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把鲁迅翻译研究分成翻译思想与思想翻译两个维度。翻译思想体现在对翻译的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的研究,以'真善美'为特质,以'立人'、'救人'、'新人'为目标。思想翻译迄今鲜有提及,形成了对鲁迅翻译研究领域的一大空白,从国民性、现实性与艺术性层面对思想翻译加以探析。
简介:通过对照阅读巴金的译文,梳理和总结散见于巴金译文序跋和一些文章中的有关翻译的点滴经验,发现巴金的翻译思想深受其个人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从某种程度而言,他的翻译思想就是文学创作理论的演化,具体表现为:突出译者个人的风格,强调译者的创造性,重视读者的反应。同时,他在翻译选材和翻译标准上也尊崇个人的创作原则,即选材注重译著的社会和政治效益,译文要达到传递情感的标准。
简介:从林纾翻译获得成功的必然性、林纾翻译的目的与思想内涵、林纾文化互动的翻译观和林纾翻译捍卫了古文的地位等方面逐一介绍了林纾的翻译。可以说,林纾的翻译,不论从其翻译的目的考究,还是立足林纾的翻译观探索,都不难寻找出林译获得成功的必然性——林译体现了其“救国保种”和“捍卫古文”的爱国思想,适应了清末民初社会背景和内在需要,满足了当时读者的需求和期待,是该时代的必然产物。
简介:作为文学家和翻译家的周作人,其翻译生涯之久、翻译作品之多是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不多见的,他的翻译思想作为中国传统译论的一部分,对当代中国翻译研究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引用周作人的一些翻译论述,将其主要的翻译思想总结为三点:直译与意译,翻译的性质,翻译的语言。
简介:通过对西方功能翻译各个时期代表思想的回顾和分析后发现,尽管功能翻译思想各个历史时期有它的独特表现,而且各个代表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主体思想没变——翻译的目的性原则。
简介:这是一篇思想随笔,我们节选出上下两篇。在自问自答、玲珑剔透的语言中,作者带我们游历了一次思想故国,中国的,西方的,是的,但他要告诉我们的:在欧亚大陆两端起源的思想王国也是我们共同的。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重读思想史的新路径,颠覆了两大文化板块静态对立的线性认知模式。法国汉学家、哲学家F.于连是文化对立模式的典型代表,作者因此将他的各种公设作为分析的出发点。
简介:严复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翻译著作,而且也留下了深刻的翻译修辞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人与语言本质的科学认识,二是根据翻译之难提出了信、达、雅的修辞原则,三是阐发了得体、分科、通人的翻译修辞技巧。
简介:对兼具三重身份的翻译家、文学家、比较文学家朱维之的翻译理论,尤其是诗歌方面的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以《失乐园》和《斗士参孙》为例,诠释他的翻译理论。对他的研究将会给翻译理论和实践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也会对当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极具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简介:作为翻译家及译论家,鲁迅先生早在上个世纪早期就对翻译领域的诸多问题做出过独到的论述,论及到了翻译功能、文化翻译、翻译批评等当今译论研究的诸多重要方面,与西方主流翻译思想,尤其是文化学派翻译思想相比更具客观性与合理性。重新认识其翻译思想,对当今国内译论研究和翻译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正>林纾是在完全不自觉的状况下走上文学翻译道路的。1897年,林纾的妻子刘琼姿病故。林纾中年丧偶,终日郁郁寡欢。其时,从法国归来的王寿昌(字子仁,号晓斋主人)对他说,巴黎小说家都出自名手,其中仲马父子最为著名,茶花女马克格尼尔遗事尤为小仲马极笔。王子仁邀请林纾与他一道翻译《茶花女》,这样,“子可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绍一名著于中国,不胜蹙额对坐耶?”于是由王子仁口译,林纾笔录,合译完成《巴黎茶花
简介:一、翻译研究、译学理论和翻译思想“翻译思想”即“翻译的思想”,是研究和思考翻译问题而产生的有创意的观点主张或理论建构。“翻译思想史”属于翻译史的专题史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不是翻译家及其译作,而是翻译学者、翻译理论家及其思想。最近20多年来,在这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专门著作。代表性的有陈福康著《中国译学理论史稿》(1992)、王秉钦著《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初版2004,第二版2009)、许钧、穆雷主编《中国翻译研究(1949—2009)》(2009)等。还有廖七一的《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演进》、郑意长的《近代翻译思想的演进》两本断代史。
简介: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亦因其在翻译领域的卓越成就而被公认为伟大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认为,翻译并非要向读者传达原文的含义,译文与原文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补充,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一种"纯语言"。本文简要介绍了本雅明语言及翻译理论上的学术思想,从几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其纯粹的翻译思想能够解释翻译理论中的诸多争论,并达到和谐统一。
简介:苏州的方华文教授也许是当代中国最多产的翻译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论文旨在对方教授进行简要介绍,并集中阐述他的翻译观点:“红色中国,红色翻译”。方教授认为,政治在中国翻译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中国政治的性质所决定,翻译活动势必以“红”色为主色调。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历史和社会原因;2)译者的原因;3)政治体系原因;4)公众意愿原因。
简介: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版权思想,在翻译伦理学的行为准则下进行了审视,从而管窥中西文化在交流对话中的交锋,并以此思索了翻译中,如何实现翻译伦理学行为准则的理想。
简介:鲁迅的翻译思想经历了3次嬗变:晚清时期他坚持归化翻译,用意译法;在五四时期转为直译;在20世纪30年代他主要以硬译法来开展翻译活动。通过引入文化研究中自我/他者概念分析其翻译思想嬗变历程,可以发现一个译者的逐渐自我他者化。而其自我他者化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权力话语做出的身份选择的结果,其变化的翻译观是为其文化身份建构服务的。
简介:从美学角度来阐发王佐良先生的翻译思想,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为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的王佐良,也为刘宓庆在《翻译美学导论》中所论述翻译主体之“情、知、才、志”提供了更翔实丰富的论述,因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了翻译美学的建设和发展。
简介:[4]528 瞿秋白从来没有想象翻译所产生的意义上的差异跟某种语言的文化历史语境有关,例如像严复一样的翻译者的文字与中国读者的语言不同,我们可以说瞿秋白像中国20世纪30年代大部分的
简介:邹绛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其文学翻译活动始于抗战时期,但学界对他翻译成就和翻译思想的研究极为稀少。邹绛先生一直坚持现代格律诗创作和研究,这使他十分重视诗歌翻译活动中的译诗形式,认为理想的翻译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结合;同时,邹绛先生站在儿童文学翻译的立场上重视文学翻译的教育和鼓舞功用。但时代语境和对外交流的障碍等因素也给邹绛的翻译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局限,不过这不能掩盖其富有建设性意义的翻译思想的光芒。
简介:董秋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曾提出许多见解独到内涵深刻的思想观点,比如:忠实于原作是文学翻译的唯一标准;直译是文学翻译的主要方法;立足本土,借鉴西方建设我国翻译批评和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的过程必须是再创造;译者修养是判断间接翻译和直接翻译二者优劣高下的重要尺度;文学作品的可译性是一个相对的命题。通过对董秋斯翻译思想的爬梳和研究,不难发现其翻译思想虽不具备完整的理论形态,却已有了相当的体系性和科学性。
简介:摘要李文俊先生以翻译美国意识流作家福克纳的作品而出名,近年来又因其翻译门罗的作品《逃离》,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拟通过对李文俊翻译历程、翻译作品、翻译研究的探索,发现其翻译思想与翻译美学的一致性,并发现翻译美学对文学翻译的启示意义。
翻译思想与思想翻译——对鲁迅翻译研究的再思考
巴金翻译思想探析
林纾翻译思想
周作人翻译思想概略
西方功能翻译思想概要
差异与相似:翻译思想
严复的翻译修辞思想
朱维之翻译思想研究
鲁迅翻译思想的当代阐释
林纾文学翻译思想刍议
中国翻译思想的历史积淀与近年来翻译思想的诸种形态
从本雅明翻译思想看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红色中国,红色翻译——方华文教授及其翻译思想介绍
翻译伦理学审视下的中国翻译版权思想
鲁迅翻译思想嬗变与身份建构
王佐良翻译美学思想述评
翻译“现代性”:瞿秋白思想探索
论邹绛的文学翻译思想
董秋斯文学翻译思想研究
李文俊翻译美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