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7月我院急诊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照阶段),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2月急诊科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观察阶段)。比较观察阶段与对照阶段的护理管理效果、患者的急救指标、急救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阶段的人员管理、分诊及绿色通道管理、仪器设备药品管理、消毒隔离、重症患者管理、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文件书写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患者的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应用药物的时间、血标本送检时间以及气道管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的急救成功率为 97.56%,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 89.61%( P< 0.05);观察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75%,对照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4.49%,观察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的急救护理满意度为 96.34%,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 85.71%( P< 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化团队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时效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研究组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参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结果研究在的抢救成功率52例(96.30%)显著高于参照组44例(81.48%),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例(1.85%)显著低于参照组7例(12.96%),研究组的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适合急诊护理团队培训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案例库,并评价案例库质量。方法于2021年6—8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讨论,初步编写急诊护理团队培训OSCE案例库。2021年9—12月,选取8名专家进行专家小组讨论,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案例库,形成标准化急诊护理团队培训OSCE案例库,并通过函询专家对案例和案例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3。形成32个急诊护理团队OSCE培训案例,每个案例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准备、标准化病人资料与剧情内容、情景演变图、参考文献6个部分,32个案例质量评价得分为(44.50±1.85)分,最低40分,最高48分;案例库质量评价得分为(45.26±0.35)分,最低42分,最高47分。结论编制的急诊护理团队培训OSCE案例库整体质量较高,适用于急诊护理团队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抢救时运用结构化团队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具体抢救时效性的影响以及抢救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最近半年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78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I组和Ⅱ组,每组39名。I组患者由没有结构化团队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Ⅱ组患者由具有结构化团队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抢救患者的抢救时间以及用药时间差异和抢救成功率。结果I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9%,Ⅱ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P<0.05);I组患者的用药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要长于Ⅱ组的患者(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时运用结构化团对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对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诊失血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标准护理后接受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对照组则接受标准护理,结构化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多个专业人员,根据协议提供一致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复苏时间、血压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结果:干预组在复苏时间(干预组:10.2±2.3分钟,对照组:13.8±3.1分钟)、血压恢复时间(干预组:27.5±4.1分钟,对照组:34.6±5.2分钟)和出院时间(干预组:13.7±2.2天,对照组:16.5±3.1天)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可显著缩短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时间、血压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因此,在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建议引入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以提高抢救效率。
简介:目的:研究在急诊抢救中应用结构化护理对时效性与抢救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急诊收治的60例抢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生成常规组与结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构组实施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结构组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应用于急诊抢救对时效性与抢救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辨析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定义,对结构化团队模式的实施过程与价值作出反馈。方法:将急性心力衰竭列为本次研究内容,依据内容对2023年6月-2024年6月医院病例数据库予以搜寻,比对保有标准留下70例,部门执行信封分组形式,保证结构化团队模式小组与基础护理小组的病例持有量相等,效果验证中的研究项目为恢复情况。结果:结构组将可说明患者体征状态的临床指标纳入研究比对中,从指标水平波动方面可看出,患者健康指数有明显恢复趋向且未出现大幅度波动或停止进展等情况,统计性内容说明研究达标(P<0.05)。结论:结构化团队模式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急救护理理论,有效调节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体征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对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时效性、满意率、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取71例研究对象(即:我院2020.01-2021.03抢救的多发性创伤患者),等差数列法分组,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和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对比抢救时效性、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整体抢救用时比常规组短,常规组护理缺陷率11.11%,抢救成功率80.56%(29/36),前者比观察组0.00%(0/35)高,后者比观察组97.14%(34/35)低,同时,对比家属满意率,观察组94.29%(33/35)比常规组77.78%(28/36)高,P<0.05。结论: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具有缩短抢救用时,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抢救有效性、抢救成功率的作用,患者家属对此护理模式具有较高认可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多发伤急诊患者采取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模式对于抢救时效以及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66例多发伤急诊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按照应用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33例。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抢救时效以及质量。结果研究组各项抢救时效指标时间均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多发伤急诊患者采取结构化创伤团队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抢救时效和质量。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结构化团队模式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急诊抢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选取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80例AHF急诊抢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基础上实施结构化团队模式,包括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以及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