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应用Micaps资料对近10a来仅有的2次全市性强降雪天气过程(2007年3月3—4日全市性暴风雪天气过程和2004年2月21日全市性大雪天气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论如下: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属于强冷空气类贝加尔湖冷涡底部型,由底层的西南涡东北上,配合地面河套气旋顶部高压底部影响赤峰市;但是影响系统强度、变化趋势不同。暴风雪过程暖空气势力强,气旋强烈发展,上升速度大,使得主要降雪发生在温度缓降、气压下降时段内;大雪过程冷空气势力强,气旋呈减弱趋势,上升速度小,降雪主要发生在温度骤降后、气压上升时段内。暴风雪过程的高、低空急流、水汽通量和散度、上升速度、风辐合强度、风辐散强度等都强于大雪过程。午后大风是由于降雪停止后气压剧升、温度显著下降、3h变压增强和动量下传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简介:摘要:利用1981-2020年宁夏2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降雪积雪资料,对近40年宁夏强降雪天气的时空特征和危险性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20年宁夏强降雪天气次数总体呈增加趋势,1989年是强降雪天气最多的一年,出现8次;宁夏强降雪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3月是强降雪天气出现最多的一月,达33次,11月至次年1月为强降雪天气出现较少的时段;引黄灌区年均强降雪天气总体次数为0.9次,中部干旱带为1.4次,南部山区为2.8次,南部山区强降雪天气明显偏多,与地形抬升和水汽输送有很大关系;宁夏强降雪天气频次的空间分布区域性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出北少南多的格局,强降雪天气的高频区主要出现在贺兰山沿山和宁夏南部山区,低频区出现在宁夏中北部地区;宁夏强降雪天气危险性水平呈现出北低南高的格局,贺兰山沿山、六盘山、隆德县及泾源县为强降雪天气高危险区,海原县南部、原州区、西吉县及彭阳县为较高危险区,银川市大部、大武口区南部、平罗县西部、盐池县、青铜峡市西部、红寺堡区西部、同心县南部、中宁县、沙坡头区南部和东部、海原县北部为中危险区,大武口区北部、平罗县东部、惠农县、利通区、青铜峡市东部、红寺堡区东部、同心县北部及沙坡头区中北部为低危险区。
简介:摘要:航空飞行是重要的空中交通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空中飞行,在人们生活中得以应用,而空中飞行的安全水平,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通过对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深入探索冬季降雪天气对航空飞行的影响。以此来提高航空飞行的安全水平,保障冬季降雪天气的安全飞行。
简介:摘要2017年2月19日—20日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乌鲁木齐市出现长达22个小时的大暴雪天气过程,本文利用降雪实况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等角度分析了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再加上高空槽逐渐向东移动,西南气流开始影响并控制乌鲁木齐市,其上空大气层结的稳定性比较差,为强降雪天气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位于乌鲁木齐上空,再受到低空西南气流的影响,导致水汽由高湿区域进入到低湿区域,促进水汽通量辐合,再加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引发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发生、持续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简介:应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以及山东省122个国家自动站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资料,从日积雪深度和过程总降水量两个角度分别定义第一和第二类极端降雪事件,并进一步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论如下:(1)山东省极端降雪事件发生在江淮气旋和回流天气形势下,出现在11月(初冬)和2月(早春)的可能性最大,江淮气旋类多出现在2月,回流类多出现在11月。(2)极端降雪事件中鲁东南、鲁西北西部和鲁中北部地区降雪量大且出现极端降雪次数多。江淮气旋类极端降雪过程降水量大值中心出现在鲁东南、鲁中北部和半岛地区,而回流类过程降水量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3)相比较于江淮气旋类降雪过程,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出现的单站最大降水量更大,且大雨以上量级降水范围更广。通常极端降雪过程中,降水量最大为50.0~59.9mm,多数站点过程降水量为10.0~29.9mm。(4)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两类极端降雪过程地面气旋初生时中心气压值、冷高压中心强度和位置、低空急流的厚度和强度等特征有所不同。(5)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水汽辐合层次深厚,700hPa与850hPa均有明显的水汽辐合,江淮气旋类极端降雪过程中水汽辐合层次较低,主要位于850hPa附近。对于过程降水量超过50.0mm的极端降雪事件,700hPa和850hPa比湿均达到并超过5g·kg^-1。(6)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伴有不同范围寒潮。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数据、micaps各层实况场、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21年10月18日~19日在西藏阿里地区西南部出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分析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是两个长波槽分别为乌拉尔槽和东亚槽,其中乌拉尔槽受青藏高原地形影响,形成南、北两支阶梯槽,北支为本次过程的主要冷空气源地,而南支部分为受青藏高原和西太平阳副热带高压的阻挡,移动缓慢,成为引发本次阿里地区西南部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与此同时印度半岛上空的低值系统与东南半岛上空的低值系统沿着副高外围逐渐西北抬高,使印度洋暖湿气流不断往高原输送,导致充沛的冷暖空气造成阿里地区西南部大范围出现暴雪天气。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9年2月6日新疆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天气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与切变线。亚欧大陆中高纬主要为1槽1脊型,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为高压脊,东亚东部分布着低压槽。在偏北气流的作用下高纬度冷空气朝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区域积聚;巴尔喀什湖北部切断低压与一36℃的冷中心配合。伴随着高空冷涡旋转且不断向东移动,低涡西侧的横槽开始呈南北向,冷空气南下爆发,对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影响,新疆北部以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从物理量场分析来看,此次强降雪期间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相对湿度等各物理量配合较好,强降雪的主要落区集中于水汽与大气辐合上升中心。
简介:摘要:强降雪天气是在冬季最为常见的气象,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9年2月初新疆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高空槽与切变线是2019年2月初新疆的一次强降雪天气主要的影响系统。我国亚欧大陆中高纬主要是一槽一脊型。由于乌拉尔山东部区域正处于高压眷,在偏北气体的影响下高纬度冷空中朝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地区聚集。东亚东部分布着低压槽。巴尔喀什湖北部切断低压区与-36℃的高冷中心相配合。伴随着高层冷涡转向并继续向东运动,低涡北面的横槽也变为了南北向,冷空中南下了,将对我国的中东部区域产生深远影响、新疆北部以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根据物理特征场分析判断,本次强降雪的水蒸气通量、水蒸气通量散度、相应降水、垂直流速相对降水等各物理要素配合情况很好,强降雪的重要落点聚集在大气辐合上升区。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12017年12月27~28日出现在昌吉州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雪天气是地面冷高压、中低压、低层切变线、地面冷锋等多尺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昌吉州这次的强降雪天气是以中低纬处的水汽输送为主,源源不断的水汽朝着北疆东南地区输送,受到天山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迎风坡水汽辐合上升运动加强,降雪强度增大;昌吉州上空低层辐散和高层辐合的垂直结构,对于低层垂直运动的加强较为有利,进而释放了大量不稳定能量,使得昌吉州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降雪天气;低层西北急流携带大量的冷湿空气逐渐进入到昌吉州附近,山前有大量冷空气堆积,而西南干暖气流则沿着冷湿锋区向上倾斜,使得冷暖空气交汇强度增加,也促进了斜压的不稳定性,对于强降雪天气的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宁波2018年1月25-28日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市的这次降雪天气出现在500hPa高空槽东移和低层切变线东伸的形势下,阻塞高压出现在中高纬贝加尔湖西部地区,贝加尔湖以东是宽广的槽区,中纬度有较为平直的西风气流存在且受孟加拉湾南支槽的影响较大,再加上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在宁波地区交汇,进一步触发了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这种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加强较为有利,同时与宁波市强降雪天气过程基本一致,与强降雪天气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雪落区上空的暖平流叠加到冷平流上,800hPa以下是冷平流,而700~500hPa存在暖平流中心,是降雪天气继续维持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 要:冬季,道路积雪与结冰会导致交通流特性的改变。本文将分析降雪天气下的冰雪路面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变化,通过拟合分析的方式,对韦式延误公式进行参数修正。并结合实际案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调整后信号配时方案,可以降低冰雪路面条件下交叉口车辆的延误。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2月7~10日西藏一次大范围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支低压槽的继续维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是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有一条水汽通量大值带出现在阿拉伯海至孟加拉湾一带到西藏西南部地区,同南支低槽前部的西南低空急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为西藏大范围强降雪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水汽输送;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势,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和继续维持;特殊地理和地形条件促进了西藏大范围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
简介:通过对闽东地区近10年历史资料的分析与总结,研究降雪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影响系统,诊断各物理量条件的变化.利用自动站实况资料、6h间隔的NCEP1°×1°再分析资料,采用GRADS作图对资料进行客观分析,研究降雪天气过程中水汽条件、动力条件、温度层结等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闽东降雪发生在东亚稳定的纬向环流形势背景下,北半球上游,强大的经向环流和阻塞高压使中纬度东亚地区和西太平洋纬向环流得以维持.700hPa低层切变和低涡东移有利于冷暖空气的交汇,使得暖湿气流沿冷空气垫抬升凝结,850hPa低空急流形成较强的水汽通道和能量通道.散度场和涡度场的垂直结构变化对降雪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且两者的斜压性与冷空气的入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温度层结是降水相态转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低层逆温是产生降雪较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