44%、对照组75.00%,P<0.05。结论:对于红皮型银屑病患者通过联合应用中医药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红皮病型银屑病 中医 小柴胡汤 麻杏石甘汤
  • 简介:摘要在抗结核药物化疗过程中,多种药物应用较易发生过敏反应如表现为皮疹、药物热或肝功能损害等,发病率可达到6.7%[1]。其中少数过敏反应还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红皮(又称剥脱性皮炎)即为重症药疹之一。据文献统计红皮发生率在门诊患者中占2.5%,在住院患者中却高达9.2%[2]。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糖尿肾脏是糖尿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多位名中医的临床辨证经验,结合经络理论,探讨糖尿肾脏的络辩证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龋及牙髓是常见和多发病,四联因素是龋的原因,不同程度损害的龋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损害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做好龋的三级预防和及时治疗,可降低牙髓的发病率。

  • 标签: 龋病 牙髓病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结合各类学术科研报告,简要论述近年来对于血友的研究。首先说明血友甲和血友乙的发现过程,在分析其各自的发病机制,在其基础上说明遗传机制和临床意义。其次,根据发病机制总结血友在临床上的诊断方法,并概括提出由临床经验得出的预防和救治方法。

  • 标签: 血友病甲 血友病乙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IX 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