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为2年。175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口服元素钙500mg(碳酸钙)和阿法骨化醇1W后给予密固达(唑来膦酸,5mg/100mL)静脉输液,并通过骨密度仪记录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肾功能的变化、骨折事件发生及不良反应。对照组88人,口服骨化醇及钙剂。结果输注唑来膦酸后患者髋关节及腰椎24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疼痛较前明显缓解,肾功能无损害,连续输注患者无一例腰椎骨折发生,输注后2d内不良反应以低热、关节痛、肌痛、流感样症状等,1例出现房颤。结论唑来膦酸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骨折的风险,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研究,不良反应包括心房纤颤发生率的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mg静脉滴注,1年一次,用药期间充分补充水分,并予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对照组静脉滴注250ml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长期服用钙尔奇D600mg,一日二次;骨化三醇025ug一日一次。结果61例中除了对照组1例因心脏疾病于随访期死亡外,其余60例均获得了6~9月临床随访,平均随访78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腰背痛症状评分明细改善(P<005),且骨密度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对I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使用时需慎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大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结果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大鼠急性毒性试验设定剂量分别为250.0mg/kg、225.0mg/kg、202.5mg/kg、182.3mg/kg、164.0mg/kg和对照组。250.0mg/kg组死亡率为80%;225.0mg/kg组死亡率为60%;202.5mg/kg组死亡率为20%;182.3mg/kg组死亡率为10%;164.0mg/kg和对照组无动物死亡。结论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大鼠静脉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221.5mg/kg,95%可信区间为208.7-235.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唑来膦酸(ZOL)对兔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其对成熟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探索ZOL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将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疼痛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0例静脉滴注4mg的唑来膦酸;对照组40例静脉滴注90mg的帕米膦酸二钠,两组均每4周重复给药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996),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KPS分值平均提高11.3分与10.6分,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5.0%和72.5%。两组的KPS分值提高幅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962),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缓解后复发时间平均为14.7d,对照组平均为13.8d,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843),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恶心、呕吐、一过性骨痛加重等反应。结论唑来膦酸对骨转移所致疼痛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试验观察供试品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对ICR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研究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静脉注射给予ICR小鼠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5、15和45mg/kg),并与消旋体对照品注射用兰索拉唑(45mg/kg)比较,观察小鼠的行为表现和自发活动。结果ICR小鼠静脉注射给予供试品及注射用兰索拉唑后,行为表现等均未见异常;注射25mg/kg戊巴比妥钠后睡眠发生率明显提高,入睡时间长度显著缩短,睡眠时间长度显著延长;在各时间点ICR小鼠自发活动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及注射用兰索拉唑对ICR小鼠的行为表现和自发活动无明显影响;与镇静催眠药物戊巴比妥钠同时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简介:目的通过建造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使用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进行干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能否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比较两种药物的作用强弱。方法健康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90只,体重(3.8±0.3)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A组)、阿仑膦酸钠组(B组)、唑来膦酸组(c组),每组各30只。各组动物均经耳缘静脉注射10μg/kg大肠杆菌内毒素1次,24h后于臀肌注射20mg/kg甲基强的松龙,共3次,每次间隔24h;B组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150μg/(kg·d),共45次,颈部皮下注射;C组同时给予唑来膦酸100μg/kg,1次/4W,共2次,耳缘静脉注射。6W后取双侧兔股骨头骨组织,沿正中矢状面剖为两半,一半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计算空骨陷窝率,鉴定股骨头坏死情况。另一半股骨头骨组织再剖为两半,一半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OPGmRNA和RANKLmRNA的表达水平,并计算OPG/RANKLmRNA比值;一半提取骨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出OPG和RANKL蛋白表达量,并计算OPG/RANKL比值。结果A、B、c3组动物死亡率分别为16.67%(5/30)、13.33%(4/30)、10%(3/30);空骨陷窝率(%)分别为26.33±1.17、20.85±1.47、18.55±2.43;股骨头坏死率分别为76.0%(19/25)、30.77%(8/26)、7.41%(2/27);RTQ—PCR检测股骨头骨组织OPGmRNA分别为0.85±0.086、1.22±0.085、1.62±0.097,RANKLmRNA分别为3.23±0.78、2.84±0.95、1.43±0.93;WesternBlot检测股骨头骨组织OPG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8±0.09、0.54±0.09、0.74±0.08;RANKL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51±0.10、1.23±0.08、0.63±0.08。B、C两组股骨头坏死率低于A组,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过性药物反应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22例患者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给予唑来膦酸5mg/100ml静脉滴注15min以上输完。给药结束后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后主要的一过性不良反应为发热(〉37.5℃),本科用药患者均出现发热(22例),其次症状为肌痛16例,流感样症状15例,关节痛10例,头痛5例。以上症状均为一过性,不超过48小时,并且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2例第二次用药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细胞分析及肝肾功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唑来膦酸给药后会出现发热、肌痛等反应,但均为一过性,通过采用积极的用药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避免药物反应带来的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我们与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联合,将福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16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禁食、补液、注射西咪替丁、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禁食、补液、注射泮托拉唑钠、对症支持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止血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具有保护胃黏膜、改善胃黏膜微循环的功效,能使溃疡面尽快愈合,是安全理想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