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表现。方法择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医的病患8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ICD-10诊断进行评估,则按照诊断结果分为躯体化障碍44例,抑郁症38例,然后将44例躯体化障碍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A组,而38例抑郁症病患则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检测各组临床特征,包含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健忘症、情绪不稳、反应缓慢、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等等,同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典型特征及特征差异。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各组临床特征对比方面,A组病患无论在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等躯体症状频率表现方面均大于B组病患,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健忘症、情绪不稳、反应缓慢、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等情绪症状表现方面,A、B两组病患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疼、四肢疼痛、胸口痛、肢体麻痹或肌无力、吞咽障碍等躯体症状是区分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主要依据及典型特征,而且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属于两类不同的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及抑郁状态。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12月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心肌桥患者276例,其中,单纯心肌桥(无冠脉狭窄或狭窄<30%)151例,复杂心肌桥(合并冠脉狭窄且狭窄>30%)125例。并收集同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无心肌桥患者共1 067例。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somatic symptom scale,SS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及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比较心肌桥组及非心肌桥组的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结果心肌桥患者躯体化症状阳性率高于非心肌桥患者(35.86%, 28.30%;P<0.05);躯体化症状与抑郁、焦虑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0.565。心肌桥患者抑郁、焦虑阳性率均高于非心肌桥患者(抑郁23.91%,22.11%,P=0.47;焦虑17.02%,14.15%,P=0.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中,单纯心肌桥患者躯体化症状阳性率、抑郁及焦虑阳性率均高于复杂心肌桥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桥患者中非特异性躯体症状最常见为疲劳乏力(64.5%),其次为睡眠障碍(63.8%),注意力下降(63.0%)。结论心肌桥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明显高于非心肌桥组患者,特别是对于伴非特异躯体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及早识别躯体化症状可能会对临床上进一步的合理治疗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其躯体症状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析。方法:本文将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时间段本院就诊的患有抑郁症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对患者的躯体症状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将采用访谈的方式对选取的所有患者的躯体症状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访谈结果显示,患有抑郁症患者出现躯体症状最为常见的现象有食欲下降、入睡困难、胸闷、心慌、体制乏力等的现象。与情感症状的患者相比较,躯体症状患者在受教育的程度、就诊的方式、接受诊断的标签以及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较大,且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的现象后,其工作能力会出现发幅度下降的现象。所有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抑郁症患者其文化程度、性格、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以及就医的方法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发生情况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二级精神专科医院2019年1~12月抑郁障碍患者85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抑郁障碍患者一般资料、躯体化症状及社会功能进行调查。结果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平均(13.61±6.07)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平均(9.54±4.06)分,SDSS评分与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程度密切相关。躯体症状问卷(PHQ-15)评分越高,SDSS评分越高,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社会功能缺陷呈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障碍患者普遍存在躯体化症状,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社会功能缺陷存在正相关关系。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管理,从而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辅助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月-2021.10月在我院收治的100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3例)和观察组(503例),前者采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AMA、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躯体化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值得临床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老干部慢性躯体疾病对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2例老干部作为样本,以是否存在慢性躯体疾病为依据,将其划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老干部的抑郁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组老干部抑郁评分(53.66±2.16)分、生活质量(62.38±1.45)分、男性干部抑郁评分(53.16±0.48)分,与女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年龄≥80岁者,抑郁评分最高,为(62.31±1.58)分,与其他年龄老干部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干部的抑郁状态,与年龄及慢性躯体疾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心理门诊就诊的119例抑郁障碍患者。按照病人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得分分为轻度躯体化组(n=75)与中重度躯体化组(n=44)。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PHQ-1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BMI、睡眠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躯体化症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BMI[(21.70±3.09)kg/m2,(23.31±3.51)kg/m2]、PSQI总分[(12.56±4.37)分,(14.37±3.72)分]、睡眠质量[(1.87±0.86)分,(2.21±0.80)分]、睡眠障碍[(1.24±0.59)分,(1.65±0.53)分]及日间功能障碍[(2.45±0.81)分,(2.77±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2.133,均P<0.05),但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控制HAMD得分后,PHQ-15评分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MoCA中的语言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05~0.298,均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严重程度与BMI、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语言功能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伴有躯体化的抑郁障碍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脑涨落图技术研究伴发躯体化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之间脑电超慢涨落图的临床特点,比较两者的不同。方法:将 SCL-90量表躯体化因子分≥ 36 分抑郁症及神经症病人分为抑郁症组、神经症组,并设正常人为对照组,各 60例。利用脑涨落图仪检测脑内神经递质超慢波脑电频率实测功率、相对功率、总功率指标变化。 结果:神经症患者总功率较正常值升高(P <0.05),而抑郁症伴有躯体化症状患者较正常值低( P <0.05)。 GABA实测功率三者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伴躯体化抑郁 >正常值 >神经症; GABA相对功率三者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神经症 >正常值 >伴躯体化抑郁。 NE实测功率三者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由高至低的顺序为神经症 >正常值 >伴躯体化抑郁。 NE相对功率比较:神经症和伴躯体化抑郁无显著差异( P >0.05),二者于正常值比较则高于正常值( P <0.05)。 5-HT实测功率与相对功率三者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神经症 >正常值 >伴躯体化抑郁。结论:利用脑涨落图临床特点可区分伴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和神经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隔离治疗期间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2月2—16日采用网上问卷[含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15)]的形式匿名调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隔离病房的106例COVID-19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在106例COVID-19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60例,年龄(35.90±11.92)岁。在106例COVID-19患者中,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躯体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9.06%(52/106)、56.60%(60/106)及69.81%(74/106),其中重度抑郁(PHQ-9评分>19分)、焦虑(GAD-7评分>14分)、躯体症状(PHQ-15评分>14分)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9.43%(10/106)、15.09%(16/106)、20.75%(22/106);67.92%(72/106)的COVID-19患者有睡眠问题;24.53%(26/106)的COVID-19患者有自残自杀观念;28.30%(30/106)的COVID-19患者有心理咨询需求。无焦虑或抑郁的患者仅占39.62%(42/106)。采用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已婚和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抑郁程度较重,已婚和需要吸氧的患者躯体症状严重程度较重。结论COVID-19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及各种躯体症状,应早期识别、早期干预,避免出现极端事件如自残自杀观念等。尤其要特别关注已婚以及病情重的患者。
简介:摘要躯体化症状在神经症和抑郁症中颇为常见,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也加重了经济负担1。目的探讨抑郁症合并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采用临床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以躯体形式障碍的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和护理,II组患者在I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I组患者经过我院护士的心理护理,其躯体症状好转者较多,患者采用抑郁量症表评价,得分明显低于I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抑郁患者的躯体症状,使患者抑郁心理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