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内科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探究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内科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共计43例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研究对象,记录分析并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43例VTE患者中,15例为肺动脉栓塞(PE),占总数的34.88%;22例患者为深静脉血栓(DVT),占总数的51.16%;同时患有PE和DVT的患者共计14例,占总数的32.56%。PE患者中有9(25.71%)例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DVT患者中有3(13.64%)例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对比纳入患者入院前与确诊为VTE时的D-二聚体水平,发现VTE时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得到低风险组23(56.10%)例,高风险在18(43.90%)例,将接受抗凝治疗的VTE患者分为脑卒中组、脑出血组及其他,对比三组的出血实践发生率,发现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大内科住院患者的VTE发病临床症状较为隐匿,要密切观察患者的D-二聚体的指标水平,一旦升高表明具有并发VTE风险,抗凝治疗会伴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在抗凝治疗时要合理评估利弊。
简介:摘要: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基础学科,是中医学理论与临床之间的桥梁,也是学习其他临床各科的基础。这一特点决定了在中医内科学的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利用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性,没有模拟情景的画面感、没有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同时也可能与疫情期间护生在生活、学习各方面的沟通交流少有关。获取知识是形成信念和改变行为的前提,坚定的信念是改变行为的动力,改变行为是一切教学的最终目标。护理教学要实现护生正确护理行为的目标,就要使护生实现知信行内在的和谐与统一,本研究将知信行模式应用在护患沟通线上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技能,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反复练习。同时,本研究因限于线上教学、大班授课等因素,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特别是在叙事教学教师培训、叙事素材收集和制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对昏迷患者的诊断思维及抢救方法。方法:从我院急诊内科近2年(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昏迷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的80例患者中,经诊断,脑卒中患者32例,占比40%,其中脑出血17例,占比21.25%,脑梗死15例,占比18.75%,心血管疾病患者18例,占比22.5%;急性中毒5例(酒精中毒常见),占比6.25%;糖尿病患者14例,占比17.5%;癫痫患者11例,占比13.75%。救治结果:68例患者抢救有效,救治总有效率为85%;1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中脑出血死亡病例6例,脑梗死死亡3例,心血管死亡3例,总病死率为15%。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癫痫,急性中毒等。优秀的急诊内科医师应具备对昏迷患者的早期识别,并尽可能使用最短的时间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下一步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疾病应用中医内科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消化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选样患者进行分组,即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组运用中医内科疗法来治疗患者;常规组则应用当前医学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西药来治疗患者。治疗组与常规组在治疗方法及其治疗原理方面均存在差异,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应用中医内科疗法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而应用现代西医疗法来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有效率可达68%,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过程中,重视中医内科疗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效率与水平,在医学临床中值得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650例,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本次研究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院650例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46%)。在42例出现医院感染的消化内科患者中,≥60岁的患者人数占比为(73.81%),且住院时间超过30d。患者的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所占比例为(42.86%)。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占比较多,其次分别为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所占比例为(40.47%)、(23.81%)、(14.28%)、(14.28%)和(7.14%)。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所占比例为(70.77%)。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是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而病原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关注力度,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促进消化内科患者的早日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心血管内科用药的临床观察研究,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并对心血管疾病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4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对其合理用药提出改善建议。结果 经过临床用药研究,450例心血管患者中,有29例患者出现用药问题,用药问题占比为6.44%。其分别表现为忽略用药禁忌2例,占比0.44% ;用药与临床诊断存在差异3例,占比0.67%,;用药的用量及用法不合理5例,占比1.11% ;抗菌类药物,包括人工合成类抗菌药物和抗生素类药应用不合理8例,占比1.78%;以及配伍用药不合理11例,占比2.44%。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不合理是现今临床用药较为常见的现象,对心血管患者用药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合理规避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干预极为重要,其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进一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空腔内科疾病临床诊断的实际情况,以及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1月某院口腔内科接诊的患者72名,将这些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准确划分患者的病症,根据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判断患者的病症,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采用疗效评级的方式评价治疗和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牙髓病、龋齿、牙周病、根尖周病等本身为常见的口腔疾病的类型,这些患者占据的比例分别为:26.39%、25%、13.89%、27.78%,其中实验效果较为显著的患者共计76名患者,这些患者占据所有患者比例的93.06%左右,治疗有效的患者共为3名,占据所有患者4.17%,治疗无效的患者共为2名,占据所有患者的2.78%,根据上述表述可知治疗有效患者占据97.22%左右。结论:作为口腔类疾病治疗的基础,有效诊断主要是指在诊断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的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重症,符合重症哮喘诊断标准,且患者基本资料真实有效,符合入组标准。采取随机数字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常规疗法、呼吸内科综合疗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无较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使用呼吸内科综合疗法的观察组,患者FEV1(1.47±0.32)V/L,FVC(2.48±0.17)V/L,PEF(275.55±78.93)L/min,PaO2(80.24±9.36)mmHg,PaCO2(58.69±7.11)mmHg;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1.31±0.26)V/L、(2.46±0.17)V/L、(256.54±70.32)L/min、(73.16±8.67)mmHg、(65.14±6.36)mmHg。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