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142例NSTEACS患者、80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50例健康人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和淋巴细胞(Ly)比例,计算Neu/Ly比值(NLR),将NSTEACS患者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计算各指标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c)、阳性预测值(PV+)和阴性预测值(PV—),并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NSTEACS组WBC、Neu和NLR水平均显著高于(Ly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血栓组Ly水平显著低于而其余各指标水平以及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血栓组NLR阳性率(89.5%)最高。NLR对血栓形成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0.877,95%CI(0.822-0.913)高于其余各指标,其诊断临界值为2.80,此时Sen、Spec、PV+、PV-分别为94.2%、75.0%、85.3%、89.4%。结论NLR可作为预测非ST段抬高性急性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敏感而实用的指标。

  • 标签: 非ST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性-淋巴细胞比值 血栓形成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52例急性综合征患者实施急救的效果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52例急性综合征患者急救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52例患者均脱离危险,安全出院,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式,所有患者均抢救有效,无死亡情况出现。结论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心电图操作及其他抢救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急救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急性综合征的抢救质量,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综合征是目前最常见、发病率高的心血管危急重症。早期诊断、及时综合性的治疗与定期随访是重点。本文就一例急性发病者的诊疗进行综述分析。证实了综合治疗措施中包括一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康复和长期二级预防等各环节对疾病预后均至关重要。

  • 标签: 冠脉综合征 心绞痛 抗凝抗血小板 调脂介入治疗 二级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的100例痉挛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予以调脂、扩等常规治疗);地尔硫卓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泵入地尔硫卓),比较两组临床、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等的变化和安全性。结果:(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地尔硫卓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0%比94.00%)、心电图总疗效(62.00%比92.00%)显著提高(P均<0.01);(2)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地尔硫卓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3)地尔硫卓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均<0.05);(4)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地尔硫卓组NO水平[(95.17±19.99)μmol/L、(95.17±21.22)μmol/L比(106.71±22.38)μmol/L]显著升高、ET-1水平[(64.09±16.29)ng/L、(59.98±14.28)ng/L比(44.91±6.38)ng/L]显著降低(P均<0.05);(6)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治疗痉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冠状血管痉挛 治疗结果 地尔硫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综合征(ACS)病人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02例符合诊断的ACS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本组102例病人,除1例因大面积心肌梗塞,20h后因突发室颤死亡外,其余101例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提高了病人自我保健的能力.降低了急性综合征的再发率和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采用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29例对象皆为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全部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本组研究患者住院时间为(10.6±3.8)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5/29)。结论高龄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采用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加强围术期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综合征(ACS)不同病变范围和程度,依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不同分组的血清脑钠肽(BNP)和心肌钙蛋白T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入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ACS患者200例,ACS患者按造影的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分为四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BNP及cTnT水平差异及二者关系。结果按病变的支数分为4组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变与BNcTnP有相关性(r=0.159,p=0.024);但与T水平无相关性(r=0.056,p=0.432)。结论病变的支数的增加并不能同步反应ACS患者心脏标志物的变化,推测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救治的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的评价。结果支架植入后有18例经IVUS评价为符合理想植入标准,与支架植入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9例评价不理想患者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最小管腔面积由首扩后的(7.4±1.5)mm2变为(9.3±1.4)mm2,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支架植入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均明显增加,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最终29例患者均达到理想标准。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能够对支架置入术进行科学评价,并指导首次扩张后不理想的病例进行高压球囊再扩张,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管内超声成像 冠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患者院内转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转运策略。方法总方法将2012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心脏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1~8月的759例心脏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建立安全转运路径后,按安全转运路径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联络与协调;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等措施。结果1368例危心脏术后患者,除6例因病情危重在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62例因抢救后病情相对平稳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留观室留观治疗或暂因患方及医院主客观原因不能转送专科住院治疗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监护室治疗,其余1300例危心脏术后患者经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全部实现院内安全转送。结论合理的救治医疗人员组成、积极对心脏术后患者的救治、作好病情评估、把握好转运的时机是实现心脏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保障。

  • 标签: 心脏冠脉术患者院内转送安全策略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93-01
  • 简介:急性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一组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表面糜烂、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心肌供氧量突然减少,引起严重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属内科急诊常见的急危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工作压力大,加之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且病死率极高。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低氧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发生低氧血症患者24例中,有16例(66.7%)患者患有肺部疾病或术明胸部X线检查异常,而未发生低血症38例患者中患有肺部疾病及胸部X线异常13例(34.2%),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氧血症的发生因素与高龄、心肺功能不全、术前患者呼吸疾病等有关,监护中应加强患者心率、心律、心功能、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方面的监护,及早发现,及时纠正。

  • 标签: 低氧血症 冠脉搭桥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综合征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成效。方法对47例急性综合征行急诊PCI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护理。结果47例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术中出现心室颤动2例;术后出现前臂皮下有瘀斑3例;在抗凝过程中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肉眼血尿1例。通过严密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加强观察护理和沟通,术后与医生紧密配合,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将平板运动试验与造影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90.3%,敏感性65.7%,特异度70%,阳性似然比2.19,阴性似然比0.49,误诊率30%,漏诊率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简便实用,安全无创,较易被患者接受,且其准确性高,目前成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肌血流储备分数(简称FFR)与IVUS在介入对临界病变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造影剂用量及支架植入数目。全部病例均回访一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造影剂用量及支架植入数目分别为(53+20)min、(185+87)ml、(1.5+0.7)个,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22)min、(256+101)ml、(2.0+0.6)个,且两组差异性明显,因而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全部病例均回访一年。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FFR对下一步临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优于IVUS,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IVUS 冠状动脉狭窄 指导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冠状动脉CTA注射造影剂时心率波动规律的回顾性总结,研究其波动对造影的实质影响。方法从我科已行CTA检查的病例中随机抽取100例且扫描数据记录单完整,剔除34例注射造影剂时心率变化前后小于10%的病例,剩余64例,统计其注射造影剂时最高心率及扫描时最高心率,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回分析。结果64例注射造影剂时心率升幅大于10%的病例,启动扫描时95%的病例都能恢复至小于10%,并能顺利完成检查。结论CTA检查注射造影剂时心率的变化对检查的成功率无最终影响。

  • 标签: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CTA) 计算机体层成像 造影剂注时心率 扫描时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5例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冠状综合征的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综合征患者35例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诊断为不稳定型有21例,其中变异型心绞痛为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例;24例患者发生非血运重建,其中有13例进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30例子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管扩张、溶栓、解痉等对症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冠状综合征在人群发病率相对比较低,应及时对患者确诊,积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预后还是比较满意。

  • 标签: 冠状动脉痉挛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宝石CT低剂量扫描在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0例进行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MDCT扫描,观察组患者使用宝石CT前门控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扫描参数进行辐射剂量的比较,分析宝石CT低剂量扫描在成像中的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使用相同的球管电压,但观察组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为2.25±0.65mSv,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扫描剂量为14.32±3.58mSv。观察组患者的窦强化为378.75±1.32HU,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窦强化442.62±1.45HU。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8.24±1.7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5.17±1.58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使用宝石CT低剂量扫描的方法能够在保证扫描质量的情况下减少辐射量,在实际的成像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宝石CT 低剂量扫描 冠脉成像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