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2月,止于2022年1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中晚期肝癌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中晚期肝癌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TACE治疗方案用于对照组,PD-1抑制剂联合TACE治疗方案用于实验组,就2组疗效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实施PD-1抑制剂联合TACE治疗方案,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2月,止于2022年1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中晚期肝癌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中晚期肝癌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TACE治疗方案用于对照组,PD-1抑制剂联合TACE治疗方案用于实验组,就2组疗效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实施PD-1抑制剂联合TACE治疗方案,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间隔2-3周测定1次甲状腺功能,根据患者甲状腺损伤情况分为正常组、损伤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甲状腺相关指标,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分析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86例经PD-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有23例发生甲状腺损伤,发生率为26.74%,其中甲减17例,甲状腺毒症6例;甲状腺损伤的发生中位时间为61(17-217)d,全部患者均未停止PD-1抑制剂治疗;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显示,女性、治疗周期≥6周、肥胖、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是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高风险,主要以甲减为主,受患者性别、治疗周期、肥胖、基线TPOAb因素影响,经药物干预可恢复正常,无需中断PD-1抑制剂治疗,但未来仍需加强甲状腺相关指标监测。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间隔2-3周测定1次甲状腺功能,根据患者甲状腺损伤情况分为正常组、损伤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甲状腺相关指标,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分析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86例经PD-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有23例发生甲状腺损伤,发生率为26.74%,其中甲减17例,甲状腺毒症6例;甲状腺损伤的发生中位时间为61(17-217)d,全部患者均未停止PD-1抑制剂治疗;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显示,女性、治疗周期≥6周、肥胖、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是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高风险,主要以甲减为主,受患者性别、治疗周期、肥胖、基线TPOAb因素影响,经药物干预可恢复正常,无需中断PD-1抑制剂治疗,但未来仍需加强甲状腺相关指标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非小细胞肺癌病人3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对照组行化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联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法,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步放化疗联合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同步放化疗)与观察组(30例,同步放化疗联合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实施同步放化疗联合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鼻咽癌(NPC)是我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肿瘤。EB病毒感染是NPC的高危因素,与NPC密切相关。虽然鼻咽癌对放化疗敏感,但是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在局控率和总生存上仍不满意。对鼻咽癌组织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1的相关临床研究,有望在鼻咽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联合应用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在胰岛细胞分离纯化过程中对胰岛细胞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有报道。目的:比较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对胰岛细胞在分离纯化及培养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猪,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猪胰岛,培养24h后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消化时加抑制剂组仅在消化过程中加入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③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剂组在消化及培养的过程中均加入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AO-EB染色定性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β细胞所占百分比为66.91%,消化时加抑制剂组为84.58%,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剂组为87.15%;空白对照组活细胞、凋亡细胞及死亡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6.52%、16.15%、21.25%,消化时加抑制剂组分别为62.27%、14.66%、14.47%,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剂组分比为73.09%、6.83%、10.28%。结果表明,在消化以及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均加入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可明显减少细胞的损失,并且可以增加胰岛β细胞的百分比。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在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s抑制剂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目前一代、二代MMPs抑制剂属于广谱抑制剂,由于其副作用大、可溶性差限制了临床应用。MMI-166作为新型选择性MMPs抑制剂,克服了一代、二代抑制剂的缺点,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血清AFP、CEA水平与晚期肝癌患者PD1抑制剂联合阿帕替尼靶向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阿帕替尼靶向治疗预后不良的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不良组,并选取同期在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阿帕替尼靶向治疗预后良好的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良好组。针对两组血清AFP、CEA水平进行检测,并评估血清AFP、CEA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良好组血清AFP、CEA水平均低于不良组,P<0.05,血清AFP、CEA水平可以预测晚期肝癌患者治疗效果。针对两组不良反应统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FP、CEA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晚期肝癌患者PD1抑制剂联合阿帕替尼靶向治疗效果,并为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简介:<正>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其发病率为0.1%~2.5%,就诊多见于成人,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肾脏体积增大、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其致病基因有3个,分别为PKD1、PKD2和PKD3,前两者均已被成功定位和克隆,而对PKD3的报道则较少。PKD1约占致病基因的85%,定位于16p13-3,编码分布于细胞膜的一种糖蛋白——多囊蛋白-1(polycystin-1,PC1)。PKD2约占致病基因的15%,定位于4q22~23,编码钙离子通道——多囊蛋白-2(polycystin-2,PC2)。PKD3约占致病基因的1%,由Daoust和deAlmeida分别于1994年和
简介:摘要: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不断发展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其与胃壁细胞质子泵结合,使H+-K+-ATP 酶失活而产生抑酸作用[1]。目前临床疾病中的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其多数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抗酸药,一是抑酸药。一般情况下,对于溃疡等患者,服药疗程较长,而抗酸药物服用次数较多,且不良反应较多,不宜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作用迅速,抑酸作用时间较长,服用次数相对较少,因此一般选择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各类质子泵抑制剂在作用机制、作用决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因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根据药物特点选择药物,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