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简介:至少在目前,人类应该用“天下一家论”来代替利益集团论。而这样一种对古代家族社会结构和家族价值观的回溯,其实就是让我们刷新了对马克思关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构成的理解。这个美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可以用三个词纵向贯串起来,它们是:家、国、天下。21世纪人类追求的普世价值是什么?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拼合而成的“家、国、天下主义”。传统中国文化(尤其是儒道佛三家的基本精神)与西方的理性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当代科学发展(例如人类是一家的基因研究的发展)之间的高层次结合和相互补充,会进一步完善“家、国、天下主义”。由家而国,由国而天下,是符合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本身的自然演进生存模式的。当然,人类的普适或普世价值不止一种,但“家、国、天下主义”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一种。
简介:摘要因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行为,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传译表达活动,所以在客观上要求做到准确通顺。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要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准确的跨语际表达并非易事。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在研究和主张翻译标准的同时,潜意识里也希望通过某种手段或机制让翻译达到一种至臻完美的境界,也就是准确、优质、高效、轻松地完成翻译工作。这种境界实际上变成了人们的一种憧憬和理想,它是翻译的理想国,实现起来似乎有很大的困难。但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日新月异,这个理想一定会在翻译未来的发展史上变为现实。当今的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已为实现这个理想开了一个好头。
简介:《宇治拾遗物语》系日本中世镰仓时代(1192—1333)一部重要的说话集。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一般推为十三世纪前半期(约在1221年前后)。共二册、十五卷,计辑录“天竺”(印度)、“震旦”(中国)和“本朝”(日本)等长短“说话”(系神话、传说、童话等的总称)197篇(一说为196篇)。本文选注的《信浓国某高僧的故事》(原来自《今昔物语集》卷11)收在《宇治拾物语》卷8中,主要描述:信浓国有一法师因为苦苦修行而获得某种法力,使得其钵盂能够自行飞到财主家中索取粮食。全篇情节生动、神奇、极富想像力。文中关于高僧与财主间对话的那一部分,寥寥数笔,高僧的恬淡寡欲和财主的贪婪成性这两种迥异的性格便已跃然纸上,对比十分鲜明。
简介:袁国饶,字圣坤,号静雅斋主,1955年2月生,广东阳江人,书法、国画双专科和中文本科毕业,1972年参加教学工作,1985年入阳江县书法研究会,1992年入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1995年入中国书画研究会,1994年入阳江市书法家协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学学会和中国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诗词研究院和中国政协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干部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周易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一级书画家、诗词联家、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四届人大代表。近廿年来,诗、书、画作品参加全国和国际级大展赛获奖三十多次,并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优秀奖、金奖、最高金奖、功勋奖、最高成就奖、书法教育奖和国际级佳作奖、金星奖、国际特别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