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利用数学上相加或相乘等关系,把一个数变成若干小数的集合,这种修辞方法称为"析数"。析数的方法,在先秦文学作品里就已经出现了。《论语·为政》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就是十加五(岁),十五岁。析数,考究其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析数和间接析数两类。一、直接析数直接析数又有乘除关系和加减关系两种。(一)相乘关系的析数①曹植《驱车篇》:"周流二六侯,间置十二亭。"(二六一十二)②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陶渊明《责子》二八一十六岁)
简介:<正>《类篇》是与《集韵》相辅而行的一部古代字书。它由宋代王洙、胡宿,张次立、范镇等人奉赖相继修纂,最后由司马光整理缮写上呈,书即题司马光撰。此书成于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体例略依《说文解字》。全书十五篇,分部首列字,解释以音义为主,收字及释义皆较前代字书为备,是我国古代继《说文》、《玉篇》的又一部重要字书。关于《类篇》的分部及收字,《四库全书总目》曰:“凡分部五百四十四,……凡文三万一千三百一十九,重音二万一千八百四十六,仅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五字。”增订本《辞海·语言文字分册》则云:“分部五百四十四,……收字三万一千余,重文二万一千余。”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6月影印宋钞本《类篇》,其《跋》云:“用《说文解字》例,其分
简介:甲骨卜辞时期,个体事物主要有“数+名”、“名+数”、“名,+数十名,”三种计数方式,“名,+数+名。”是“名+数+容器量词”、“名+数+集合量词”类推的产物,拷贝型量词是个体量词的最初形式。西周以后,拷贝型量词被一般名量词替代,量词观念开始建立。量词产生后,在不可数名词的数量结构的类推作用下数词后面添加量词成了一种规范。汉语“数+量+名”结构由不可数名词的计数结构“数+量+名”类推而来,同时也是汉语内部自我调整的产物。两种不同的语序“数+量+名”和“名+数+量”基本语义相同,均可用于计数和描写,只是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但这种区别仅仅是倾向性的。因此,“名+数+量”和“数+量+名”具有相同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