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高,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医学难题。HF使心脏发生重构,因此需要先进的成像技术对心脏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近年来,超声影像技术不断发展,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是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早期、准确地定量评估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笔者就3D-STI技术在HF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斑点追踪超声技术在早期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疗养的早期高血压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段内来我院进行健康身体检查的健康群体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斑点追踪超声技术检查。对比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VE)、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VA)、E/A、E峰减速时间(EDT)。结果:实验组VE、E/A 显著低于对照组,VA、EDT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斑点追踪超声技术检查发现,早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功能可见病理性改变,患者舒张期血流频谱改变提示左室舒张功能明显减弱,与健康群体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可为后续临床诊疗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及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E)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及同步性评价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初次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患者93例为甲亢组,同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3例为对照组,均行2D-STI和RT-3DE检查,获得两组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参数及同步性参数,并对比其差异。结果两组常规超声检查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D-STI示甲亢组患者左心室多个节段纵向收缩峰值均显著较对照组提前[后壁基底段:(15.27±3.21)%比(20.38±4.19)%,t=9.336,P<0.001;侧壁基底段:(16.54±4.68)%比(21.26±5.65)%,t=6.204,P<0.001;前间隔基底段:(12.84±5.26)%比(18.43±6.06)%,t=6.718,P<0.001;后壁中间段:(16.44±5.13)%比(22.75±6.06)%,t=7.664,P<0.001;前间隔中间段:(12.03±4.41)%比(19.25±5.16)%,t=10.257,P<0.001;下壁心尖段:(14.36±5.06)%比(21.46±6.28)%,t=8.489,P<0.001;心尖帽:(9.43±5.28)%比(12.35±6.43)%,t=3.384,P<0.001];甲亢组2D-STI同步性参数Tls-16-S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82.45±15.25)%比(52.45±10.65)%,t=15.553,P<0.001]。RT-3DE示甲亢组患者左心室多个节段纵向收缩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壁基底段:(11.48±5.33)%比(19.17±6.49)%,t=8.830,P<0.001;侧壁基底段:(15.62±3.77)%比(22.08±4.56)%,t=10.529,P<0.001;下壁中间段:(15.65±3.37)%比(18.39±4.25)%,t=4.871,P<0.001;后间隔中间段:(14.39±5.36)%比(19.62±3.38)%,t=7.959,P<0.001;前壁心尖段:(11.17±5.54)%比(18.29±6.24)%,t=8.228,P<0.001;室间隔心尖段:(14.67±5.38)%比(20.53±4.34)%,t=8.175,P<0.001];甲亢组RT-3DE同步性参数Tmsv-16-S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84.36±16.08)%比(55.27±11.17)%,t=14.328,P<0.001]。结论2D-STI及RT-3DE可客观评价早期甲亢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9例急性期KD患儿(KD组)和31名正常患儿(对照组),采集基底水平左室短轴清晰二维图像并存储,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计算两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及跨壁扭转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组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急性期KD患儿左室扭转运动,为临床早期干预KD患儿心功能损害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提供了较敏感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3例缩窄性心包炎(即为观察组)与23例常规体检患者(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二腔心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水平平均圆周应变、心尖水平平均径向应变总、二尖瓣环水平平均圆周应变、乳头肌水平平均圆周应变、二尖瓣环水平平均径向应变、乳头肌水平均径向应变总等相关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各项观察项目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为早期心肌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衰患者实施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左心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实验组选择 44例我院心衰患者,参照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 44名,纳入时间为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8月,均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比患者及志愿者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及超声二维应变指标。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较高,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低于参照组,具备明显差异性( P< 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较高,实验组左心室整体扭转度、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可见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心衰患者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查,能够有效反映出患者左心功能情况,是临床病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检查技术,应予以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评价不同范围肺切除术后患者1年期右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住院进行肺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7例,其中单侧全肺切除(P组)17例,肺叶切除(L组)50例。分别在患者行肺切除术前(T1)、术后1周(T2)、术后1个月(T3)、术后3个月(T4)、术后6个月(T5)、术后1年(T6),获取其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右室壁各节段和整体纵向应变值,比较不同时间以及相同时间两组患者间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T2时右室游离壁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和右室游离壁纵向峰值应变(RVFWLS)、右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RVGLS)均较T1时减低(P均<0.05);L组上述参数T3时较T1时减低,T5、T6时较T3时增高(P<0.05);P组上述参数T3时较T2时减低(P<0.05),T4、T5、T6时与T3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室间隔右室侧各节段LS较T1时减低(P<0.05),T3时较T2时增加(P<0.05),T3、T4、T5、T6分别与T1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组T2、T3、T4、T5、T6时右室游离壁各节段LS和RVFWLS、RVGLS均小于L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1周患者可出现右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受损。单侧全肺切除术对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影响较肺叶切除术大且持续时间长。
简介:心肌病是一组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室结构改变和心肌室壁功能受损而导致的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临床常并发心律失常、栓塞、心力衰竭、猝死等。目前,心肌病及其所致的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仍为危害公众健康、特别是成年人健康的严重问题[1]。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心脏常规检查的手段,可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并可测定左心室或右室心充盈压,从而获得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多项研究证实,新兴的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trackingimaging,STI)在评价心肌运动功能方面价值更高[2]。因此,本文将对STI在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肌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无冠状动脉相关病史、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的体检者58例。应用斑点追踪软件分析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状态常规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值、A峰值,二尖瓣侧壁瓣环运动曲线e、a、s值,计算E/A,e/a,E/e,并对整体和节段(17个)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和纵向峰值应变达峰时间进行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状态比较,计算经心率校正后的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应变达峰时间比值。结果LVESVI峰值较静息时减小[(6.4±2.1)m3/m2 vs(14.7±3.6)m3/m2],峰值期二尖瓣环s峰值较静息时明显增高[(0.21±0.27)m/s vs(0.12±0.0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左心室节段除后壁和下壁基底段外,峰值应变在负荷运动峰值期较静息时均明显增加(P均<0.05),静息和运动负荷峰值期的应变绝对值均是心尖部最高[(24.9±3.2)%,(33.9±3.7)%],与基底段和中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运动负荷峰值期各节段达峰时间均较静息期明显缩短(P均<0.01),心尖段峰值期达峰时间最短[(215.9±35.6)ms],基底段峰值期达峰时间最长[(237.8±43.4)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息与运动负荷峰值状态经心率校正后的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比值为2.3~3.0。结论负荷状态的应变及达峰时间参数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负荷前和负荷后均可独立反映心肌功能状态,可为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定量评价肺切除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采集7例全肺切除患者与26例肺叶切除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左心室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心尖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运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左心室长轴方向18个节段的收缩应变及左心室心尖四腔切面整体应变(GLS)、二腔切面GLS、心尖长轴切面GLS。对手术前后的检测结果和全肺切除与肺叶切除患者各参数的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切除患者术后各应变参数的测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全肺切除与肺叶切除患者各参数的测值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切除患者左心室后壁及侧壁及左心室的GLS术后测值与肺叶切除术患者相比显著减低(P〈0.05),其余参数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为临床定量评价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提供了简便实用、准确可靠的无角度依赖性的新方法。肺切除患者手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均低于手术前。肺切除范围越大,左心室心肌的后壁、侧壁以及左心室整体的径向应变受影响越大。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癌症患者化疗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34例我院已确诊为癌症的患者,排除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于化疗前、化疗中期及化疗结束时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舒张期二尖瓣口E峰、A峰,应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应用组织多普勒获得Tei指数,启用QLAB9.0CMQ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和整体纵向平均应变数值(GSL)及应变率(GSRs),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得出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前、化疗中期及化疗结束时E/A值仅化疗结束时E/A值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化疗中期GSL无明显变化(P>0.05)仅部分节段GSL下降,Tei指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化疗结束时GSL下降明显,大部分节段应变峰值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i指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化疗中期GSR无明显变化(P>0.05),全疗程结束时GSR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好的评价化疗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对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评价。方法应用STI检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左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的前间壁、后壁的应变曲线,分析并计算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平均心肌运动速率(MV)、环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率(RSR)、角速度(AV)、角位移(AE)分别为(2.745±0.330)cm/s、(1.265±0.330)s-1、(1.462±0.460)s-1、(51.224±0.420)°/s和(2.598±0.330)°,化疗组分别为(1.282±0.300)cm/s、(0.271±0.290)S-I、(0.319±0.280)s-1、(25.812±0.290)o/s和(O.339±0.270)°;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后壁平均MV、CSR、RSR、AV、AE分别为(2.504±O.240)cm/s、(1.149±0.360)s-1、(1.234±0.210)s-1、(25.998±0.310)°/s和(0.976±0.340)-1,化疗组分别为(1.133±0.280)cm/s、(0.359±0.300)s-1、(0.179±0.220)s-1、(10.915±0.210)。/s和(0.212±0.270)。。与对照组比较,化疗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后壁的MV、CSR、RSR、AV、AE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分别为(65.12±1.45)%、(41.53±2.45)mm、(7.71±0.42)mm和(7.61±0.32)mm,化疗组分别为(63.87±1.03)%、(40.56±2.16)mm、(8.44±0.67)mm和(8.29±0.61)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准确地评价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为临床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