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为了适应手术的需要,常将手术病人置于各种不同的体位。体位摆放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操作,还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主要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为择期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位摆放中采用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到10月于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麻醉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取术前剖宫产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术前剖宫产常规护理,交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一次穿刺成功率、围术期心理状况。结果:干预组的麻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护理前,两组产妇不良情绪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护理后,两组产妇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择期剖宫产手术麻醉体位摆放中的产妇进行术前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麻醉穿刺成功率,也能够帮助产妇改善负面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常规体位固定与发泡胶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观察对象: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予以常规体位固定(n=35,对照组),另一组予以发泡胶固定技术(n=35,观察组),比较不同固定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首次放疗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15d放疗后,X轴、Y轴、Z轴的体位摆位误差值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泡胶固定技术能够有效缩小体位摆放误差,提高放疗的精准度,提升放疗治疗效果,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良肢体位摆放的价值及满意度。方法:时间选择在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之间,在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常规组与分析组,每组5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良肢体位摆放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分析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分析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分析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良肢体位摆放的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风险评估方法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肢体体位摆放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根据采用的不同肢体体位摆放方法,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行常规肢体体位摆放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纳入常规肢体摆放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0±10)岁],将该单位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行FMEA风险管理肢体体位摆放的特重度烧伤患者设为FMEA肢体摆放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8±10)岁]。常规肢体摆放组患者待肢体创面愈合后仅由康复治疗师每日行单纯徒手肢体体位摆放,直至出院。FMEA肢体摆放组患者入院24 h内由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共同采用FMEA风险评估方法,分析患者肢体体位摆放的潜在失效模式,根据失效原因实施针对性的肢体体位摆放措施,直至出院。比较FMEA肢体摆放组患者干预前后6项主要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数(RPN),2组患者干预前后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跖屈的关节活动度(ROM)与手总主动活动度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FMEA肢体摆放组患者干预后6项主要潜在失效模式中肢体体位摆放干预不及时、护士肢体体位摆放意识不强、肢体体位摆放评估标准不一致、护士肢体体位摆放相关知识缺乏、护士主动参与性差、患者肢体体位摆放效果不佳的RPN分别为(146±31)、(140±22)、(125±34)、(136±23)、(110±28)、(110±5)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578±64)、(543±57)、(419±89)、(269±64)、(240±41)、(222±48)分(t=18.441、23.681、10.035、5.362、9.438、7.171,P<0.01)。干预后,FMEA肢体摆放组患者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跖屈的ROM及手总主动活动度明显优于常规肢体摆放组(t=-4.250、11.400、-15.928、10.963、-7.470,P<0.01),FMEA肢体摆放组、常规肢体摆放组患者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跖屈的ROM及手总主动活动度与干预前相比均明显改善(t=-35.573、33.670、-31.090、32.902、-19.647,-14.952、11.411、-33.462、-12.818、-13.672,P<0.01)。干预后,FMEA肢体摆放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78±9)分]明显高于常规肢体摆放组[(57±9)分,t=-9.055,P<0.01],FMEA肢体摆放组、常规肢体摆放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35±5)、(34±4)分]明显提高(t=-22.964、-12.329,P<0.01)。结论FMEA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特重度烧伤患者肢体体位摆放护理中,可有效规避患者肢体体位摆放中的高风险因子,进而维持肢体体位摆放效果,改善患者ROM,提高患者预后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 选定到本院接受保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24例(人字形平卧位)与对照组24例(改良式低截石位),比较2组结直肠癌患者的肢体酸麻发生率、血压波动值、体位摆放时间、护理满意率指标。结果 治疗结束,观察组肢体酸麻发生率、血压波动值、体位摆放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1.67%)高于对照组(70.83%)(P<0.05)。结论 人字形平卧位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护理满意度与预后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体位处方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体位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患者90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1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54.51±9.81)岁;观察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54.36±10.55)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处方表进行体位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被动体位正确率[93.33%(42/45)比77.78%(35/45)]、体位依从率[91.11%(41/45)比64.44%(29/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眼压发生率[13.33%(6/45)比55.56%(25/45)]、角膜水肿发生率[4.44%(2/45)比31.11%(14/4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5.02±2.19)分比(88.80±5.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80,P<0.001)。结论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患者,采用体位处方表进行体位管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被动体位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角度下肢摆放方法,对俯卧位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腿围、腰椎功能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113例俯卧位腰椎后路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54.57±8.47)岁,病程(13.5±4.9)个月;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53.27±8.16)岁,病程(13.4±4.5)个月。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下肢摆放角度摆放,观察组患者按照低角度下肢摆放方法摆放。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腿围、腰椎功能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左、右侧腘静脉血流速度[(8.32±2.21)、(8.79±2.80)cm/s]明显高于对照组[(7.15±2.28)、(7.69±2.79)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左、右侧胫后静脉血流速度[(5.76±2.03)、(5.32±1.87)cm/s]明显高于对照组[(4.06±1.69)、(4.46±1.61)cm/s](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右踝上腿围变化差异[(0.12±0.07)、(0.11±0.06)cm]明显小于对照组[(0.31±0.07)、(0.32±0.08)cm](均P<0.0501);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右髌骨上腿围变化差异[(0.12±0.05)、(0.12±0.05)cm]明显小于对照组[(0.31±0.12)、(0.32±0.11)cm](均P<0.001);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39±0.20)分比(2.46±0.30)分](P<0.001);观察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9.86±2.67)分比(11.26±2.66)分](P=0.006);观察组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5.26%(3/57)比19.64%(11/56)](χ2=5.381,P=0.020)。结论低角度下肢摆放能够减轻术后患者腰椎疼痛程度,对患者的压伤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腿围影响较小,对腰椎功能恢复有利。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系统疾病,也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部分OSA的严重程度与睡眠体位有关,表现为仰卧睡眠时症状加重,侧卧位减轻,常见于体位相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POSA)。体位治疗是通过避免夜间仰卧睡眠方法治疗POSA,能够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改善日间嗜睡症状和血压水平,提高了OSA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体位治疗原理、POSA分类方法、相关机制和体位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简介:【摘 要】目的:探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间因脑卒中在我院接受康复护理的9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行抽签法进行分组处理后,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则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良肢位摆放,对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差异进行验证比较。结果:护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则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改善,并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且该措施还预防并发症方面也有着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