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12月,以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0名健康受检者血液标本为观察对象,根据前瞻性研究方法,每名患者均抽取2份血液样本,一份放入普通采血试管中实施常规血清分离检测,一份试管中放入肝素抗凝血浆进行检测。分别检验K+、Na+、Cl-、GLU、LPS、Cr、BUN、AST、UA等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标本中仅有K+、Na+、GLU三项指标比较,p<0.05;其余指标比较,p>0.05。结论加入肝素抗凝血将后,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分离时间变短、互溶情况减少,可更快速的检出相关指标,提高工作效率。
简介: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极大增加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经济负担。氨甲环酸(TXA)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大量研究均已证实其能有效减少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骨科大手术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危人群,应用抗凝血药物能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如何在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更好地应用抗纤溶药与抗凝血药,达到既可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同时减少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达到止血与抗凝的平衡,保障医疗安全。通过查阅文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和通讯修改,对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抗纤溶药与抗凝血药应用方案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照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清热凉血法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采取扶正清热凉血法治疗。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APTT、PLT、TT、FIB、PT、D-D和INR均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扶正清热凉血法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凝血酶Ⅲ(AT-Ⅲ)和梗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D-D、hs-CRP、AT-Ⅲ检查,评判上述指标和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检查结果、D-D、hs-CRP、AT-Ⅲ检测结果比较,除空腹血糖(FB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其他各项指标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D-D、hs-CRP、AT-Ⅲ,可客观评价脑梗死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前关健环节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6月凝血检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空腹组和餐后组,各50例,分别进行采血。使用全自动凝血仪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观察凝血分析前关健环节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餐后凝血指标中APTT和PT结果无显著差异,其FIB指标与空腹时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溶血标本对凝血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为PT、其结果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采血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其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和检验结果具有密切相关性,采血人员应对检验质量和过程管理充分了解,在检验前关键环节及时沟通和仔细操作,避免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间我院收治的 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 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性凝血状态( 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 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 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P< 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性凝血状态(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即研究组,并抽取100例同时间段来院进行健康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检验,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的PT、APTT、TT、INR均高于对照组,而FIB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高凝期的PT、APTT、TT、FIB均低于低凝期及纤溶期,而INR则明显高于低凝期及纤溶期,P<0.05。结论应用凝血检验指标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高,更有效评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具体疾病分期,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实验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为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地指导。方法将收集到的80名慢性轻度乙肝患者以及40名健康者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用血栓弹力图仪和STA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结果血栓弹力图检测的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中R、K、α、MA四组参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都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常规凝血实验的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中PT、APTT、TT、FIB四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都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更为敏感。两者的结合可以为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情况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