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进修是提高高校教师业务水平及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药物分析课程进修过程中,教师所在高校、所从事的专业及年轻教师笔者等的作用十分重要,三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共同促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成长和提高。

  • 标签: 高校教师 学科进修 药物分析学科 思考
  • 简介:[摘要]在药学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论文依托现有资源及实践研究,就学科建设定位、学科队伍及本科教学研究三方面对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关键词]学科建设药物分析专业认证随着国家对专业领域、专业标准或专业培训的不断重视,专业认证悄然兴起并逐渐标准化。本文针对药学专业认证对药物分析学科的具体要求,以及对本校药物分析学科建设现状横向分析比较,就学科建设定位、学科队伍建设和本科教学研究三方面对本学科的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一、药物分析学科建设的定位现有专业认证标准对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规范,为药物分析学科方向建设提供指引。根据学校的基础和社会的需要,依托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及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目标定位,“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我药物分析学科重视应用课题的研究,强调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我学科研究方向主要为地方药企制定药品质量标准……

  • 标签: 专业认证 促进我校 分析学科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内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选取了2010年5月到2012年6月我院重症病房收治的病患共80例,对其感染的阳性标本进行采集,其中包括血液、尿液以及痰液等,然后通过微生物鉴定来进行鉴定分析,同时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细菌来进行常规性的药敏检测,并判定相关的结果。结果通过对采集标本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感染的主要病菌为G一菌。对该病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对于一些原发性的疾病治疗需要进行有效的病理分析及感染病菌的情况研究,对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分布进行确定,从而实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以免出现继发性的感染。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细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12月处方共36563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38.29%,国家基本药物数占用药总数的10.08%。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在重症医学科使用以静脉用药为主,以西药为主,以抢救类药物为主,抗生素以一线和二线为主,国家基本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合理用药,但目录中的药品仍不能完全满足重症医学科的需要。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国家基本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药物分析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国内与国外研究机构存在着巨大差距,导致数据不能及时更新。因此从医药专业学生和药检人员出发建立了基于药学公共平台的静脉图像采集系统,该软件可实现对视频图片、药品质量等信息进行快速获取,此方法可以实时地反映出当前我国医疗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发展趋势及方向,同时也能为国家医药物流管理提供有效指导与参考作用。

  • 标签: 药物分析 发展趋势 药品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评估在控制药物质量时采取重症医学药物安全管理对策的干预效果。方法: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于2020年4月起实施重症医学科药物安全管理模式干预。实施前(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对药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实施后(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予以实施。结果:实施后的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率低于实施前,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用药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结论:该干预措施对提高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药物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对于病情控制及预后改善的效果。方法:研究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进行,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再住院率。结果:对照组心率平均值82次/分钟,标准差为7,而实验组心率平均为76次/分钟,标准差为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值为65%,标准差为8更高,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值60%,标准差为8;实验组NT-proBNP平均值为900pg/ml,标准差为300,对照组NT-proBNP平均值为1200pg/ml,标准差为400,实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实验组中,有8名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6个月内再次住院;而在对照组中,有18名患者再次住院。实验组的再住院率为13.3%,对照组的再住院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可有效缩短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心功能评分,降低再住院率,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助于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困难缓解 心功能改善 再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