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心血管病康复护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在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治疗中心的心血管患者,共有患者146人。对146人进行了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分别拥有患者73人。对照组采用的是一般常规的心血管疾病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强化型的心血管疾病康复护理方法,通过对比患者的复发次数、合理用药水平以及并发症等等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结论:对患者出院之后的情况进行了访问和观察,观察组人员的复发频率为1.96次,而对照组的复发频率为3.68次,观察组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上的差异。与此同时,在对比住院天数、并发症的临床数据之时,观察组的数据全面优于对照组的数据。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血管疾病了解程度,用药状况及生活习惯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强化心血管康复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疾病的复发频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通过合理用药可以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严重威胁国人健康,早期实现精准风险分层是心血管防控的首要任务。而传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在临床实践中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所有被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指南推荐的风险模型均未纳入心血管系统特异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将心血管标志物纳入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将会显著提升灵敏度和特异度。本文从传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的局限性、新一代风险评估工具应具备的价值以及心血管标志物在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心血管特异性标志物的广泛应用和研究必将成为提高传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系统效能的最得力帮手,可以更早期、更精确地对普通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和干预,减少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西老年人群心血管病高危对象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流行特点。方法60岁以上的项目点常住心血管疾病高危居民,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心肌梗死病史、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脑卒中病史;(2)高血压、血脂异常;(3)筛查对象十年心血管病患病风险≥20%的高危对象。结果(1)纳入调查68 324人,男29 542人(43.2%)、女38 782(56.8%);高危对象20 999人,男9 486人(32.1%)、女性11 513人(29.7%);(2)高血压患病率为50.2%(男51.20%、女49.4%,P<0.05)、糖尿病患病率为24.1%(男24.1%、女24.1%,P>0.05,);(3)吸烟率为14.0%(男32.1%、女0.1%,P<0.05);(4)超重率为42.2%(男44.6%、女40.4%,P<0.05),肥胖率9.0%(男8.6%、女9.3%,P<0.05);(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值分别:4.70 mmol/L(男性4.49 mmol/L、女性4.90 mmol/L,P<0.05)、2.73 mmol/L(男性2.63 mmol/L、女性2.82 mmol/L,P<0.05)。结论广西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的检出率较高;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与控制率及吸烟率均低于全国水平,糖尿病控制率普遍偏低;老年男性的超重率高于女性,女性肥胖率、TC、LDL-C水平高于男性。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是国内外导致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病因,促进居民对疾病风险的认知与了解、加强风险沟通与管理在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沟通立足于风险评估模型的估算结果,通过短期或长期、定量或定性、常规护理或个性化沟通、积极回应或间接沟通等形式和策略,帮助风险筛查者更准确地理解风险信息,引导筛查者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决策,促使他们及时改善生活行为方式或使用药物干预,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鉴于风险沟通在临床实践与人群防治中的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对心血管病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沟通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衰合并心血管病的血液透析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取的进行血液透析治理的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干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机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短,并发症发病率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法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全部的患者分为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比较各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