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气管狭窄(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CTS)患儿滑片吻合术(slide tracheoplasty,STP)重建气管术后3年气管直径的增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滑片吻合术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有术前、后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像和报告及术后1、6、12、24、36个月随访CT图像和报告的患儿被纳入研究队列,作为STP治疗组。测量术前气管狭窄段最小直径,记录随访期间重建气管最小直径。并根据患儿年龄、身高、体重等条件选取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体检胸部CT检查的气管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CTS术后患儿与正常儿童气管直径的差异。结果STP治疗组纳入43例患儿,其中男19例,女24例;手术年龄为(1. 7±1. 3)岁。患儿术前狭窄段最小直径为(2. 6±0. 7)mm,术后增至(4. 4±1. 2)mm,P <0. 001。术后3年为(5. 7±1. 2)mm,重建气管直径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 001)。随访3年气管直径增长速度为(0. 4±0. 2)mm/年。其中术后前6个月气管直径生长速度最快为(0. 8± 0. 7)mm/年,第1年为(0. 7±0. 6)mm/年,第2年为(0. 3±0. 3)mm/年,第3年为(0. 3±0. 3)mm/年。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滑片吻合术后3年重建气管直径均随年龄(R2=0. 284,P <0. 001)、身高(R2= 0. 241,P <0. 001)、体重(R2=0. 188,P <0. 001),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STP不会抑制重建气管的生长。重建气管直径生长与年龄、身高、体重增长呈正相关。滑片吻合术后随访3年,前6个月气管生长较快,此后气管生长速度减慢。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滑片吻合术前、后患儿狭窄段气管直径、气管长度、隆凸角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滑片吻合术,临床资料完整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77例(女36例)作为观察组。通过CT图像测量纳入患儿手术前后狭窄段气管直径、狭窄段长度及其气管全长、隆凸角大小并计算狭窄段长度与自身气管全长比值。纳入一组数量相同,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气管形态学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77例观察组患儿手术年龄1.3(1.1,1.9)岁,身高76.0(72.0,83.0)cm,体质量9.0(7.9,10.8)kg。77例对照组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分别为1.5(1.0,2.0)岁,78.0(71.0,85.0)cm,9.2(7.9,11.0)kg。滑片吻合术后,患儿狭窄段气管直径从2.7 mm增至4.4 mm,较术前增加63.0%(P<0.001),但仍小于对照组儿童气管直径(6.1 mm);气管全长平均变短0.70 cm(P<0.001),术后气管全长5.4 cm,与对照组儿童气管全长(5.5 c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术后隆凸角平均减少27.9°(P<0.001),术后隆凸角(93.0°)与对照组儿童(90.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结论滑片吻合术纠治儿童先天性气管狭窄术后重建气管气管直径显著增大,气管长度和隆凸角术后显著变小,术后气管形态接近对照组儿童。
简介:摘要滑膜肉瘤是一种具有间叶和上皮双相性分化的恶性肿瘤,在细胞遗传学上存在X与18号染色体的特异性易位,滑膜肉瘤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生于颞下窝部位则罕见。根据组织学形态可分为双相分化型、梭形细胞型、单相上皮型和低分化(圆形细胞)型四型,其中单相上皮型、低分化型是较为少见的亚型。本文报道1例颞下窝滑膜肉瘤,经确诊后行肿瘤边缘广泛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
简介:摘要滑膜肉瘤是一种起源未定的具有间质和上皮双相分化的软组织肉瘤类型,好发于年轻人四肢大关节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原发于消化管道的滑膜肉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35岁女性胃体的原发滑膜肉瘤,镜下表现为单相梭形细胞亚型,SYT断裂探针检测结果阳性。胃原发滑膜肉瘤罕见,易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认识其存在并熟悉相关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合细胞遗传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滑膜肉瘤的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头颈部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7~75岁。总结其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累积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镜下多由梭形细胞组成,表现出恶性肿瘤细胞的特性,部分还可见上皮样细胞形态,形成双相分化的典型病理特征。24例患者中除1例因无法耐受手术仅行活检确诊外,余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治疗3例,术后辅助放疗5例,术后辅助化疗7例,术后辅助放化疗8例。随访时间为3.0~11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2个月,失访2例;复发10例,肺转移5例,骨转移1例;死亡12例。患者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4%、58.9%和39.2%。结论头颈部滑膜肉瘤复发率高,常远处转移,预后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重要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尽可能行根治或扩大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金胆片处方组成,从处方组成中剖析药理作用。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金胆片处方组成的合理性和各处方药材的有效成分对胆石症的作用。结果 金胆片处方中金钱草、龙胆、虎杖、猪胆膏中的各个有效成分在对胆石症治疗上起到协同作用。结论 金胆片处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清利肝胆湿热之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2-2021.3我院收治的无并发症高血压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仅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观察组(89例,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两组的舒张压变化情况、儿茶酚浓度及尿酸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但观察组的舒张压变化情况、儿茶酚浓度及尿酸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舒张压及儿茶酚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蓝光治疗中不同体位更换模式对新生儿蓝光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纳入筛选对象是本院2021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随机奇偶数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各1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蓝光及药物治疗,辅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蓝光治疗中,对照组予常规体位变换,观察组则实施新型体位更换方案,对比不同体位更换方案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蓝光治疗中实施新型体位更换,可提升患儿治疗舒适度,降低哭闹或是呕吐情况发生率,对于提高治疗有效率也具有积极作用,可缩短住院时间,应用价值较高值得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治疗时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4月-2021.4月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35),前者接受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联用甲硝唑片治疗,后者接受单一的甲硝唑片治疗,比较两组分别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P?);腹痛、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联合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而言,接受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治疗,其要比单一的甲硝唑片治疗效果高,会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尪痹片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和研究组(n=45,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尪痹片治疗)。连续服用半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肩关节活动(JOA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更优,总有效率更高(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JOA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尪痹片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还可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滑膜肉瘤(primary synovial sarcoma of the liver,PS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PSSL,对其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SS18(SYT)、EWSR1基因分离情况。结果2例患者为男性,肿物大小为11.6 cm×10.5 cm×8.5 cm及8 cm×8 cm×6 cm;切面灰白、灰褐色,质软及质脆,镜下大部分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及小圆细胞样;肿瘤侵犯肝脏及膈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呈波形蛋白、TLE1、Fli1、CD56、H3K27Me3及INI1阳性,低相对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及细胞角蛋白18腺样成分阳性;FISH检测到SS18(SYT)基因分离信号。结论PSSL极为罕见,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及SS18(SYT)基因检测,临床及病理学上需要与肝脏其他梭形细胞肿瘤及肝细胞癌等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诺福韦片联合拉米夫定片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片联合匹那韦利托那韦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替诺福韦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时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当,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淀粉酶、CD细胞阳性率(CD4+)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诺福韦片联合拉米夫定和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治疗艾滋病,不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对生化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